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wei)、焉(yan)、也、以、因(yin)、于、与、则、者、之]
1.【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xi)。一般不(bu)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quan)学》
2.表示(shi)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qie)"或"而(er)且(qie)"。
①君子博(bo)学(xue)而日参省(sheng)乎己(ji)。(《劝学(xue)》)
3.表(biao)示承接关系(xi)。可译为"就(jiu)""接着",或不(bu)译。
①故舍(she)汝而旅食京师,以(yi)求斗斛之(zhi)禄(lu)(《陈情(qing)表》)
4.表示转折关系。可(ke)译为(wei)"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yu)蓝,而青于(yu)蓝(《劝学》)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ru)果""假如(ru)"。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yu)马首(shou)可也。(《冯(feng)婉贞(zhen)》)
6.表示修饰(shi)关系,即连(lian)接状(zhuang)语(yu)。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wang)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7.表示因果关系,
①余亦悔(hui)其随之(zhi)而不(bu)得极夫游之(zhi)乐也(《游褒(bao)禅山记》)
8.表示目的关系,
①缦立远(yuan)视(shi),而望(wang)幸焉(《阿房宫赋(fu)》)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di)二人称(cheng),译为"你(ni)的";偶(ou)尔也作主(zhu)语,译为"你(ni)"。
①而翁(weng)归,自与(yu)汝复(fu)算耳(《促织》)
(三)通“如(ru)”:好(hao)像(xiang),如(ru)同。 ①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zhi)的(de)语气助(zhu)词,相(xiang)当于“罢了”。
①未几而摇(yao)头顿足者,得数十人(ren)而已(《虎丘(qiu)记(ji)》)
【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er)后(hou)已。
【而(er)况】即“何况”,用反问的(de)语气表示更进(jin)一层(ceng)的(de)意思(si)。
①今(jin)以钟磬(qing)置(zhi)水中,虽大(da)风浪不能(neng)鸣也。而况(kuang)石乎!
【既而】不久,一会儿。
①既而以吴民之(zhi)乱请于朝,按(an)诛五(wu)人(《五(wu)人墓碑记》)
2.【何】
(一)用作疑(yi)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yu)(yu),后面(mian)常有语(yu)(yu)气(qi)助词(ci)"哉(zai)""也(ye)",可(ke)译为(wei)(wei)"为(wei)(wei)什么""什么原(yuan)因"。
①何者?严大国(guo)之威以(yi)修敬也(ye)。(《廉颇蔺相如(ru)列传》)
2.作(zuo)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yi)为"哪(na)里""什(shen)么"。译(yi)时(shi),"何"要(yao)后置。
①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3.作定(ding)语,可译为"什(shen)么""哪(na)"。
①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yuan)哀鸣(ming)。(《琵琶(pa)行》)
(二(er))用作疑问副词(ci)。
1.用在句(ju)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fan)问,可(ke)译(yi)为(wei)"为(wei)什(shen)么""怎么"。
①何不(bu)按兵束甲(jia),北面而(er)事之?(《赤(chi)壁之战》)
2.用在形(xing)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zen)(zen)么(me)""多么(me)""怎(zen)(zen)么(me)这样(yang)"。
①至于誓天断发(fa),泣下沾(zhan)襟,何其衰也(ye)!(《伶(ling)官传序》)
(三)作语助词,相当于“啊(a)”。
①新妇车(che)在后(hou),隐(yin)(yin)隐(yin)(yin)何甸甸。(《孔雀(que)东南飞》)
(四)何:通“呵”,喝问。
①信臣精卒陈利(li)兵而谁(shei)(shei)何(he)(he)。(谁(shei)(shei)何(he)(he):呵(he)问(wen)他(ta)是谁(shei)(shei)何(he)(he)。意思是检查盘问(wen)。)(《过秦论》)
【何(he)(he)如】【奈何(he)(he)】【若何(he)(he)】表示疑问或反(fan)问,译(yi)为“怎么样(yang)”“怎么办”“为什么”。
①以(yi)五十步(bu)笑百步(bu),则何如(ru)(《季(ji)氏将伐颛臾》)
【何(he)(he)以】即“以何(he)(he)”,介宾(bin)短(duan)语(yu),用(yong)于疑问句中作状(zhuang)语(yu),根据"以"的不同用(yong)法,分别相(xiang)当(dang)于"拿什(shen)么""凭什(shen)么"等(deng)。
①一旦山陵崩(beng),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long)说赵太后》)
【无何】译为“不(bu)久”“没(mei)多久”。
①抚军不忘所自,无(wu)何(he),宰(zai)以卓(zhuo)异闻,宰(zai)悦,免成役(《促(cu)织(zhi)》)
【何乃(nai)】译为“怎能”
①阿母(mu)谓府吏(li):何乃太区区(《孔雀(que)东南飞》)
3.【乎】
(一(yi))用作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yu)气。可译(yi)为"吗""呢(ni)"。
①几寒乎?欲食(shi)乎?(《项脊轩志》)
②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
2.表示(shi)反问(wen)语气,相当于(yu)“吗”、“呢”。
①布衣(yi)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鸿门宴》)
3.表测度(du)或商量(liang)语气,可(ke)译为(wei)"吧"。
①王之好乐(le)甚,则齐其庶几乎。(《庄(zhuang)暴见孟子》)
②圣人之所以为(wei)圣,愚(yu)人之所以为(wei)愚(yu),其皆出(chu)于此乎(hu)?
4.用于感叹(tan)句(ju)(ju)或祈(qi)使句(ju)(ju),可译为"啊""呀"等(deng)。
①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shi)》)
5.用在句(ju)中的停(ting)顿处。
①于是乎书。
(二)用作介(jie)词(ci),相当(dang)于(yu)"于(yu)",在文中有不同的(de)翻译。
①醉(zui)翁之(zhi)意不在(zai)酒,在(zai)乎山水之(zhi)间也(ye)。(《岳阳(yang)楼记(ji)》)(乎:于)
②今虽死乎(hu)此,比吾乡(xiang)邻(lin)之死则(ze)已后矣(yi)。(《捕蛇(she)者说》)(乎(hu):在)
③生(sheng)乎吾(wu)前,其(qi)闻(wen)道也固先(xian)乎吾(wu)?(《师说》)(前一个“乎”:在;后一个“乎”:比(bi)。)
④吾尝疑乎(hu)是。(乎(hu):对。)
⑤君子博(bo)学而(er)日参省(sheng)乎己。(《论(lun)语》)(乎:对。)
⑥亦无(wu)怪乎其私之也。(乎:对于(yu))
⑦盖(gai)进乎技矣。(《庖丁(ding)解牛》)(乎:比)
⑧以吾(wu)一日(ri)长乎(hu)尔。(尔:比。)
(三)可(ke)作词尾,译为“……的样子”“……地”。
①以无厚(hou)入有间,恢恢乎其(qi)于游(you)刃必有余(yu)地矣(《庖丁(ding)解牛(niu)》)
4.【乃】
(一)用作副词。
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de)顺承或时(shi)间上的(de)紧接,可译为“才(cai)”“这才(cai)”“就”等
①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po)蔺相如列传(chuan)》)
2.强调某一(yi)行为出乎意料(liao)或违(wei)背常理(li),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桃花源记》)
3.可表示对事物范围(wei)的一(yi)种(zhong)限制,可译(yi)为"只""仅"等。
①项王乃复(fu)引兵而东(dong)(dong),至东(dong)(dong)城(cheng),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
4.用在判断句(ju)中,起确认作(zuo)用,可译为"是""就是"等。
①若事(shi)之不(bu)济,此乃天也(ye)。(《赤壁之战(zhan)》)
(二)用作代词。
1.用作(zuo)第二人(ren)称,常作(zuo)定(ding)语,译(yi)为"你(ni)的(de)";也作(zuo)主语,译(yi)为"你(ni)"。不能作(zuo)宾语。
①王师(shi)北定中原日(ri),家祭无忘告乃翁。(陆(lu)游(you)《示儿》)
2.用作指示代(dai)词,译(yi)为“这样” 。
①夫(fu)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qi)桓晋文之事》)
3.还可作连词用(yong),释(shi)为"若夫(fu)"、"至(zhi)于(yu)""如果"等。
(缺例文)
【无乃(nai)】表猜测,译为“恐怕(pa)……”。
①今君王既栖于会(hui)稽之上,然后(hou)乃求谋(mou)臣,无乃后(hou)乎(《勾践灭吴》)
【乃尔(er)】译为“这样”。
①府吏再(zai)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孔雀东(dong)南(nan)飞》)
5.【其】
(一)用作代词,又分几(ji)种情况:
1.第三人(ren)称(cheng)代词。作领(ling)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lian)颇蔺相如列(lie)传》)
2.第三(san)人称代词。作主(zhu)谓短(duan)语(yu)中的小主(zhu)语(yu),应译(yi)为"他""它"(包括复数)。
①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xiang)如列传》)
3.活用为第一人(ren)称(cheng)或(huo)第二(er)人(ren)称(cheng)。译为“我(wo)的(de)”“我(wo)(自己)”或(huo)者“你的(de)”“你”。
①今肃迎操,操当(dang)以肃还(hai)付乡党,品其(qi)名(ming)位,犹不失下曹从(cong)事。(《赤(chi)壁之战》)
4.指(zhi)示代词,表示远指(zhi)。可(ke)译为(wei)"那(nei)(nei)""那(nei)(nei)个""那(nei)(nei)些""那(nei)(nei)里(li)"。
①及其出,则(ze)或(huo)咎其欲出者。(《游褒禅(shan)山(shan)记》)
②今操得荆州,奄(yan)有其地。(《赤壁之战》)
5.指(zhi)示(shi)代词(ci),表示(shi)近指(zhi),相当于“这(zhei)”“这(zhei)个(ge)”“这(zhei)些(xie)”。
①有蒋氏者,专(zhuan)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
5.指(zhi)示代词,表示"其(qi)中的",后(hou)面多为数词。
①于乱石间(jian)择(ze)其一二(er)扣之。(《石钟山记》)
(二)用作副词。
1.加强(qiang)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shi)”。
①寡(gua)人(ren)欲(yu)以五百里之地易(yi)安(an)(an)陵(ling),安(an)(an)陵(ling)君其许寡(gua)人(ren)!(其:可要)
2.加强(qiang)揣测语气,相(xiang)当于“恐(kong)怕”、“或(huo)许”、“大(da)概”、“可能”。
①圣人(ren)之所(suo)以为圣,愚人(ren)之所(suo)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②王(wang)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zhuang)暴见(jian)孟子》)
3.加(jia)强(qiang)反问语(yu)气,相当于“难(nan)道”、“怎么” 。
①以残年(nian)余力(li),曾不能毁(hui)山之一毛,其如(ru)土石何?(《愚(yu)公(gong)移山》)
(三)用作连词。
1.表示(shi)选(xuan)择关系(xi),相当于(yu)“是(shi)……还是(shi)……” 。
①其真(zhen)无马(ma)邪?其真(zhen)不知(zhi)马(ma)也?(《马(ma)说(shuo)》)
2.表示假(jia)设关系,相当于(yu)“如果(guo)”。
①其业(ye)有不精,德有不成者(zhe),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yu)之专耳。
(四)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ke)不译。
①路(lu)曼曼其修远兮(xi),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何其】译为“多么”。
①至于誓天(tian)断(duan)发,泣(qi)下沾(zhan)襟,何其衰也(ye)!(《伶官传序》)
6.【且】
(一)用作连词。
1.递进关(guan)系,而且,并且。例:
①且(qie)立(li)石于其墓之(zhi)门(men)(《五人墓碑(bei)记》)
2.递进(jin)关系,况且(qie),再说。
①且(qie)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shi)家》)
3.让步关系(xi),尚且(qie),还(hai)。
①臣死(si)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hong)门宴》)
4.并(bing)列(lie)关系(xi):又(you),又(you)……又(you)……,一(yi)面……,一(yi)面……
①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ru)列传》)
(二)用作副词。
1.将,将要。
①有怠(dai)而欲出(chu)者(zhe),曰:“不出(chu),火且尽”(《游褒(bao)禅山记》)
2.暂且,姑且。
①存者且偷生(sheng),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且夫】句首(shou)助(zhu)词(ci),表示下文是更(geng)进一步的(de)议论,“况且”,“再说”。例:
①且夫天下非(fei)小弱也(ye),雍州之地,肴函(han)之固,自若也(ye)(《过(guo)秦论》)
【且如】就像。
①且如今年(nian)冬,未(wei)休(xiu)关(guan)西(xi)卒(zu)(《兵(bing)车行》)
7.【若】
(一)动词(ci),像,好像。
①视(shi)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yi)似良(liang)(《促织》)
(二)用作代词。
1. 表(biao)对(dui)称,相(xiang)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yi)为"你的"。
①若入前为(wei)寿(shou) ,寿(shou)毕 ,请以剑舞(《鸿门宴》)
2.表近指,相当于"这(zhei)""这(zhei)样""如(ru)此"。
①以(yi)若所(suo)(suo)为(wei)求若所(suo)(suo)欲,犹缘木而(er)求鱼也(《齐桓晋(jin)文之事(shi)》)
(三)用作连词。
1.表假设(she)(she),相(xiang)当(dang)于(yu)"如果""假设(she)(she)"等。
①若(ruo)据而有之,此(ci)帝王(wang)之资也。(《赤壁之战》)
2.表选择(ze),相当(dang)于(yu)"或(huo)""或(huo)者(zhe)"。
①以万(wan)人(ren)若一郡降者,封万(wan)户。(《汉(han)书•高帝纪》)
3.至,至于。
①若民,则无恒产,因(yin)无恒心。(《齐桓晋文之事》)
【若夫】是用在(zai)一(yi)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shu)的词。近似“要说那”、“像那”的意思。
①若(ruo)夫霪(yin)雨(yu)霏霏,连(lian)月不(bu)开。(《岳阳(yang)楼记》)
【若定(ding)】心中有数,从容不(bu)迫。
①指(zhi)挥若(ruo)定(ding)。(《赤(chi)壁之战》)
【若何】怎么样。
①以闲(xian)敝邑,若何?(《崤之战》)
【若干】约计(ji)之词,相(xiang)当(dang)于“几许”、“多少”。
①车后若干递送夫。
8.【所】
(一)名词,处所,地方。
①又间令吴(wu)广之次所(suo)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二)助词
1.放(fang)在动词(ci)前同(tong)动词(ci)组成(cheng)"所"字结构,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qing)况"等。
①会(hui)征(zheng)促织(zhi),成不敢敛户(hu)口(kou),而又无所赔偿(chang)(《促织(zhi)》)
2.“所(suo)”和动(dong)词结合(he),后面再有(you)名词性结构,则所(suo)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yong)。
①夜(ye)则以(yi)兵围所寓舍(she)。(《〈指南录〉后序(xu)》)
【为……所(suo)(suo)】“为”和“所(suo)(suo)”呼(hu)应(ying),组成"为……所(suo)(suo)……"的格式,表示被动。
①嬴闻如姬(ji)父为人所杀。(《信陵(ling)君窃(qie)符救赵》)
【所以】
1.表示行为所凭(ping)借的(de)(de)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de)(de)方法” “是用来……的(de)(de)”"等。
①吾所以(yi)待侯生者(zhe)备矣,天下莫不闻(《信陵君(jun)窃符救赵》)
2.表示原(yuan)因(yin)。相当于(yu)“……的原(yuan)因(yin)(缘(yuan)故)”。
①臣所以去(qu)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yi)也。(《廉(lian)颇(po)蔺相如(ru)列传》)
【所谓】所说的。
①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所在】
1.到处。
①石之铿然有(you)声音者,所(suo)在皆是也。(《石钟(zhong)山记》)
2.所(suo)在之(zhi)处(chu),处(chu)所(suo)。
①原来(lai)有这等(deng)一个所(suo)在,且回(hui)衙去(《闺塾》)
9.【为】
(一)动词。
1.有“做”“作为(wei)”“充(chong)当”“变成”“成为(wei)”等义,翻译比较灵活。
①斩木为(wei)兵,揭竿为(wei)旗。(《过(guo)秦论(lun)》)
②然后以六合(he)为(wei)家(jia),崤函为(wei)宫(gong)。(《过秦论》)
2.以为,认为。
①此亡(wang)秦之续耳。窃为(wei)大王(wang)不取也(《鸿门(men)宴》)
②两小儿(er)(er)笑曰:“孰为汝(ru)多知乎!”(《两小儿(er)(er)辩日》)
3.判断词,是。
①如今(jin)人方为(wei)刀俎,我为(wei)鱼肉。(《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介词。
1.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huo)"为……所",译为“被”。
①吾属今为之虏矣(yi)。(《鸿门(men)宴》)
2.介绍原因(yin)或(huo)目的。为了,因(yin)为。
①慎勿为(wei)归死,贵贱轻何薄(《孔(kong)雀东南飞》)
3.介(jie)绍涉(she)及的对(dui)象。给,替。
①于是(shi)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lian)颇蔺相如列传》)
4.对,向。
①为(wei)之奈何(he)?(《鸿门宴》)
②如姬为公子泣(qi)(《信陵君窃符救赵》)
5.表示(shi)动作(zuo)、行为的时间。可译(yi)为"当""等到(dao)"等。
①为其来也,臣请(qing)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zi)使楚》)
(三)句(ju)末语气词,表示疑(yi)问或反(fan)诘。呢。
①如今人方为(wei)刀俎,我为(wei)鱼肉,何辞(ci)为(wei)(《鸿(hong)门宴(yan)》)
10.【焉】
(一)兼词。
1.相当于(yu)“于(yu)之”、“于(yu)此”、“于(yu)彼(bi)”。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yan)(在其中(zhong))。(《论语》)
2.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cong)哪里”等。
①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二)代词。
1.相当于“之”。
①惟(wei)俟夫观人(ren)风(feng)者得焉。(《捕蛇(she)者说》)
②犹且从师(shi)而问焉。(《师(shi)说》)
2.哪里,怎么。
①未(wei)知(zhi)生,焉知(zhi)死(《论语(yu)》)
(三)语气词。
1。句末语气(qi)词,了,啊,呢(ni)。
①至丹以荆卿为(wei)计,始(shi)速祸焉(yan)。(《六(liu)国论》)
②一羽之不(bu)举,为不(bu)用力焉(yan)。(《齐(qi)桓晋(jin)文之事》)
2.作句中语气(qi)词,表示停(ting)顿,相当于“也”。
①句读(du)之不知,惑(huo)之不解,或(huo)师(shi)焉,或(huo)否焉,小学(xue)而(er)大(da)遗(《师(shi)说》)
3.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
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bu)知乎几千万落(《阿房宫赋》)
11.【也】
(一)句末语气词,
1.表示判断语气。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张良(liang)曰:“沛公之(zhi)参(can)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2.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或解释(shi)语气。例:
①即不忍其觳觫,若无(wu)罪而就死(si)地(di),故以(yi)羊(yang)易之(zhi)也(《齐(qi)桓晋文之(zhi)事》)
②雷霆乍惊,宫(gong)车(che)过也。(《阿房宫(gong)赋》)
3.用(yong)在(zai)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gan)叹的语气。
①鸣呼!灭(mie)六国者六国也(ye),非秦(qin)也(ye)。族(zu)秦(qin)者秦(qin)也(ye),非天下也(ye)。(《过秦(qin)论》)
4.用在句(ju)末,表(biao)示(shi)疑问或反(fan)诘语气。
①公子畏死邪?何泣(qi)也?(《信陵(ling)君窃符救(jiu)赵》)
②吾王庶几(ji)无疾病(bing)与,何(he)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zi)》)
5.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
①攻之不(bu)克(ke),围之不(bu)继,吾其还也。(《崤之战》)
(二)句中(zhong)语气(qi)词。用在句中(zhong),表(biao)示语气(qi)停顿(dun)。
①是说也,人(ren)常疑之。(《石钟山记(ji)》)
【……之(zhi)谓(wei)也】【其(qi)(qi)……之(zhi)谓(wei)也】【其(qi)(qi)……之(zhi)谓(wei)乎(hu)】意思是“说的(de)就是……啊”
①诗云:“他(ta)人(ren)有(you)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ye)(《齐桓晋(jin)文之事》)
【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例(li):
①岂非(fei)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ye)哉?(《触龙说赵太后(hou)》)
12.【以】
(一)介词
1.表示(shi)工(gong)具。译为:拿(na),用,凭着(zhe)。
① 愿以十五城(cheng)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chuan)》)
2.表示凭(ping)借。译(yi)为:凭(ping),靠。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3.表示所(suo)处置的对象(xiang)。译为:把。 ①操当以肃(su)还付乡党。(《赤壁之(zhi)战》)
4.表示时间、处(chu)所。译为(wei):于,在,从。
①以八月十(shi)三斩于市。
5.表示原(yuan)因。译为:因为,由于。
① 赵王(wang)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lin)相如列传》)
6.表示依据。译为(wei):按照,依照,根据。 ①今以实校之(zhi)。(《赤壁之(zhi)战》)
说明:“以”字的宾(bin)语(yu)有(you)时(shi)可以前置(zhi),有(you)时(shi)可以省略。
①以一(yi)当十(成(cheng)语(yu)) ②夜(ye)以继日(成(cheng)语(yu))
(二)连词。
1.表示并(bing)列或(huo)递进关系(xi)。可译(yi)为“而(er)”“又”“而(er)且”“并(bing)且”等,或(huo)者省去。
①夫(fu)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bao)禅山记》)
2.表示承接关(guan)系,前一动(dong)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dong)作行为的手(shou)段或方(fang)式。可译(yi)为"而"或省(sheng)去。
①余与四(si)人拥(yong)火以入。(《石钟山记》)
3.表示目的(de)关系(xi),后一(yi)动作(zuo)行为(wei)往往是前一(yi)动作(zuo)行为(wei)的(de)目的(de)或结果。可译(yi)“而”“来(lai)”“用来(lai)”“以致”等。
①请立太(tai)子为王(wang),以(yi)绝秦望。(《廉(lian)颇(po)蔺相如(ru)列传》)
4.表(biao)示因果关系,常用(yong)在(zai)表(biao)原因的分句前,可译(yi)为"因为"。例如:
①不(bu)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
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zhuang)语和(he)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ru):
①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tao)渊明《归去来辞(ci)》)
(三)助词
1.作语(yu)助,表示时(shi)间、方位和范(fan)围。例:
①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间)(《出师表》)
2.作语助,起(qi)调整音节作用。例: ①逆以煎(jian)我怀。(《孔雀东(dong)南(nan)飞(fei)》)
(四)动词
1.以为(wei),认为(wei)。 ①老臣以媪为(wei)长安(an)君计(ji)短(duan)也。(《触龙说赵太后》)
2.用(yong),任(ren)用(yong)。 ①忠不必(bi)用(yong)兮(xi),贤不必(bi)以。(《涉(she)江》)
(五)名词。译为:缘由(you),原因。 ①古人秉烛(zhu)游,良有(you)以也(李白《春夜宴(yan)桃李园序》)
(六)通假
1.通(tong)“已”,已经(jing)。 ①固以(yi)怪(guai)之矣。 ②日以(yi)尽矣。
2.通“已”,止。 ①无(wu)以,则王乎?
【以为】
1.认为,把……当作或看(kan)作。 ①虎(hu)视之,庞(pang)然大物也,以为神。
①南取百越之地,以为(wei)桂林(lin)、象(xiang)郡。(以为(wei):把它设(she)为(wei)。)
【以(yi)是(shi)】【是(shi)以(yi)】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tui)断的结果。
①余(yu)是以(yi)记(ji)之(zhi),盖叹(tan)郦元之(zhi)简,而笑李渤之(zhi)陋也。(《石钟山(shan)记(ji)》)
【有(you)以】【无(wu)以】意(yi)思分别是“有(you)什(shen)么办(ban)法用来……”“没有(you)什(shen)么办(ban)法用来……”
①项王未有以(yi)应(ying),曰:“坐。”(《鸿门宴》)
13.【因】
(一)介词。
1.依照,根据。
①罔(wang)不因势象形。(《核舟记》)
2.依靠,凭借。
①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
3.趁着,趁此。
①不如(ru)因而厚遇之(zhi)。(《鸿门宴》)
4.通过,经由。
①因宾客(ke)至蔺相如(ru)门谢罪。(《鸿门宴(yan)》)
5.因为,由于。
①因造玉清宫,伐山(shan)取材,方有人见之(zhi)。
(二)副词。
1.于是,就;因而。
①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壁之战》)
2.原(yuan)因(yin),缘由,机缘。
①于今无会因。(《孔雀(que)东南飞》)
(三)动词
1.根据
①故事因于(yu)世,而备(bei)适于(yu)事(《五蠹(du)》)
2.沿袭,继续。
①蒙故(gu)业,因遗策(ce)。(《过秦论(lun)》)
14.【于】
(一)介词。
1.在,从,到
①乃设九宾(bin)礼于庭。(在(zai))《廉(lian)颇蔺(lin)相(xiang)如(ru)列传》
2.“在……方(fang)面”“从……中”
①荆(jing)国有余地(di)而不足于民。
②于(yu)人(ren)为(wei)可讥,而在(zai)己为(wei)悔(hui)。(《游褒禅(shan)山记(ji)》)
3.由于
①业精于勤、荒(huang)于嬉(xi)(《进学解》)
4.向,对,对于。
①请(qing)奉命求(qiu)救于孙(sun)将(jiang)军(《赤壁之战》)
5.被。
①君幸(xing)于(yu)赵王。《廉颇蔺相如列(lie)传(chuan)》
②故内惑于郑袖,外欺(qi)于张仪。(《屈(qu)原列传》)
6.与,跟,同。
①身长八尺,每(mei)自比于管仲、乐(le)毅。
②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7.比。
①孔子(zi)曰:“苛(ke)政猛(meng)于虎(hu)也(ye)。”
【于是】
1.相(xiang)当于(yu)“于(yu)+此(ci)(ci)”,在这(zhei)时,在这(zhei)种情况下,对此(ci)(ci),从此(ci)(ci),因此(ci)(ci)。例:
①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li)席。(在这(zhei)时(shi))
2.连(lian)词,表前后(hou)句的(de)承接(jie)或因果关系(xi),与(yu)现代汉语(yu)“于是”相同。例:
①于是(shi)秦王不怿,为一击缻(fou)。(《廉颇蔺相如(ru)列传》)
【见……于】表(biao)示(shi)被动。
①吾长见笑于大(da)方之家(《秋水》)
②今是溪独见辱于(yu)愚(yu),何哉(zai)(《愚(yu)溪诗序(xu)》)
15.【与】
(一)介词。
1.介词。和,跟,同(tong)。
①沛公(gong)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
②而(er)翁(weng)归,自与汝复(fu)算(suan)耳(er)(《促织》)
2。给,替。
①陈(chen)(chen)涉(she)少时,尝与人佣耕。(《陈(chen)(chen)涉(she)世(shi)家》)
②与(yu)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ling)官传(chuan)序》)
3.比,和(he)……比较。
①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较(jiao)秦之所得(de),与(yu)战胜而得(de)者(zhe),其实(shi)百倍(《六(liu)国论》)
(二)连词。
1.连词(ci)。和,跟,同。
①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bu)可不(bu)养(yang)而择也(《勾践灭吴》)
②勾践(jian)载稻与脂于(yu)舟(zhou)以行。(《勾践(jian)灭吴》)
(三)动词。
1.给予,授予。
①生三人,公与之母(mu);生二子(zi),公与之饩。(《勾践灭吴(wu)》)
②则与(yu)一生彘肩(jian)(《鸿(hong)门宴》)
2.结交,亲附。
①因人(ren)之力而(er)敝(bi)之,不仁(ren);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qin)师》)
3.对付。
①庞暖易与耳。
4.参加,参与。
①骞叔(shu)之子与师。(《骞叔(shu)哭(ku)师》)
5.赞许,同意。
①吾与点也。
②朝(chao)过夕(xi)改,君(jun)子(zi)与之。
(四(si))通(tong)假。通(tong)“欤”。句(ju)末语气词,表(biao)示感叹或疑问。
①无(wu)乃尔是过与(《《季(ji)氏(shi)将伐颛臾》》)
【孰(shu)与】【与……孰(shu)】表示(shi)比(bi)较(jiao)与选择,译为:“跟……比(bi)较(jiao),哪一个(ge)……”
①谓其妻(qi)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wang)纳谏》)
【孰若】【与其……孰若】表示选(xuan)择(ze)(舍前取后),译为:“哪如(ru)”“与其……哪如(ru)……”
①与其坐而待亡(wang),孰若起而拯之(《冯婉贞》)
16.【则】
(一)连词。
1.表示承接关系。译(yi)为"就""便",或译(yi)为"原来是(shi)""已(yi)经是(shi)"。例如:
①项(xiang)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ze)与斗卮酒。(《鸿门宴》)
2.表(biao)示条件、假(jia)设关系。译(yi)为(wei)“假(jia)使”“如果”“要是……就”“那么”“就”“便”。
3.表(biao)(biao)示(shi)并列(lie)关系。这种用法都(dou)是(shi)(shi)两个(ge)或(huo)两个(ge)以上(shang)的"则"连用,每个(ge)"则"字(zi)都(dou)用在意思相(xiang)(xiang)对、结(jie)构(gou)相(xiang)(xiang)似(si)的一(yi)个(ge)分句里,表(biao)(biao)示(shi)分句之(zhi)间(jian)是(shi)(shi)并列(lie)关系。可译为(wei)"就",或(huo)不译。
①位(wei)卑则(ze)足羞(xiu),官盛则(ze)近(jin)谀。(《师说(shuo)》)
4.表示转(zhuan)折(zhe)、让(rang)步(bu)关系。表示转(zhuan)折(zhe)时,用(yong)(yong)在(zai)后一分(fen)句,译为"可(ke)是""却";表示让(rang)步(bu)时,用(yong)(yong)在(zai)前一分(fen)句,译为"虽(sui)然""倒是"。
①于其身也,则耻师(shi)焉(yan),惑矣(yi)。(《师(shi)说》)
②手(shou)裁举(ju),则双(shuang)超忽而跃(《促织》)
5.表示(shi)选择关系。常和“非”“不”呼应着用(yong),译为“就(jiu)是(shi)”“不是(shi)……就(jiu)是(shi)”。
①非死则徙尔(《捕(bu)蛇者说》)
(二)副词。
1.用在(zai)判断(duan)句中(zhong),起强调和(he)确认作用,可(ke)译作"是""就是"。例如:
①此则岳阳楼之(zhi)大观也。(《岳阳楼记》)
2.表对已(yi)然或发现的(de)强调。可(ke)译为“已(yi)经(jing)(jing)”“原来”“原来已(yi)经(jing)(jing)”。
①及诸河,则在舟中矣(yi)。(《肴之(zhi)战(zhan)》
(三)名词。
1.指(zhi)分(fen)项或自成(cheng)段落的文字(zi)的条数。
①《论语》六则。
2。准则,法则。
①以身作则。
(四)动词。效法。
①遵后稷、公(gong)刘之业,则(ze)古公(gong)、公(gong)季之法。
(五)通(tong)假。同“辄”,总(zong)是,常常。
①居则曰:“不吾(wu)知也!”
【则是】只当是。
①与窦娥烧一陌(mo)儿,则是(shi)看(kan)你死(si)的孩儿面上。(《窦娥冤》)
【则则】赞叹的声音。
17.【者】
(一)助词。
1.指人(ren)、物(wu)、事、时、地等(deng)。“……的”,“……的(人(ren)、东西、事情)”。
①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zhi)者,老妇必(bi)唾其面!(《触龙说赵(zhao)太后》)
2.用在数词后面(mian),译为“……个方面(mian)”“……样(yang)东西(xi)”“……件事情”。
①此数(shu)者(zhe),用兵之(zhi)患也。(《赤壁之(zhi)战》)
②或异于二者之为,何(he)哉?(《岳阳楼记》)
3.用作“若”“似”“如(ru)”的宾语,译(yi)为“……的样子(zi)”。
①言之,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
4.放在(zai)后置的定语后面,相当于“的”。
①求人可(ke)使报秦者,未得。(《廉颇(po)蔺相(xiang)如列传》)
②顷之,烟炎张天(tian),人马(ma)烧溺死者甚众(《赤壁之战》)
5.放(fang)在主语后(hou)面,引出判断,不必译出。
6.用在(zai)“今”“昔”等(deng)时间词后面,不必译出。
①近者奉辞伐(fa)罪。(《赤(chi)壁之(zhi)战》)
②古者以(yi)天下为(wei)主,君为(wei)客。
7.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yin)。
①然操遂(sui)能克绍,以(yi)弱(ruo)为强(qiang)者,非(fei)惟天时,抑亦人(ren)谋(mou)也。(《赤壁之战》)
(二)语气词。
1.放在疑问句的句末,表示疑问语(yu)气等。
①何者?严大(da)国之(zhi)威以(yi)修(xiu)敬也(《廉(lian)颇蔺(lin)相如列传》)
18.【之】
(一)代词。
1.第(di)三人称(cheng)代词,他、她、它(们)。有时灵(ling)活运用于第(di)一(yi)人称(cheng)或第(di)二人称(cheng)。
①太(tai)后盛气而揖之。(《触龙说赵太(tai)后》)
2.指示代词,这,此。
①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ye)。(《季氏将伐颛臾》)
(二)助词。
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zai)定语和中心(xin)语之间(jian)。
①虎兕出于(yu)柙,龟玉毁于(yu)椟(du)中,是谁之过与?(《季(ji)氏将(jiang)伐颛(zhuan)臾》)
②子而思(si)报(bao)父母之仇,臣而思(si)报(bao)君之仇。(《勾践(jian)灭吴》)
2.放在(zai)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de)独(du)立性(xing)。
①臣之壮也(ye),犹不(bu)如人(ren);今老矣(yi),无(wu)能为也(ye)已。(《烛之武(wu)退秦师》)
3.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duan)语之间,作(zuo)为宾语提前的标(biao)志。
①句读之不(bu)知,惑(huo)之不(bu)解,或(huo)师焉(yan)(yan),或(huo)不(bu)焉(yan)(yan)。(《师说(shuo)》)
4.放在倒置的定语与(yu)中心语之间,作(zuo)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①蚓无爪牙之(zhi)利,筋骨之(zhi)强。(《劝(quan)学》)
②人又谁能以身之(zhi)察察,受物之(zhi)汶汶者乎(《屈原列传》)
5.用在时(shi)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mian),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①填然鼓之(zhi)(zhi),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er)走。(《寡人之(zhi)(zhi)于国也》)
②余(yu)扃牖而居(ju),久之,能以(yi)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三)动词,到(dao)……去(qu)。
①胡为(wei)乎(hu)遑遑欲何之?(《归去(qu)来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