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han)书(shu)·匡衡传》“匡衡,字稚圭”原文及翻译
匡衡,字稚圭,东海承人也。父世农夫,至衡好学。匡衡,字稚圭,东海承县人。世代务农,到匡衡时喜好读书。
衡射策甲科,调补平原文学。 匡(kuang)衡得中(zhong)甲科,选(xuan)任为平原郡文学。
元帝初即位,乐陵侯史高以外属为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前将军萧望之为副。元帝(di)刚即位(wei),乐陵侯史高(gao)以外戚的(de)身份被(bei)任命为(wei)大司马车(che)骑(qi)将军,兼任尚书,前将军萧望之为(wei)副手(shou)。
望之名儒,天子任之,多所贡荐。萧(xiao)望之(zhi)是名儒,皇(huang)帝很重用他,他在推(tui)荐人才方(fang)面颇多贡献。
高充位而已,与望之有隙。史高(gao)则空有名位罢了,和萧(xiao)望(wang)之产(chan)生隔阂。
长安令杨兴说高曰:“将军以亲戚辅政,贵重于天下无二,然众庶论议,令闻休誉,不专在将军者,何也?长安县令杨兴劝说史高说:“将军凭借亲(qin)戚(qi)关系(xi)辅(fu)助政事,名位高贵,举世无双(shuang),然而在众人的议论(lun)中,好的名声(sheng)、荣誉不(bu)全在将军身(shen)上(shang),为什么呢?
以将军之幕府,海内莫不仰望,而所举不过私门宾客。因为将军的(de)幕府,世人没有不仰望(wang)羡慕的(de),而将军所推举的(de)人不过是私家宾客(ke)。
夫富贵在身而世人不誉,是有狐皮之裘而反衣之也,古人病之。一个人(ren)(ren)富贵在身士人(ren)(ren)却不称(cheng)赞他,就(jiu)像是拥有狐皮大衣(yi)却反穿着它,古人(ren)(ren)认为这是弊病。
平原文学匡衡材智有余,而随牒在远方。平原文(wen)学匡衡的才(cai)能智(zhi)慧(hui)绰绰有余(yu),但(dan)随着(zhe)选补的文(wen)牒转(zhuan)到远离京师的地方作(zuo)官。
将军诚召置幕府,学士歙然归仁,与参事议,观其所有,贡之朝廷,必为国器。将军如(ru)果(guo)征(zheng)召(zhao)匡衡到(dao)幕府任职,天下(xia)学(xue)士一定纷纷跟(gen)从他(ta)(ta),让他(ta)(ta)参与(yu)议论政(zheng)事(shi),根据他(ta)(ta)的(de)特长,推荐(jian)给朝廷,一定会成(cheng)为国(guo)家的(de)栋梁(liang)之材。
以此显示众庶,名流于世。”高然其言,辟衡为议曹史,荐衡于上,您将(jiang)这件事做给众人看,您的美名也就(jiu)会在世上(shang)流传。”史高(gao)认(ren)为杨(yang)兴讲得有(you)理,就(jiu)任命匡衡为议曹(cao)史,将(jiang)他推(tui)荐给皇上(shang)
上以为郎中,迁博士、给事中。 皇上让(rang)匡(kuang)恒做郎中(zhong)(zhong),后升为博士,兼任给(ji)事中(zhong)(zhong)。
是时,有日蚀、地震之变,上向以政治得失,衡上疏,上说其言,迁衡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 这时,发生了日(ri)食、地震等(deng)灾(zai)异变化(hua)(hua),皇(huang)上询问这些变化(hua)(hua)与(yu)政治得失的关系,匡衡上疏,皇(huang)上听了他的话后很高(gao)兴,进升匡衡为光禄大夫、太子(zi)少傅。
为少傅数年,数上疏陈便宜。匡衡在任(ren)太子(zi)少傅的几年中,多(duo)次上疏陈述皇上应该做(zuo)的事(shi)情(qing)。
建昭三年,代韦玄成为丞相,封乐安侯,食邑六百户。 建昭三年,接替韦玄成担任丞相(xiang),受(shou)封乐安侯(hou),享有食(shi)邑六百户(hu)。
元帝崩,成帝即位,衡上疏劝经学威仪之则,上敬纳其言。 元帝去世后,成帝即位,匡衡上疏(shu)讲述经学、礼节的法则(ze)。皇上敬纳他的建言。
初,元帝时,中书令石显用事,自前相韦玄成及衡皆畏显,不敢失其意。当初(chu),元帝在(zai)位时(shi),中书(shu)令石(shi)显主(zhu)持朝廷事务,从(cong)前任丞相韦玄(xuan)成到匡(kuang)衡都害怕石(shi)显,不敢违背(bei)他的意思。
至成帝初即位,衡乃与御史大夫甄谭共奏显,追条其旧恶,并及党与。到成帝初即位,匡衡才(cai)与御(yu)史大夫(fu)甄(zhen)谭一起上奏弹(dan)劾(he)石显(xian),一一追(zhui)究(jiu)他的旧恶,并追(zhui)及他的党羽。
于是司隶校尉王尊劾奏:“”衡谭居大臣位,知显等专权势不以时白奏行罚附下罔上,无大臣辅政之义。这时(shi)司隶校尉王(wang)尊上奏(zou)(zou)弹劾说:“匡衡、甄谭担任大(da)(da)臣的职务,知道石显等人独断专权,但匡衡、甄谭不按时(shi)地上奏(zou)(zou)弹劾,惩罚他们,反而(er)附和下面,欺瞒皇上,没有(you)尽到大(da)(da)臣辅助朝(chao)政的职责。
既奏显等,不由陈不忠之罪,而反扬著先帝任用倾覆之徒,罪至不道。”有诏勿劾。上奏弹(dan)劾石显等人(ren)后,又不(bu)(bu)(bu)陈述自己(ji)对(dui)皇上不(bu)(bu)(bu)忠(zhong)之罪(zui),反倒张(zhang)扬先帝任用(yong)颠(dian)覆(fu)国(guo)家的(de)坏人(ren)的(de)过错,犯(fan)下(xia)了不(bu)(bu)(bu)守臣道(dao)的(de)罪(zui)。”皇上下(xia)诏说(shuo)不(bu)(bu)(bu)要弹(dan)劾匡衡。
衡惭惧,上疏谢罪。因称病乞骸骨,上丞相乐安侯印绶。但匡衡仍感到惭愧和恐(kong)惧,上疏认罪(zui),并称(cheng)病(bing)请求告老还乡(xiang),缴上丞(cheng)相乐安侯(hou)的大印。
上报曰:“君以道德修明,位在三公,朕嘉与君同心合意。皇(huang)上回答说:“你(ni)(ni)的(de)(de)道德修(xiu)养很高(gao),担任(ren)三公(gong)的(de)(de)要职,我很高(gao)兴(xing)能与你(ni)(ni)同心同德共(gong)同治(zhi)理国家。
今司隶校尉尊妄诋欺,朕甚闵焉。方下有司问状,君何疑而上书乞骸骨。是彰朕之未烛也。传不云乎?现在司隶校(xiao)尉王尊(zun)狂(kuang)妄地(di)诋毁你(ni),我很同(tong)情(qing)你(ni)。我正下诏让有关(guan)部门查明情(qing)况,你(ni)为什么心怀疑(yi)惑(huo)上书请(qing)求退休呢(ni)?这是彰显我不(bu)明察 (的(de)过错)啊。
‘礼义不愆,何恤人之言!’君其察焉。”因赐上尊酒、养牛。《易传》不是(shi)说吗:‘只(zhi)要(yao)礼节道义没有过错,为什么要(yao)担忧别人的(de)议论呢!’希望你明白这一(yi)点(dian)。”于是(shi)赏(shang)赐他(ta)上等酒和御厩饲养(yang)的(de)牛。
衡起视事。上以新即位,褒优大臣,然群下多是王尊者。匡衡又重新负责(ze)朝政(zheng)事务。皇上(shang)因为刚刚即位,对大臣多加以(yi)褒奖,但是朝廷臣僚大多认(ren)为王尊是正(zheng)确(que)的。
衡不自安,每有水旱,风雨不时,连乞骸骨让位。上辄以诏书慰抚,不许。 匡衡很忐忑不安,每次遇到发生水旱灾害,风雨不调时,便连连上书告老退职请求让位。皇上总是用诏书安慰勉励,没有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