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shu)·荀爽(shuang)传》“荀爽(shuang)字慈明”原文(wen)及翻译
荀爽字慈明。幼而好学,年十二,能通《春秋》《论语》。 荀爽字慈明。他从小好学,十(shi)二岁就读懂了《春秋》《论语》。
太尉杜乔见而称之,爽遂耽思经书,庆吊不行,征命不应。太(tai)尉杜乔见了(le)称赞他,荀爽就(jiu)更加深(shen)入(ru)思考研究(jiu)经书,有(you)喜庆(qing)丧吊活动(dong),他都不(bu)参加,朝廷有(you)征召,他也不(bu)答应。
颍川为之语曰:“荀氏八龙,慈明无双。”颍川流行这样(yang)一句话(hua):“荀家八条龙(long),慈明世(shi)无双。”
延熹九年,太常赵典举爽至孝,拜郎中。(桓帝(di))延熹九年,太(tai)常赵(zhao)典以“至孝”推(tui)举荀(xun)爽,被任命为郎中。
对策陈便宜曰:“汉制使天下诵《孝经》,选吏举孝廉。他回答策问陈述了他认(ren)为国家应办(ban)的(de)事(shi)宜说(shuo):“汉朝(chao)的(de)制度要天下的(de)人都诵读《孝经》,选官吏(li)也是推举孝廉(lian)。
今公卿群寮皆政教所瞻,而父母之丧不得奔赴。现在公卿(qing)百官都是政治与(yu)教化的(de)榜(bang)样,而父母(mu)逝世(shi)了却不(bu)能回(hui)去居丧尽孝。
夫仁义之行,自上而始;敦厚之俗,以应乎下。事失宜正,过勿惮改。仁义之行,要(yao)从上(shang)面(mian)开始做起,敦实纯朴的(de)风俗,才(cai)能传到下面(mian)响(xiang)应。事情(qing)做错(cuo)了,应该(gai)改正(zheng),有了过错(cuo)不要(yao)害怕改正(zheng)。
臣窃闻后宫采女五六千人,冬夏衣服,朝夕禀粮,耗费缣帛,空竭府藏,空赋不辜之民,以供无用之女。我听(ting)说后宫(gong)宫(gong)女有(you)五六千人,使(shi)(shi)唤服侍(shi)的还在这以外。冬夏的衣服,早晚的粮食,耗费着(zhe)丝(si)绸(chou)布(bu)帛,使(shi)(shi)国家府库空虚,(以至)白白地向无(wu)罪(zui)百姓征收赋(fu)税,用(yong)来供养无(wu)用(yong)的宫(gong)女。
臣愚以为诸非礼聘未曾幸御者,一皆遣出,使成妃合。我认为那些不是(shi)以礼聘娶(qu)的且又没宠幸过的宫女,一(yi)概都遣散出去,使她们能够婚(hun)配。
一曰曰省财用,实府藏。二曰修礼制,绥眉寿。三曰宽役赋,安黎民。一是可(ke)以节省财用(yong),充实府库;二(er)是可(ke)以完善礼制,获(huo)得长寿(shou);三是可(ke)以减省赋(fu)役(yi),安定百(bai)姓。
此诚国家之弘利,天人之大福也。”奏闻,即弃官去。这(zhei)实在是(shi)国家的最大利(li)益(yi),天人的伟(wei)大幸福(fu)啊!”奏章呈(cheng)上(shang)之后(hou),他就弃官离开了。
后遭党锢,隐于海上,又南遁汉滨, 后来,遭到党锢之祸,荀(xun)爽隐居于东海边(bian),又南(nan)逃到汉(han)水边(bian)。
积十余年,以著述为事,遂称为硕儒。这(zhei)样过了十(shi)多年,在家(jia)专门从事(shi)写作,于是被(bei)称(cheng)为大儒。
时人多不行妻服,虽在亲忧犹有吊问丧疾者,又私谥其君父及诸名士,时人多不为妻子(zi)服丧(sang),即使在(zai)父母丧(sang)期仍(reng)有(you)吊(diao)丧(sang)问(wen)疾的,又(you)私(si)自给(ji)其长辈(bei)及一些名士死后赠(zeng)谥号。
爽皆引据大义,正之经典,虽不悉变,亦颇有改。(对于这些做法)荀爽都引经据典申明大义,用经典来纠正,虽说没有全部改变,也很有一些改进了。
献帝即位,董卓辅政,复征之。汉献帝即位,董卓掌权,又来(lai)征(zheng)聘他。
爽欲遁命,吏持之急不得去。荀爽想逃避任(ren)命,来使催迫得很(hen)紧,没法离(li)开(kai)
因复就拜平原相,行至宛陵复追为光禄勋,视事三日进拜司空,因从迁都长安。因而被任命(ming)为平原相(xiang)。(上任时(shi))走到宛陵,又被追(zhui)回任为光禄勋。到任办事刚(gang)三天(tian),又被升任司(si)空。于是跟随迁都到了长安。
爽见董卓忍暴滋甚,必危社稷,其所辟举皆取才略之士,将共图之,亦与司徒王允及卓长史何颙等为内谋。荀爽见董卓残(can)忍暴虐愈(yu)益严重(zhong),必(bi)定会(hui)危害国家(jia)社(she)稷(ji),他(ta)所推举任(ren)命的都(dou)是(shi)一些有才干(gan)有智谋的人,准(zhun)备与他(ta)们一起对付董卓,并和(he)司徒(tu)王允及董卓府(fu)中长史何颙(yong)等(deng)人为内(nei)应。
会病薨,年六十三。恰遇因病逝世,享年(nian)六(liu)十三岁(sui)。
论曰:董卓当朝,申屠蟠、玄竟不屈以全其高。 史官评论说:董卓当权(quan),申屠蟠、郑玄最终不肯屈从(cong)而保全了(le)他们(men)的高(gao)风亮节。
爽已黄发矣,独至焉,未十旬而取卿相。荀爽已经年老了,只有他去应聘,不到百天(tian)就取得卿(qing)相之位。
或疑其乖趣舍,余窃商其情,以为出处君子之大致也,有人怀疑他违背了(平素的)志向,我仔细斟酌荀爽当时的思想,认为(wei)出而用世,退而隐居(ju)是君子为(wei)人的重(zhong)大选择(重(zhong)大关(guan)键)。
平运则弘道以求志,陵夷则濡迹以匡时。时(shi)运(yun)平顺(天(tian)下太平)时(shi),就弘(hong)扬大道以(yi)实现(xian)自己的志向;国运(yun)衰落(国家(jia)危亡)时(shi),就应(ying)该投(tou)身问世以(yi)匡(kuang)救(jiu)时(shi)难(nan)。
观其逊言迁都之议,及后潜图董氏,几振国命,所谓“大直若屈”,道故逶迤也。 看他不(bu)参(can)与关于(yu)迁(qian)都的(de)朝臣争议,以(yi)及后(hou)来暗中(zhong)图谋(mou)董卓,几乎能振兴国运(yun),这(zhei)正是(shi)所说的(de)“大直若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