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中考语文分类题集
说明:
1.本课中考题型列表:
题目名称 |
小题数 |
默写 |
20 |
理解性默写 |
9 |
文学文化常识 |
1 |
阅读训练 |
8 |
小项涉及本课 |
7 |
2.涉及本课中考语文试卷列表:
2023年宁波中考语文试卷 |
2021年北京中考语文试卷 |
2021年鄂州中考语文试卷 |
2021年广元中考语文试卷 |
2023年扬州中考语文试卷 |
2021年日照中考语文试卷 |
2020年恩施中考语文试卷 |
2022年德阳中考语文试卷 |
2010年淄博中考语文试卷 |
2019年成都中考语文试卷 |
2019年宁波中考语文试卷 |
2023年大庆中考语文试卷 |
2022年德阳中考语文试卷 |
2020年泰州中考语文试卷 |
2019年深圳中考语文试卷 |
2022年济南中考语文试卷 |
2021年无锡中考语文试卷 |
2020年聊城中考语文试卷 |
2022年龙东地区中考语文试卷 |
2021年菏泽中考语文试卷 |
2022年宜宾中考语文试卷 |
2021年湖州中考语文试卷 |
2021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卷 |
2019年天津中考语文试卷 |
2021年淮安中考语文试卷 |
2023年哈尔滨中考语文试卷 |
2023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 |
2020年扬州中考语文试卷 |
2021年遂宁中考语文试卷 |
2020年凉山中考语文试卷 |
2016年淄博中考语文试卷 |
2023年深圳中考语文试卷 |
2019年南通中考语文试卷 |
2021年无锡中考语文试卷 |
2015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卷 |
2021年襄阳中考语文试卷 |
2023年枣庄中考语文试卷 |
2019年滨州中考语文试卷 |
2020年常州中考语文试卷 |
2019年南充中考语文试卷 |
2021年宿迁中考语文试卷 |
2019年海南中考语文试卷 |
2019年淮安中考语文试卷 |
2024年天津中考语文试卷 |
2015年淄博中考语文试卷 |
|
3.本份资源整理自华语网收录的2006-2024年全国各地1200余份中考语文试卷。我们还整理了初中每一课的中考分类题集。
4.以下为部分内容预览,
完整Doc文档请点此下载。
一、默写
1.
(2023年哈尔滨中考语文试卷)(1) ___________,俭以养德。 (诸葛亮《诫子书》)
2.
(2022年德阳中考语文试卷)(2)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
19.
(2015年淄博中考语文试卷)(3)______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20.
(2010年淄博中考语文试卷)(4)非澹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二、理解性默写
1.
(2023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7)有些房屋取名源自古诗文,如“致远堂”出自诸葛亮《诫子书》中的句子“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人境庐”出自陶渊明《饮酒》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023年扬州中考语文试卷)在①-⑨处填写相应的名句。(9分)
“ 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先人们安清贫、守寂寞,传统工艺才得以延续至今,我们有责任将其传承下去。
……
7.
(2021年湖州中考语文试卷)根据下表中的提示,写出最恰当的古诗文名句(连续的两句)。(8分)
情境 |
古诗文名句 |
作者与出处 |
鸟的翅膀系上黄金,就再也不能飞翔 |
(7)
(8) |
诸葛亮《诫子书》 |
8.
(2020年恩施中考语文试卷)(5)人们常用诸葛亮《诫子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修养身心、涵养品德的
座右铭。
9.
(2019年南通中考语文试卷)自古,中国人就与奋斗结下不解之缘。诸葛亮的《诫子书》也道“非学无以广才, ”。
三、文学文化常识
1.
(2022年德阳中考语文试卷)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书即书信,古时又称“尺牍”“尺素”或“信札”。它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用于记事、陈情或写景。我们学过的《诫子书》《与朱元思书》都是古人的书信。
B.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惊艳世界。如
二十四节气倒计时,选择了唐代诗人
杜甫《月夜忆舍弟》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表现白露时节。
C.《金色花》选自《泰戈尔诗选》。泰戈尔是印度作家、诗人,曾荣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其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自由颂》《园丁集》《飞鸟集》等。
D.《梅岭三章》选自《陈毅诗词选集》,写于陈毅同志负伤被围梅岭之际。这组诗是一名革命者在生死关头
告白,表达了不屈的战斗意志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四、阅读训练
(2023年宁波中考语文试卷)班级开展“文言文中的劝说技巧”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26分)
1. 劝说类文言文中,有些标题暗含劝说方式。下面是同学所做的标题整理。请你解释加点的字。(2分)
《诫子书》 诫:(1)_________________
《孙权劝学》 劝:劝告,劝说。
《送东阳马生序》 序:一种文体。这里指赠序,即临别赠言,表达祝愿、劝勉之意。
《
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2)_________________
《
出师表》 表: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内容为陈述、请求、建议,“动之以情”是“表”的基本特征。
2. 下面是同学所做的劝说语气整理单。请你用现代汉语写出相关语句的意思,并分析其语气的表达效果,完成表格。(6分)
语气 |
相关语句 |
分析 |
祈使语气 |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孙权劝学》 |
(1)_________________ |
反问语气 |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送东阳马生序》 |
宋濂告诉马生:如果他们的学业还有不精通,品德还没有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资低下,就是用心不像我那样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宋濂以自身学习体会向后学马生强调,只有用心专一,才能学有所成。“岂”和“哉”连用,加强反问语气,显示出不容置辩的力量,引起马生深思。 |
祈使语气陈述语气 |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出师表》 |
(2)_________________ |
……
17.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
A.甲文先通过类比引入,层层推论得出“教学相长”的论点。
B.乙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期待。
C.两文都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既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又使文章节奏鲜明、朗朗上口。
D.两文都围绕“学”这个中心论题,提出并充分论证各自与“学”相关的中心论点。
18.翻译文中画线句子(3分)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019年宁波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
【甲】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示儿燕
孙枝蔚
①
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
②。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
③效此也。譬如茶杯饭碗,明知是旧窑
④,当珍惜;然贫家止有此器,将忍渴忍饥作珍藏计乎?儿当知之
【注释】①孙枝蔚:清初诗人。②高阁:束之高阁,不去阅读。③遑:闲暇,空闲。④旧窑:指年代久远的珍贵古瓷。
【丙】谕儿书
吴汝纶
①
忍让为居家美德。不闻孟子之言,三自反乎?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人生在世,安得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②学问识见。孟子“生于忧患”“存乎疢③疾”,皆至言也。
【注释】①吴汝纶:清代作家。②掌:同“长”。③疢(chèn)疾:疾病,
比喻忧患。
19.【释义·懂文】根据文意,选出【乙】【丙】两文标题中“示”“谕”最恰当的义项。
(1)示( ) A上天对人类显示吉凶祸福 B.给人看 C.表示 D.教导
(2)谕( ) A上对下的文告、指示 B.告诉 C.知道 D.比喻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效此也。
(2)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学问识见。
21.【圈点·品味】参照示例,结合加点词语赏析下面句子,体会文中父亲说话时的语气和情感。
【示例】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须”是必须的意思,连用两个“须”表达了肯定、不容置疑的语气。“非……无以……”双重否定,强调了“学习”和“立志”的重要,表现了诸葛亮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1)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
(2)人生在世,安得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
22.【摘录·明理】下面是从三则家书中摘录的蕴含着修身治学智慧的话,根据语境把合适的内容填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序号)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③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④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 ⑤忍让为居家美德 ⑥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 ⑦生于忧患,存乎疢疾
读书须注重方法,务实求知,我们可以按照古人说的“_________”去做;面对困境,可以用古人的话“_________”来勉励自己;当我们放纵懈怠、内心浮躁时,可以提醒自己“_______”;当我们追逐名利、失去目标时,可以告诫自己“____________”。
(2019年淮安中考语文试卷)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充成第7-11题。(20分)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乙】吾欲汝曹
①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
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
③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
④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
⑤;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
⑥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
⑦;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
⑧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选自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有删节)
【注释】①汝曹:你等②施衿结缡:父母送女儿出嫁,给她结好带子,戴好佩巾。③龙伯高:名述,字伯高。④杜季良:名保,字季良。⑤清浊无所失:指交友不分善恶。⑥谨敕:谨慎端整。⑦本句比喻相差不远:鹄:天鹅:鹜:鸭子。⑧郡将下车:指郡守初到任。
23.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申 父 母 之 戒
24.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①非学无以广才 ②意与日去
③乐人之乐 ④数郡毕至
2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③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26.“静”对于做人与学习有挪些意义?请根据【甲】文内容简要概括。(4分)
27.这两篇诫勉子侄的书信有不少说理技巧,请说说你从学到了哪些。(4分)
(2015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卷)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
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婬漫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释:淡泊:安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淫慢:放纵,懈怠;险躁:狭隘,浮躁,与上文的“淡泊”对应;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接世,接触社会,对社会有益。
28.请摘录一处你喜欢的对偶句,并简述理由。
对偶句:
理由:
29.作者认为,做人、治学要想成功就不能 、不能 。
五、小项涉及本课
1.
(2024年天津中考语文试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
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诸葛亮□诫子书□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是一种看淡财富和名利的态度,一种不为外界诱惑的品质□“宁静”则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修身养性之道。面对外界的诱惑,唯有固守本心,以淡泊为桨,以宁静为帆,才能不为名利所绊,行稳致远。
A.“ ” ”。 : B.“ ” ”。 ,
C.《 》 ”。 : D.《 》 ”。 ,
2.
(2016年淄博中考语文试卷)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屠暴(残忍)起,以刀劈狼首(蒲松龄《狼》)
B.将军身被(通“披”,穿着)坚执锐 (司马迁《陈涉世家》)
C.尝贻(赠)余核舟一 (魏学洢《核舟记》)
D.非澹泊(也写做“淡泊”,安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无以明志 (诸葛亮《诫子书》)
3.
(2021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卷)《傅雷家书》与诸葛亮的《诫子书》所体现的教子之道有什么相似之处?请简要阐述。100字左右。(4分)
4.
(2023年大庆中考语文试卷)【古文阅读】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陋室铭》)
【乙】
项脊轩①,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②,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③,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④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
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⑤可爱。
(节选自《项脊轩志》)
【注】①项脊轩:作者的书斋名。②垣墙周庭:庭院四周砌上围墙。③栏楯(shǔn):栏杆。④偃仰:安居,休息。⑤珊珊:同“姗”,引申为美好的样子。
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有仙则名 险躁则不能治性(《诫子书》)
B.无丝竹之乱耳 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C.旧南阁子也 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
D.以当南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5.
(2020年常州中考语文试卷)阅读文言选段,完成7-10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
礼记〉二则》)
[乙]少时阅唐宋以来诸诗家,不终卷,而己之才思涌出。遂不能息心凝虑
①,究极本领。不过如世之选家,略得大概而已。晚年无事,取诸家全集,再三展玩
②,始知其真才分、真境地。觉向之所见,犹仅十之二三也。
因窃自愧悔:使数十年前,早从此寻绎
③,得识各家独至之处,与之相上下
④,其才高者,可以扩吾之才;其功深者,可以进吾之功;必将挫笼参会
⑤,自成一家。惜乎老至耄
⑥及,精力已衰,不复能与古人争胜。然犹幸老而从事于此,虽不能力追,而尚能见到,差胜
⑦于终身不窥堂奥者。
(选自清•赵翼
⑧《〈瓯北诗话〉小引》)
[注释]①息心凝虑:静心思考。②展玩:展读,赏玩。③寻绎:探求推理。④相上下:相比较。⑤挫笼参会:吸收、综合和比较。⑥耄:八九十岁。⑦差胜:略微超过。⑧赵翼:清代文学家,常州人,乾隆进士。《瓯北诗话》是赵翼的诗论专著,选文是这本书的自序。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中“嘉肴”“大概”“参会”“终身”四个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中的常用义相同。
B.《论语》中的“温故知新”与甲文中的“教学相长”提示我们:学习方法灵活多样,选择恰当的方法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C.赵翼曾经评论说很多人读经典是“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从乙文的“愧悔”来看,他自己也犯过相同的错误。
D.赵翼虽能“知不足”,但是不能“自反”,忘记了诸葛亮《诫子书》中的警告,晚年落得个“意与日去”“悲守穷庐”的结局。
6.
(2020年泰州中考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1题。(14分)
容
①幼颖悟,稍长,喜读书。其俗素尚武,容亦善骑射,然弗之好也。中统
②初,以国师荐,入侍皇太子于东宫,命专掌库藏。每退
③,即诣国子祭酒
④许衡,衡亦与进之。至元七年,世祖驻跸
⑤镇海,闻容知吏事,召至,命权中书省掾
⑥。事毕复前职,以忠直称。十五年,奉旨使江西,抚慰新附之民。或劝其颇受馈遗,归赂权贵人,可立致荣宠。容曰:“剥民以自利,吾心何安。”使还,惟载书籍数车,献之皇太子。
【注释】①容:刘容。②中统:年号名。③退:这里指退朝。④国子祭酒:官名。⑤驻跸(bi):帝王出行时沿途停留暂住。⑥掾(yuàn):古代官府中属官的通称。
(节选自《元史·刘容传》,有删改)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抚慰新附之民
A.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诫子书》)
B. 康肃笑而遣之 (《卖油翁》)
C. 闻之,欣然规往 (《
桃花源记》)
D.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 (《陈涉世家》)
(2021年无锡中考语文试卷)
俭以养德
①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现在很多人都喜欢追求奢侈,衣服买名牌,手机用高档。鲁迅说:“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会被生活所累!”生活和工作是相关的,一个人一旦在生活上抛弃了节俭的品格,追求了享受和安逸,他在工作上也就很难再经受住艰苦的考验,甚至会日渐堕落。
③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一辈革命家堪称俭与廉的典范。周恩来总理一贯倡导勤俭节约,要求一切招待用品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不能铺张。毛泽东主席一件睡衣穿了多年。朱德同志每顿不过是一碗米饭、三小碟菜、一个汤。回溯历史,我们党历来提倡艰苦奋斗,反对奢靡享乐,主张发扬俭以养德的优良传统。
④《左传》中有这样一句话:“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节俭本身就是一个大财源,勤俭节约不仅给人们带来富裕安宁的生活,还给人们带来许多益处。它培养人们自我克制的习惯,使人们拥有理性、平和的心态。可是有些人,却因为奢靡享乐把自己送进了监狱。奢侈是一只无形的魔爪,它会把你推向犯罪的深渊,难以回头。因为你获得越多,就越贪婪,总感到不能满足,正如白居易所说的“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⑤“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个人要成功,社会要进步,国家要发展,就要不忘初心、坚持不懈,保持简朴的作风。俭以养德,一个“俭”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只有做到,我们才能保持自己的操守,砥砺自己的德行,不断提升自己!
7. 简要概括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8. 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何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诫子书》中考语文分类题集(参考答案)
一、默写
1. (1)静以修身
2.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
……
20. (4)非宁静无以致远
二、理解性默写
1. (7)非宁静无以致远;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9. 非志无以成学
三、文学文化常识
1. C
四、阅读训练
1. (1)诫:告诫,劝勉
以上为部分内容预览,完整Doc文档请点此下载。
28.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我认为这组对偶句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有音韵感、节奏感。所以我喜欢。
29.淫慢 险躁
五、小项涉及本课
1. C
……
8. 运用了比喻论证,将“奢侈”比作“一只无形的魔爪”,形象地描述了“奢侈”导致的后果,告诫人们要保持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