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四则中考分类题集
说明:
1.中考题型列表
题目名称 |
小题数 |
字词知识 |
2道 |
文学文化常识 |
6道 |
小项涉及本课 |
1道 |
2.涉及本课中考试卷列表
2019年湖州中考语文试卷 |
2017年淄博中考语文试卷 |
2021年聊城中考语文试卷 |
2014年北京中考语文试卷 |
2023年聊城中考语文试卷 |
2020年绵阳中考语文试卷 |
2020年绵阳中考语文试卷 |
2019年贵阳中考语文试卷 |
2020年金华、丽水中考语文试卷 |
3.本份资源整理自华语网收录的2006-2024年全国各地1200余份中考语文试卷。我们还整理了初中每一课的中考分类题集。
4.以下为部分内容预览,
完整Doc文档请点此下载。
一、字词知识
1.
(2019年湖州中考语文试卷)潜心探汉字,“国”里有乾坤
甲骨文 金文 篆文 隶书 楷书
“或”是“國”的本字。——《字源解说》
或,邦也。从口,从戈,以守一,口,郭也。一,地也。——《说文解字》
(1)根据以上提示,甲骨文 = + ,“戈”与“口”两者结合表示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国”字的义项有:①国家;②周代诸侯国及汉以后王或侯的封地;③国都,京城。《穿井得一人》中“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的“国”的意思是_____。(填序号)
2.
(2017年淄博中考语文试卷)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浮躁 惆怅 杞人忧天 婉言谢绝
B.亵渎 泥淖 油光可鉴 题纲挈领
C.憔悴 抱怨 辨伪去妄 恍然大悟
D.臆测 融洽 顾名思义 瑕不掩瑜
二、文学文化常识
1.
(2021年聊城中考语文试卷)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文学作品中,“落英”“落红”指落花,“白丁”“布衣”指平民。
B.古人常用敬辞有令尊、贤弟、足下、垂问、久仰等,常用谦辞有家君、鄙人、赐教、寒舍、高邻等。
C.成语“舍生取义”“一鼓作气”“杞人忧天”分别出自 《孟子》《左传》《列子》 。
D.长篇小说《
西游记》、话剧《屈原》、散文诗《金色花》的作者分别是吴承恩、郭沫若、泰戈尔。
2.
(2014年北京中考语文试卷)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它的来源十分丰富。下列各组成语,全都来源于历史故事的一项是(2分)
A.温故知新 杞人忧天 毛遂自荐
B.门庭若市 舍生取义 刻舟求剑
C.守株待兔 完璧归赵 幡然开朗
D.闻鸡起舞 破釜沉舟 三顾茅庐
3.
(2023年聊城中考语文试卷)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在古代,“冠冕”指帝王、官员戴帽子;“簪缨”指贵族的帽饰;“纶巾”是用青色丝带做的头巾。
B.“布衣之交”“管鲍之交”“忘年之交”“八拜之交”都是关于交情的成语。
C.《马说》和《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杞人忧天》和《愚公移山》均出自《列子》。
D.文学作品中,作者往往运用写实笔法来表现人物,如朱德笔下的母亲,杨绛笔下的老王和刘绍棠笔下的何大学问。
4.
(2020年绵阳中考语文试卷)下列关于文学及文化常识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代: 崔颢 白居易 龚自珍 孟浩然
B.寓言:《杞人忧天》 《女娲造人》 《皇帝的新装》 《蚊子和狮子》
C.小说:《
儒林外史》 《简·爱》 《
变色龙》 《我的叔叔于勒》
D.绝句:《泊秦淮》 《夜雨寄北》 《次北固山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
(2020年绵阳中考语文试卷)下列关于文学及文化常识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代: 崔颢 白居易 龚自珍 孟浩然
B.寓言:《杞人忧天》 《女娲造人》 《皇帝的新装》 《蚊子和狮子》
C.小说:《儒林外史》 《简·爱》 《变色龙》 《我的叔叔于勒》
D.绝句:《泊秦淮》 《夜雨寄北》 《次北固山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
(2019年贵阳中考语文试卷)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其言辞往往恭敬、恳切。
B.《
水浒传》是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作者是施耐庵。
C.《回延安》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地方特色浓郁,作者是贺敬之。
D.《皇帝的新装》《赫尔墨斯和雕像者》都是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的代表作。
三、小项涉及本课
1.
(2020年金华、丽水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11分)
辨白檀树
〔五代〕王仁裕
剑门之左峭岩间有大树,生于石缝之中,大可数围,枝干纯白,皆传曰白檀树。其下常有巨虺
①,蟠而护之,民不敢采伐。又西岩之半,有志公和尚影,路人过者,皆西向擎拳顶礼,若亲面其如来。
王仁裕癸未岁入蜀,至其岩下,注目观之,以质向来传说。时值晴朗,溪谷洗然,遂勒辔移时
②望之。其白檀,乃一白括树也。
夹路溪谷之间此类甚多安有檀香蛇绕之事?又西瞻志公影,盖岩间有圆柏一株,即其笠首也;两面有上下石缝,限
③之为身形;斜其缝者,即袈裟之文也,上有苔藓斑驳,即山水之毳文
④也。方审其非白檀,志公不留影于此,明矣。乃知人之误传者何限哉!
(《玉堂闲话》)
【注释】①虺(huǐ):一种毒蛇。②移时:一段时间,③限:限制,限定。文末的“限”指界限、边界。④毳(cuì)文:像鸟兽细毛一样的花纹。
联系《穿井得一人》中的传闻,赏析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
乃知人之误传者何限哉!
附: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寓言四则中考分类题集(参考答案)
一、字词知识
1. (1)用武力卫护城邑、疆域 (2)③ (每题1分)
以上为部分内容预览,
完整Doc文档请点此下载
三、小项涉及本课
1. (3分)“乃”是“才”的意思,“哉”相当于“啊”,该句意思是“才知道人们的误传哪有边界啊”,“乃”加强感叹语气,强调传闻的荒诞,人们对白檀树、志公影的传闻竟信以为真,甚至顶礼膜拜,这与《穿井得一人中》“得一人之使”误传为“得一人于井中”何其相似,“乃”和“哉”也流露了作者对此类现象的不满与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