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词
副词(ci)(ci)的基本功能是修饰动词(ci)(ci)、形(xing)容词(ci)(ci)或其他副词(ci)(ci),作句(ju)子的状(zhuang)语或补语。
程度副词
程度副(fu)词是表示性质(zhi)、状态或(huo)行为动作(zuo)所达到(dao)的程度的副(fu)词。多用来修饰形容词或(huo)表心(xin)理(li)活动的动词。
1.轻微(wei)度:少、稍(shao)(shao)、略。译成“稍(shao)(shao)”、“略微(wei)”、“丝(si)毫”。
①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五人墓碑记》) ②夫妻心稍慰。(《促织》)
2.加(jia)深度:愈、益(yi)、弥、尤、更(geng)。译(yi)成“更(geng)加(jia)”、“尤其”。
①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 ②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师(shi)说》)
③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钟山记》) ④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3,极高度(du):最、极、甚、残、太、至、尤、良、大(da)、绝、特、颇。相当于现代(dai)汉语(yu)的“很、极、太、非常、分(fen)外(wai)、特别”等词。
①老臣溅息(xi)舒祺,最少,不(bu)肖(《触(chu)龙说赵太(tai)后》)
②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桃花源记》)
二、范围副词
表动(dong)作(zuo)行为(wei)或(huo)与动(dong)作(zuo)行为(wei)有关的(de)人或(huo)事物的(de)副(fu)词(ci)。修饰动(dong)词(ci),作(zuo)状语。
1.表总(zong)括(kuo):悉(xi)、皆、咸(xian)、俱(ju)、举、毕、凡。
①珍宝尽有之。(《鸿门宴》) ②何可胜道也(ye)哉?《游褒禅山记》)
2.表仅限:唯、特(te)、徒、独、直、第、但(dan)、止、则、仅。相当于现(xian)代汉语的“只”、“仅”、“单(dan)独”、“只是”。 ① 公无从办(ban),特(te)示(shi)故人意耳。(《记王忠肃公翱事》)
②直好世(shi)俗之乐耳。(《庄暴见孟子(zi)》)
3.表(biao)共同:共、同、并、相。
①又多豪右,共为不轨。(《张衡传》) ②山东豪(hao)俊遂并(bing)起而亡秦(qin)族(zu)矣。(《过秦(qin)论》)
三、时间副词
表示动作(zuo)行为(wei)发(fa)生、持续与时(shi)间(jian)有(you)关的副(fu)词。
1.过去、向来时:表(biao)行(xing)为动作已(yi)经(jing)发生(sheng)或(huo)曾(ceng)经(jing)发生(sheng)表(biao)示“已(yi)经(jing)、曾(ceng)经(jing)”意思的有“既、已(yi)、曾(ceng)、尝”。
①人道寄奴曾住。(《京口北固亭怀古》) ②吾尝终(zhong)日(ri)而思矣(yi),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表(biao)“以前(qian)”、“当(dang)初(chu)”、“过去”的(de)意(yi)思(si)的(de)有“向、初(chu)、曩(nang)、始(shi)、昔(xi)”。
①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赤壁之战》) ②初,鲁肃闻刘表卒(zu)。
表“常(chang)常(chang)、经常(chang)、向(xiang)来”的意思(si)的有:常(chang)、素、雅、恒(heng)”。
①是说也,人常疑之。(《石钟山记》) ②安(an)帝雅(ya)闻(wen),衡(heng)善术学。(《张衡(heng)传》)
2.正在、变化(hua)时:表行为动(dong)作正在进(jin)行。
表“正(zheng)在、恰逢”意思的有“方、正(zheng)、适、会”。
①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察今》) ②会(hui)征(zheng)促织(zhi)。(《促织(zhi)》)
表示“一会(hui)儿、片刻”等短暂时间的副词有:俄、旋(xuan)、寻、臾(yu)、未几、无何、斯须(xu)、既而(er)。
①未几,成归。(《促织》) ②既而得其尸于井。 (《促织》)
表示“突然、急忙、立(li)刻”等时间紧迫急剧的(de)有(you)“急、遽、猝、立(li)、即”。
①遽扑之,入石穴中。(《促织》) ②猝然边境有急(ji),国何以馈之(zhi)。(《论积贮疏》)
表“将要、接近”意思的有“将、且、行将”
①若属皆且为(wei)所虏(lu)。(《鸿(hong)门宴》)
表“终(zhong)(zhong)于、终(zhong)(zhong)了”等最终(zhong)(zhong)结果的有(you):“终(zhong)(zhong)、卒、竟”。
①其后楚日(ri)以(yi)削,数十年,竟为(wei)秦(qin)所灭。(《屈原列传》)
②秦亦不以(yi)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po)蔺相如(ru)列(lie)传》)
四、语气副词
表示(shi)肯定、否定、推测、反诘等(deng)各种语气的副词。
1.肯定、确认(ren):必、诚、信(xin)、固、果。相(xiang)当(dang)于现(xian)代汉语的“一定、实在(zai)、果真(zhen)”。
①沛(pei)公默然曰(yue):“固不(bu)如也。”(《鸿门宴》)
②大王必欲急臣(chen),臣(chen)头今与璧俱碎(sui)于柱(zhu)矣(yi)。(《廉颇蔺相如列(lie)传》)
2.否定、禁止
表否定的(de)语气副词有(you)(you)“不、弗、未、非、靡、亡、否”一般用(yong)在动词、形(xing)容词前,否定动作行(xing)为或形(xing)态,作状语。相当于(yu)现代汉(han)语的(de)“不、没有(you)(you)”。
①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劝学》) ②登高而招,臂非加长(zhang)山,而见者远。
表禁止语(yu)气的副词有“勿、毋、莫、无。”用于(yu)祈使句,表禁止或不同意,作状语(yu),相当于(yu)现(xian)代汉语(yu)的“不要、别(bie)”。
①瑜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愿将军勿虑。 ②曰:毋从俱(ju)死也(ye)”(《鸿门宴》)
3.推测、估(gu)量:殆、盖、庶(shu)(shu)、其、得(de)无、无乃、庶(shu)(shu)几(ji)(ji)。相当(dang)于现(xian)代(dai)汉语(yu)的“大(da)概、也许、几(ji)(ji)乎、可能。”
①得无(wu)教我猎虫所耶。(《促织》)
4.反诘:岂(qi)、宁、庸(yong)、其。译为“难道、哪里”。
①夫庸知其年(nian)之先后生于(yu)吾乎!(《师(shi)说》)
五、频率副词
表“常常、往往、一再、再三、多(duo)次”的(de)有“屡、数、辄、每、频、累”等。
①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促织》) ②大将(jiang)军(jun)邓(deng)骘(zhi)奇其才(cai),累(lei)召(zhao)不应。(《张衡传》)
表示“再(zai)、也(ye)、还、第二次”等重复(fu)的副词(ci)有“复(fu)、更、再(zai)、又亟”。
①晋(jin)侯复假道于(yu)虞(yu)以伐虢。(《宫之奇谏假道》)
②再拜还入户。(《孔(kong)雀东南飞》)
六、谦敬副词
表(biao)示对自(zi)己谦卑和(he)对方(fang)恭敬(jing)的副词。无(wu)实在意义。
表谦(qian)卑的有:窃、辱、伏惟。
①窃(qie)为陛下惜之。(《论(lun)积贮(zhu)疏》)
②府(fu)吏长跪告(gao),伏惟(wei)启阿母。(《孔雀东南(nan)飞(fei)》)
表恭(gong)敬(jing)的(de)有:幸(xing)、敢、情(qing)、敬(jing)、谨。
①臣从其计,大工亦幸赦臣,,(《廉(lian)颇蔺相如列传》)
②若亡(wang)郑而有益于君,敢以(yi)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
介词
介词(ci)(ci)是(shi)把名词(ci)(ci)、代词(ci)(ci)或(huo)名词(ci)(ci)性词(ci)(ci)组(zu)介绍给动(dong)词(ci)(ci)、形(xing)容(rong)词(ci)(ci),以表示与(yu)之有关的(de)处(chu)所(suo)、时间、方式、原(yuan)因、对(dui)象等的(de)词(ci)(ci)。介词(ci)(ci)不能单独使用,它一定(ding)与(yu)所(suo)带的(de)宾语组(zu)成介宾词(ci)(ci)组(zu)来修(xiu)饰或(huo)补充说明动(dong)词(ci)(ci)、形(xing)容(rong)词(ci)(ci),作句子的(de)状语或(huo)补语。介词(ci)(ci)可(ke)根据功用分表处(chu)所(suo)的(de)、表时间的(de)、表原(yuan)因的(de)、表对(dui)象的(de)、表凭借的(de)、表被动(dong)的(de)等六种。使用频率高,用法比较复(fu)杂的(de)介词(ci)(ci)——于(yu)、以、为、与(yu)。
于
“于(yu)(yu)”是文言文中最主要的介词,现代汉语各类(lei)介词的用法,“于(yu)(yu)”几乎都可(ke)以承(cheng)担。如:①会(hui)于(yu)(yu)西河(《廉(lian)颇蔺相如列传》)“于(yu)(yu)”,引进动作处所(suo),表(biao)所(suo)在,译成“在”。
②青,取之于蓝而(er)青于蓝。(《劝(quan)学》)“于”引进处所(suo),表所(suo)从,译为“从、由”。
③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于”,引进范围,表示“在……中”。
④贫(pin)生于(yu)(yu)(yu)(yu)不(bu)足,不(bu)足生于(yu)(yu)(yu)(yu)不(bu)农。(《论贵粟疏(shu)》)“于(yu)(yu)(yu)(yu)”引进缘由,相当(dang)于(yu)(yu)(yu)(yu)“因为,由于(yu)(yu)(yu)(yu)”。
⑤事(shi)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于”动作(zuo)涉及的对象,译为“向”。
⑥故(gu)天(tian)将降大(da)任(ren)于是人也,必先苦(ku)其心志(zhi)…(《孟子》)“于”表动作涉及的(de)对象译为“给”。
⑦余将告(gao)于莅事者。(《捕(bu)蛇者说》)引进动作涉(she)及的(de)对象,不译(yi)。
⑧于(yu)(yu)其身也则耻(chi)师焉。(《师说(shuo)》)“于(yu)(yu)”引进陈述对(dui)象,译为“对(dui),对(dui)于(yu)(yu)”。
⑨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yu)今六(liu)十岁矣。(《捕蛇者说》)“于(yu)”引进时间(jian),译(yi)为“到”。
⑩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于(yu)”用于(yu)形容词引出比较(jiao)的事物,同“比”。
(11)吾不能(neng)举全吴之(zhi)地,十万之(zhi)众,受(shou)制于(yu)人。(《赤壁之(zhi)战》)“于(yu)”引出(chu)主动(dong)者,表被(bei)动(dong),译(yi)为“被(bei)”。
“于”的宾语如(ru)果是(shi)处所词,“于”有(you)时可省略。如(ru):
①岁征( )民间(《促织》) ②成妻纳钱( )案上 (《促织》) ③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 )我 上。(《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
1.引出动作行为的凭(ping)(ping)借和依(yi)据,作状语,相当于现(xian)代汉(han)语的“用、凭(ping)(ping)、靠、根(gen)据、按照”。
①请以剑舞。(《鸿门宴》)“以”引进凭借(jie)工(gong)具,译成“用”。
②以(yi)资政(zheng)殿(dian)学士(shi)行。(《〈指南录〉后序(xu)》)“以(yi)”凭(ping),引进(jin),凭(ping)借的身份。
③有道(dao)之(zhi)士,贵以近知(zhi)(zhi)(zhi)远,以古知(zhi)(zhi)(zhi)今(jin),以知(zhi)(zhi)(zhi)所见(jian)知(zhi)(zhi)(zhi)所不见(jian)。(《察今(jin)》)“以”根据,引(yin)出动作行为的根据。
④余(yu)船(chuan)以次进。(《赤璧之战》)“以”,按照,引进凭借方(fang)式。
2.引进动作行为所(suo)涉及的(de)对象(xiang),相(xiang)当于“把(ba)”。
⑤秦亦(yi)不以城予(yu)(yu)(yu)赵,赵亦(yi)终不予(yu)(yu)(yu)秦璧。(《廉颇蔺(lin)相如列传》)“以城予(yu)(yu)(yu)赵”即“予(yu)(yu)(yu)赵城”,“以”的这种(zhong)用法实际(ji)上起了提前宾语(yu)的作(zuo)用。
3.引进动作(zuo)行为产生的缘(yuan)由,译成“因(yin)为、由”如:
⑥不以(yi)物喜,不以(yi)己悲。(《岳阳楼记》)
4.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shi)间,译成“在,从”。
⑦武(wu)以始(shi)元六年春至(zhi)京师(shi)。(《苏武(wu)传》)
5.“以”的宾语上(shang)文已出现则(ze)有时省略。
⑧令以( )责之里正。(《促织》) ⑨折藏之,归以 ( )示成。(《促织》)
6.介词“以”。也可省略。如:又试之( )鸡,果(guo)如成言。(《促织》)
连词
连(lian)词(ci)(ci)是连(lian)接两(liang)(liang)个或(huo)两(liang)(liang)个以上(shang)的(de)词(ci)(ci)、词(ci)(ci)组(zu)或(huo)句(ju)子(zi)表(biao)示它们(men)之间的(de)某种(zhong)关(guan)系(xi)的(de)词(ci)(ci),其(qi)本身无实在意义,但(dan)它可(ke)帮助我们(men)认识句(ju)子(zi)的(de)语(yu)法(fa)结构(gou)和逻(luo)辑关(guan)系(xi),更准(zhun)确地理(li)解(jie)句(ju)意,连(lian)词(ci)(ci)可(ke)按(an)其(qi)所表(biao)示的(de)结构(gou),逻(luo)辑关(guan)系(xi)进行归(gui)类(lei)。
1.并列关系。表并列关系的连(lian)词(ci)有“与、及、而、且(qie)、则、且(qie)……且(qie)…、既…且(qie)”。
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师说》) ②上(shang)古(gu)之(zhi)世,人民少而禽(qin)兽多(duo)。(《五(wu)蠹(du)》)
2.层进关(guan)系(xi)。表(biao)层进关(guan)系(xi)的(de)连词(ci)有:而、且、况、非惟……亦抑……、非独……亦……、以(yi)。①夫夷以(yi)近(jin),则游(you)者众;险以(yi)远,则至(zhi)者少。(《游(you)褒禅山(shan)记》)“以(yi)”,同“而,而且。”
②臣(chen)以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廉颇蔺相如列传》)“尚……况……”译成“还…何况…。
3.选(xuan)择(ze)关系。选(xuan)择(ze)关系的连(lian)词有:如、抑、其、或、非(fei)……则……。
人或(huo)益之(zhi)(zhi),人或(huo)损(sun)之(zhi)(zhi),胡可得而法?(《察今》)“或(huo)”,或(huo)者。
4.承接关(guan)系(xi)。表承接关(guan)系(xi)的(de)连词有(you)“而、以、乃、则、遂、即、于是、然后。”
①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而”,接着。
②予与四人拥火以入。(《游(you)褒(bao)禅山(shan)记》)“以”,同“而”,不译。
5.转折关系。表转折关系的连词(ci)有:而、然、但(dan)、则、乃、顾(gu)、虽。
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zhe)远(yuan)。(《劝学》)
②夫妻心稍(shao)慰,但(dan)儿神气,痴木,奄奄思睡。(《促织》)
6,因(yin)果目的关系。常用连词有(you):以、为、故、是故、是以。
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qi)无礼于(yu)晋,且贰于(yu)楚也。(《烛之武退秦师》)
②百姓不见保,为不用恩也。(《齐(qi)桓(huan)晋文之事》)
7.假设关系。常用(yong)连词有:若、苟(gou)、今、使、则、虽、而、向使、假令。
① 若使烛之武见秦军,师(shi)必退。(《烛之武退秦师(shi)》)
②苟粟多而财有(you)余,何为(wei)而不成?(《论积贮疏》)
8.修饰关系。“而”、“以”常用于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表示二者的修饰关系。译成“地”或不译。 木(mu)欣欣以(yi)向(xiang)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ci)》)
助词
助(zhu)词(ci)是古代汉语中不能(neng)单独使用,也不能(neng)充(chong)当句子成份,只(zhi)在句中起(qi)某(mou)种辅助(zhu)作用的词(ci)。
一、结构助词。之、者、所、然(ran)。
之
1.定语标志。译成“的”或不译。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2.补语标志。译成“得” ②宁南以为相见之晚,使参机密。(《柳敬亭传》)
3.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③宋何罪之有?(《公输》)
4.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 ④蚓无爪牙之利。(《劝学》)
5.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⑤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6,用在时间词后,起凑足音节作用,无实在意义,不译。 ⑥顷之烟炎张天。
者
“者”作结构(gou)助词(ci),常附在别的词(ci)或词(ci)组后构(gou)成名词(ci)性“者”字词(ci)组,用(yong)来指代人、事、物。可译成“……的人”、“…的事物”、“……的原因(yin)”。
①古之(zhi)学(xue)者(zhe)必(bi)有师(shi)。(《师(shi)说》)“者(zhe)”附在动词“学(xue)”后,指“…的人”
②民不足而可治(zhi)者(zhe),自(zi)古(gu)及今(jin),未(wei)之尝闻。(《论积贮疏(shu)》)“者(zhe)”用在形(xing)容词“治(zhi)”后,指“……的事”。
③予购三(san)百盆,皆病者。(《病梅馆记》)“者”用在动词后,表“……的物”,不(bu)可译(yi)。
④言之,貌若甚戚者(zhe)。(《捕(bu)蛇者(zhe)说》)“者(zhe)”用在情态词组后,相当于“……的样子(zi)”。
⑤吾所以(yi)(yi)为此者,以(yi)(yi)先国(guo)家(jia)之(zhi)急而后(hou)私仇也。(《廉(lian)颇蔺(lin)相如列传》)“者”用于(yu)原因词组后(hou)表“……的原因”。
⑥昔者吾(wu)舅(jiu)死于(yu)虎。(《苛(ke)政猛于(yu)虎也》)“者”用于(yu)时间词后,表停顿,不译。
⑦此五者,邦之(zhi)蠧也。(《五蠹》)“者”用于(yu)数(shu)词后,可据上下文译为所表示(shi)的人、事物。“此五者”指“五种人”。
⑧荆州之(zhi)民(min)附操者,逼兵势耳(er),非心服也。(《赤壁之(zhi)战》)“者”前有以名词为主的(de)中心词,“者”为定语后置(zhi)的(de)标(biao)志。
所
“所”常与后面的(de)动词(ci)构成名词(ci)性(xing)“所”字结构,表示人、事(shi)物、处所等,作句子的(de)主语(yu)、宾(bin)语(yu)、定语(yu)。有三种情况(kuang)。
1.如果“所(suo)”字结构里的动词所(suo)涉及(ji)的对象没(mei)有出现,所(suo)具有指代(dai)作用。如:
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所闻”即(ji)“听到的(de)一切”,“闻”的(de)宾语“一切”没有出现,便(bian)由“所”指代(dai)。
2.如果“所”字(zi)结构(gou)表示的(de)人、事物等在动词后面出现(xian)了,这个“所”字(zi)结构(gou)便作定语,修(xiu)饰(shi)后面的(de)人或事物。
②置人(ren)所罾鱼腹中(zhong),(《陈涉世家(jia)》)“罾”带(dai)上了宾语“鱼腹”,“所罾”作“鱼腹”的定语。
3.“所”字(zi)(zi)结构后出现“者(zhe)”,可看作“者(zhe)”字(zi)(zi)结构,其指(zhi)代作用(yong)由“者(zhe)”承担。如:
③臣之所(suo)(suo)好者。(《庖丁解(jie)牛》)“所(suo)(suo)好者”即(ji)“所(suo)(suo)喜欢的事(shi)情。”“者”指代“事(shi)情”,“所(suo)(suo)好”作“者”的定语。
二、语气助词
1. 陈(chen)述语气:也、矣(yi)、焉、耳(er)
也(ye) “也(ye)”可(ke)表达陈(chen)述、疑问、祈使、感叹等(deng)各种语(yu)气,但它的基本用法(fa)是在表上述各语(yu)气的同时,对某(mou)种事(shi)物或情况表示肯定(ding)的确(que)认。相当于现代汉(han)语(yu)的“了(le)、呢、吧、吗”等(deng)。如:
①夫积贮(zhu)者,天下之大(da)命也。(《论积贮(zhu)疏》)“也”用(yong)在谓语后与“者”呼应表(biao)判断(duan)。
②鱼,我所欲(yu)也。(《鱼我所欲(yu)也》)“也”用于(yu)陈述(shu)句末,表肯定(ding)的陈述(shu)语气。
矣
(1)用于句(ju)尾(wei),表(biao)已经发(fa)生或曾经发(fa)生的变化和(he)情况。同时有加重(zhong)语(yu)气的作(zuo)用,译(yi)为“了(le)、啦(la)”。
郑穆公使视(shi)客馆(guan),则束载历(li)兵马矣。(《殽之战》)
2.用于句尾,表(biao)示将(jiang)要(yao)出(chu)现的新情况、新变化,表(biao)达一种确有把握的语气(qi),或表(biao)述一种命令,决断或请求的语气(qi)。译(yi)为“了”,或不译(yi)。
虞不(bu)腊矣。(《宫之(zhi)奇谏(jian)假(jia)道》)
焉
用在句(ju)尾,表—般(ban)的陈述(shu)语气,有引入注意的意味。
王若隐其无罪而(er)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齐桓晋文之(zhi)事》)
耳
(1)用于(yu)陈述句末,表限制语气,相当(dang)于(yu)“而已、罢了(le)”。如:①从此(ci)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鸿门宴》)
(2)用(yong)于陈述句(ju)末,表(biao)坚决、肯定语(yu)。如(ru):②今肃等可(ke)迎操耳,如(ru)将军(jun)不可(ke)也。
2. 疑(yi)问语(yu)气(qi):乎、与(欤)邪(耶(ye))
乎
(1)用于(yu)各(ge)种(zhong)疑(yi)问句末,表询问、反诘、测度(du)等语(yu)气,可译(yi)为“吗、呢”等。
① 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石钟山(shan)记》)“乎”表询问(wen),译“吗”。
②日食饮得(de)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乎”表反问,译(yi)“吧”。
③安能复(fu)为之下乎!(《赤(chi)壁之战》)“乎”表反问,译“呢”。
(2)用于祈(qi)使句、感叹句,表祈(qi)使、感叹语(yu)气(qi)。如:
④长铗归来乎!(《冯谖客孟尝君》) ⑤善哉!技盖至(zhi)此乎?(《庖丁解牛》)
与(欤)邪(耶)
①可(ke)得闻与?(《齐桓晋文(wen)之事》)“与”用于特指问句,表询问,译“吗”。
②子非三闾大夫欤(yu)?(《屈原列传》)“欤(yu)”用于是非问,译“吗”。
③岁亦(yi)(yi)无恙耶(ye)?民亦(yi)(yi)无恙耶(ye)?(《赵威后(hou)问(wen)齐使》)?“耶(ye)”用(yong)于是非问(wen)句,译“吧”。
④得(de)无楚之水土使民(min)盗邪?(《晏(yan)子使楚》)“得(de)无……邪”表(biao)委婉测(ce)度(du)语气。
3.感叹语气:哉(zai)、夫
①嘻!善(shan)哉!技盖至此乎?(《庖丁解(jie)牛》)“哉”表(biao)感叹。
②燕雀安知鸿鹄(hu)之志哉(zai)!(《陈涉起义》)“哉(zai)”表(biao)反问(wen)语(yu)气。
③子在(zai)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论语•子罕》)“夫”表感叹。
4.句首语气:唯、夫(fu)、盖
“唯”用于句首(shou),表希(xi)冀(ji)语气,有时译为“希(xi)望”。“夫(fu)”、“盖”在(zai)句首(shou),表引起议论,不译。如:
①事(shi)急矣,唯先生图之。(《中山狼传(chuan)》)
②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③盖儒(ru)者所争,尤在(zai)于名实,名实已明,而(er)天下(xia)之理得矣。(《答司(si)马谏议书》)。
叹词
叹词是(shi)人们在感情(qing)激动时发生的一种声响,因此,它是(shi)表(biao)达强烈(lie)感情(qing)的词。它不(bu)作(zuo)句(ju)子成分,也不(bu)和别的词组合,独(du)立于(yu)句(ju)子成分之外,或(huo)作(zuo)独(du)立成分,或(huo)作(zuo)独(du)词句(ju)。如:
①嗟乎!一人之(zhi)心,千万人之(zhi)心也。(《阿(a)房宫赋》)
②呜呼!灭六(liu)国者,六(liu)国也,非秦也。(《阿房(fang)宫赋》)
③唉(ai)!竖(shu)子不(bu)足与谋!(《鸿门宴》)
兼词
古代(dai)汉语里,用一(yi)个(ge)字(zi)的(de)(de)形(xing)体而兼(jian)有(you)两个(ge)字(zi)的(de)(de)读音或意义的(de)(de)词叫兼(jian)词。常(chang)用的(de)(de)有(you):诸、焉、盍。
诸
用于(yu)句中(zhong)时,“诸”是“之(zhi)”和 “于(yu)”(“于(yu)”古(gu)音(yin)wu)的(de)合音(yin),“之(zhi)”代词,“于(yu)”,介词。如:
①投诸渤海之(zhi)尾,隐(yin)士之(zhi)北(bei)。(《愚公(gong)移山》)
用于句末时(shi),则相当于“之乎”。如:②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庄暴(bao)见盂子》)
焉
“焉”用在(zai)动词(ci)后,相当(dang)(dang)于(yu)“于(yu)之(zhi)”。“于(yu)”,“介词(ci)”,“之(zhi)”,代词(ci)。译时选择相当(dang)(dang)于(yu)“于(yu)之(zhi)、于(yu)是”的词(ci)语。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记》)
②积土成山(shan),风雨兴焉(《劝学》)
“盍”是“何不”的合义。如(ru):子曰:“盍各言尔(er)志?”(《论语•公冶长》)
叵 “叵”相当于“不(bu)可(ke)”,例如(ru):居心(xin)叵测
三、理解词语和(he)句式(shi)——
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te)殊(shu)句式和用法(fa)(D级(ji))
[知识要点] 文言文的(de)特殊句(ju)(ju)式和(he)用法主要(yao)有判断句(ju)(ju)、被动句(ju)(ju)、疑(yi)问句(ju)(ju)、宾语前置句(ju)(ju)、成分(fen)省略句(ju)(ju)和(he)词类活(huo)用。
[知识点解说]
1、判断句
现(xian)代汉(han)浯中(zhong),主要依靠判断动词(ci)(ci)“是(shi)(shi)”构成判断句(ju)。这(zhei)种(zhong)判断形式在(zai)文(wen)言文(wen)中(zhong)只是(shi)(shi)个(ge)别现(xian)象,如“不知木兰是(shi)(shi)女郎”“同是(shi)(shi)天涯沦落人(ren)”等少数例(li)句(ju)。在(zai)古代汉(han)语中(zhong),判断句(ju)一般(ban)是(shi)(shi)以名词(ci)(ci)或名词(ci)(ci)性短(duan)语为谓语而(er)表示判断。常见的形式有两大(da)类。
一是“……者,……也”式及其变体。所谓(wei)“变体”,即单用(yong)“者”或“也”。逗号可以省略不用(yong)。
一是用“乃”“为”“则”“即”“诚”“非”“素”等表(biao)示判断。
《信陵君窃符救赵》: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鸿门宴》:如今人方为(wei)刀俎,我(wo)为(wei)鱼肉。
《岳阳楼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史记.项羽本纪》:梁(liang)父(fu)即楚将(jiang)项燕。
《出师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捕(bu)蛇者说》:非死(si),则徙尔。
《廉颇蔺相如列传(chuan)》:且相如素贱人。
2.被动句
现代(dai)汉语中(zhong)的被(bei)动(dong)句(ju)一般用介词(ci)“被(bei)”表示,还有(you)不含“被(bei)”字(zi)的“被(bei)动(dong)句(ju)”。这(zhei)两种形(xing)式在(zai)古代(dai)汉语中(zhong)同样存在(zai)。如“忠(zhong)而被(bei)滂(pang)”,“兵挫地削”(均见《屈原列传(chuan)》)。但(dan)大量的被(bei)动(dong)句(ju)是以(yi)下几种形(xing)式。
①“……于……” 《廉颇蔺相如列传》:而君(jun)幸于赵王(wang)。
②“……见……” 《荆轲刺(ci)秦(qin)王(wang)》:燕国见陵之耻除(chu)矣。
③“……受……于” 《赤壁之战》: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④“……为……” 《促(cu)织》:遂为(wei)猾胥(xu)报充里正役。
⑤“为……所……”,“为所” 《六(liu)国论》:有(you)如此(ci)之(zhi)势(shi),而为秦人之(zhi)积威所(suo)劫
《鸿(hong)门宴(yan)》:不者,若属皆(jie)且(qie)为所(suo)虏。这种“为所(suo)”式可看作是(shi)“为”后宾语的省略。
3.疑问句
现代汉语多借疑问词(疑问代词、疑问副词、疑问语气词)表示疑问,还可以借否定词表示,如“您同意不?”古代汉语疑问句的构成方式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但使用的疑问词和否定副词的具体语言形式却几乎完全不同。另外,由于标点符号的作用,现代汉语的疑问句,也可以完全不用以上两类虚词。如:明天要下雨,你还来?但在古代汉语中,由于没有标点助力,这种(zhong)情(qing)况极其少见。具体(ti)说(shuo)来(lai),古代汉语中的疑(yi)问句有以(yi)下四种(zhong)形(xing)式。
(1)借(jie)疑问(wen)代词表疑问(wen)
《鸿门宴》:客何为者? 《赤壁(bi)之战》:豫州今欲何往(wang)?
《原(yuan)道》:今其(qi)言曰(yue):“曷不为太古之(zhi)(zhi)无事?”是(shi)亦(yi)责冬之(zhi)(zhi)裘者曰(yue):“曷不为葛之(zhi)(zhi)易也?”
《论积贮疏》:国胡以相恤? 《
归去来辞》:乐夫(fu)天命复奚疑?
《孟子》:薄乎云尔,恶得无罪? 《卖(mai)炭(tan)翁》:翩翩两骑来是谁?
《邹忌讽齐王纳谏》:吾与徐公孰美? 《木兰诗》:安能辨我是雄雌?
《愚公移山》:且焉置土石? 《黄(huang)生借书说》: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2)借疑问(wen)语气(qi)词(ci)表疑问(wen)
《石钟山记》:汝识之乎? 《卖(mai)油翁(weng)》:汝亦(yi)知射(she)乎?
《孟子二章》: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五人墓(mu)碑记》:况草野之无闻者(zhe)欤?
《赤(chi)壁之(zhi)战》: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zhi)耶?
(3)借否定(ding)词表疑问
《廉颇(po)蔺相(xiang)如列传(chuan)》:秦王以五十城请易(yi)璧,可予不?
《与妻书》:汝(ru)(ru)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yue):“与使吾先死也,无(wu)宁(ning)汝(ru)(ru)先我而(er)死。”
《问刘(liu)十九(jiu)》(白居易):晚来(lai)天欲(yu)雪(xue),能饮一(yi)杯无?
(4)疑(yi)问代词(ci)、疑(yi)问副词(ci)、疑(yi)问语(yu)气词(ci)及否定词(ci)结合在(zai)一起表(biao)示更为强烈的疑(yi)问语(yu)气(含无疑(yi)而问),这种形式更为常(chang)见(jian)。
《论语六则》: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岳(yue)阳楼记》:然则何时而(er)乐耶?
《岳阳楼记》: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狼》:禽兽之变几何哉?
《论语六则》: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师说(shuo)》:夫庸知(zhi)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廉(lian)颇蔺相如(ru)列传》:赵岂(qi)敢(gan)留璧(bi)得罪于大王乎?
《殽之战》:夫报秦施而伐其师(shi),其为死(si)君乎?
《殽之战》: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季氏将伐颛臾》:是谁之过欤?
《信陵君窃符救赵》:独不怜公子姊耶? 《捕蛇者说》:岂若我乡邻(lin)之旦(dan)旦(dan)有是哉?
《为学》: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捕蛇者说》:又安敢(gan)毒耶?
《祭妹文》: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问说(shuo)》:舍问,其奚决焉?
4.倒装句
现代汉语(yu)(yu)中也有不少倒(dao)(dao)装(zhuang)句,但(dan)古代汉语(yu)(yu)中的倒(dao)(dao)装(zhuang)句,形式更多(duo),格式也更固定。
(1)主谓倒置
《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 《信(xin)陵(ling)君窃符救赵》:安在公子能(neng)急(ji)人之困也!
《论语•雍也》:贤哉回也! 《礼记.檀弓》:谁与,哭者?
(2)宾语前置
①否(fou)定句中代词作宾语(yu),宾语(yu)前置
《张衡传》: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硕鼠》:十年贯女,莫我(wo)肯顾。
《石钟(zhong)山记(ji)》:古之人(ren)不余(yu)欺也。
②疑问句中疑问代(dai)词作宾语(yu),宾语(yu)前置
《赤壁之(zhi)战》:权(quan)知其意(yi),执(zhi)肃手曰:“卿欲何(he)言?” 《鸿门宴》:沛(pei)公安在?
《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曰:“何以知之?” 《岳阳楼记》:微斯人(ren),吾谁与归(gui)?
③用“之”或“是”帮助(zhu)宾语前(qian)置
《师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陋(lou)室铭》:何陋(lou)之有(you)?
《问说》:孜孜焉唯进修是急。 《冯婉贞》:唯余马(ma)首(shou)是(shi)瞻。
《孟子•梁惠王(wang)》:“他人有心(xin),予忖度(du)之(zhi)”——夫子之(zhi)谓也。 // 唯利是图(tu) / 唯命是从(cong)
④介词“以”的宾语常常前(qian)置。如(ru):一以当(dang)十(shi),夜(ye)以继日
3.定语后置
《廉(lian)颇蔺(lin)相如列传》:求人可使报秦者
《赤壁之战》:荆州之民附操(cao)者。/人(ren)马所蹈溺死者无数。
《五人墓碑记》:大阉(yan)之乱,缙绅而能(neng)不易其志(zhi)者。
《〈黄花冈(gang)七十二(er)烈士事略〉序》:以为国人读兹(zi)编(bian)者勖。
《劝学》;蚓无爪之利 ,筋骨之强 。
《涉江》:带长铗(jia)之陆离(li)兮,冠切(qie)云之崔嵬(wei)。
《石钟山(shan)记》:石之铿(keng)然有声者,所(suo)在皆是也(ye)。
后两例是借(jie)助(zhu)“之”字使定(ding)语后置(zhi),这(zhei)种句式(shi)要和(he)“句读之不知(zhi)”这(zhei)种宾语前置(zhi)句区别(bie)开(kai)来。
4、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介词(ci)结构“于……”常放在动词(ci)后作补语,介词(ci)结构“以(yi)……”有(you)时也如此。
《荆轲刺秦王》:函封,燕王拜送于庭。 《赤壁之(zhi)战(zhan)》:请(qing)奉命求救于(yu)孙将军(jun)。
《出师表》:咨臣以当世之事。 《张衡传(chuan)》:饰以篆(zhuan)文山龟鸟兽之形(xing)。
在现代汉语中,以上(shang)句(ju)子(zi)中的介(jie)词结(jie)构是在动词前面充(chong)当(dang)状语的。
应(ying)该指出,上面的(de)几种所谓(wei)倒(dao)装形式(shi),是就现代汉语的(de)习惯,并为了易(yi)于比较说(shuo)的(de);古人一贯这样说(shuo)话(hua)行(xing)文,是无所谓(wei)倒(dao)顺的(de)。
5.省略句
句子中(zhong)(zhong)省略某词或(huo)某成分的(de)现象,在文言文中(zhong)(zhong)非常普遍(bian),其中(zhong)(zhong)不少(shao)省略在现代汉语中(zhong)(zhong)是不允许(xu)的(de)。
(1)省略主语
①承前省略
《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异蛇)触草木,(草木)尽死。
《卖油翁(weng)》:陈康肃公尧咨(zi)善(shan)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zi)矜。(公)尝射于家圃。
在现代汉(han)语中(zhong)(zhong),前一(yi)句里的“草木”是不能省略的。《卖油(you)翁》中(zhong)(zhong)的两句话中(zhong)(zhong)间,也不允许省去主语。
②蒙后省略
《鸿(hong)门宴(yan)》:沛公(gong)(gong)谓张良曰:“……(公(gong)(gong))度(du)我(wo)至军中,公(gong)(gong)乃入。”
③对话省略
《孟子(zi)二(er)章》:(孟子(zi))曰:“独乐(le)乐(le),与人乐(le)乐(le),孰乐(le)? (齐宣王(wang))曰:“不若与人。”
在(zai)现(xian)代汉语中,两(liang)人对(dui)话(hua),主(zhu)语全省去,是(shi)不允许的。
(2)谓语省略
《曹刿论战》:一(yi)鼓(gu)作气,再(鼓(gu))而衰,三(san)(鼓(gu))而竭。
《荆轲(ke)刺秦(qin)王》:仆所以留者,待(dai)吾客与(yu)俱(往)。
《促织(zhi)》:审谛(视)之,短小,黑赤色。
《廉颇蔺相如列传(chuan)》:公(gong)之视廉将军孰(shu)与秦王(威)?
前三句省略动词谓语,后一句是省略形容词谓语。这种省略在现代汉语中也是不允许的。
(3)省略宾语
《曹刿(gui)论战》:刿(gui)曰:“肉(rou)食者(zhe)鄙,未能远谋。”乃(nai)入(ru)见(公)。
《〈指南录〉后序》:扬州城下,进退不由(己)。 / 《赤壁之战》:可烧而走(之)也。
第(di)二句中(zhong)的宾语(yu)(yu)“己”,在现代汉语(yu)(yu)中(zhong)一般(ban)不(bu)能省(sheng)略(lve)。第(di)三句为使(shi)动句省(sheng)略(lve)宾语(yu)(yu),比较少见(jian)。
(4)省略(lve)介词宾语
这种情形(xing)在文(wen)言(yan)文(wen)中相当普遍,而在现代汉语中,介词(ci)宾语则是绝(jue)对不能(neng)省略的(de)。
《鸿门宴》:竖子不足与(之)谋。 《廉颇(po)蔺相如列传》:秦王(wang)不怿,为(之)一(yi)击(ji)缻。
《赤(chi)壁之战》:权(quan)以(之)示(shi)群下。
(5)省略介词
这种情况,在现代汉语(yu)中也不存在。
《过秦论》: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倔起(于)阡陌之中。 《促织(zhi)》:又(you)试之(zhi)(以(yi))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