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诗意】神龟虽然寿命长,到底还是要死亡。螣蛇虽能乘云雾,终归要化作土和灰。老马伏在马棚,但日行千里的情志不移。有作为的人到晚年,雄心壮志却永远不会停止。人的寿命长和短,不只决定于苍天。只要修身养性,便可延年益寿。回首往事十分庆幸,吟歌一曲抒发我的豪情!
【主题】
虽然年老仍有为理想奋斗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情怀。
【练习】
1.作者慷慨高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龟虽寿· 曹操
壮心不已。”意在表达怎样的情怀?
答:主题
2.诗的结尾四句告诉人们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
答:寿命的(de)长短(duan)不完(wan)全听(ting)从自然规律的(de)摆布,一个人如果保养得法,也可以延年(nian)益寿。从而推迟“暮年(nian)”的(de)到(dao)来,去(qu)实现自己(ji)远大的(de)理想和抱(bao)负。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诗意(yi)】老朋友准备(bei)了饭(fan)菜,邀请(qing)我到(dao)他的乡村家(jia)里。绿(lv)色的树木(mu)在村边(bian)环绕,青翠的远山在城外横斜。打(da)开窗,面对打(da)谷场和菜园,一(yi)边(bian)举杯畅饮,一(yi)边(bian)谈论(lun)农事。等到(dao)重(zhong)阳(yang)节那天,我还要来(lai)观赏菊(ju)花。
【主题】本诗描写了农村美丽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和回归自然的情怀以及诗人对这个村庄和故人的依恋之情。
【练习】
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是名句,试描绘画面并赏析。
答:画面:绿色的(de)树木在村边环绕,青翠的(de)远山在城外(wai)横(heng)斜。
赏(shang)析:两句诗精于炼字(zi),诗中有(you)画(hua)。如“合(he)”字(zi),是环(huan)绕的(de)(de)意(yi)思,表现(xian)出了(le)(le)绿树环(huan)抱相(xiang)拥的(de)(de)动态,突出了(le)(le)树的(de)(de)繁(fan)茂,“斜”字(zi),是横卧的(de)(de)意(yi)思,形(xing)象描画(hua)出村(cun)(cun)外青山由近及远伸(shen)向(xiang)远方的(de)(de)景象,画(hua)面感强,突出了(le)(le)乡(xiang)村(cun)(cun)景色的(de)(de)美丽(li)幽静,表达了(le)(le)诗人对天园(yuan)风光的(de)(de)热爱之情。
2.“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流露出诗人怎样思想感情?
答:主题
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谈谈“还”字的表达效果。
答(da):“还”是(shi)“再(zai)”的意思(si),作者深(shen)(shen)深(shen)(shen)为农村美景和生活所吸引,于是(shi)临走时(shi),向主人(ren)率真(zhen)地表示将(jiang)在(zai)秋高气爽的重(zhong)阳节再(zai)来观赏(shang)菊花。+主题(ti)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诗(shi)意】清晨(chen)我走进这古(gu)老的(de)(de)山寺,初生的(de)(de)太阳映(ying)(ying)照高(gao)高(gao)的(de)(de)树林(lin)。竹(zhu)间小路弯弯曲曲,一直通向幽深的(de)(de)地方,僧侣(lv)的(de)(de)住所掩映(ying)(ying)在这茂密的(de)(de)花木丛中。山光使(shi)野鸟(niao)怡然自得(de),潭影(ying)使(shi)人心中得(de)俗念消除净尽。一切声音都归于沉寂,只有(you)钟磬余音袅(niao)袅(niao)。
【主题】
这是一首题壁诗。通过对后禅院幽静美妙环境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练习】
1.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
答(da):竹丛(cong)小路弯弯曲曲,一直通向幽深的(de)地方,僧侣的(de)住所(suo)掩映在这茂密的(de)花(hua)木丛(cong)中。
2.“万籁此都寂”与“但闻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不矛盾。万物之(zhi)音响全部(bu)消寂,而反(fan)有禅(shan)院的(de)(de)钟(zhong)磬(qing)之(zhi)音,袅(niao)袅(niao)不绝,运用以声衬静(jing)(jing)的(de)(de)写法,通过写袅(niao)袅(niao)不绝的(de)(de)钟(zhong)磬(qing)之(zhi)声更加衬托出(chu)(chu)禅(shan)院的(de)(de)寂静(jing)(jing)和庄严肃穆,流露(lu)出(chu)(chu)诗(shi)人寄情山水的(de)(de)隐逸情怀(huai)。
3.华夏文明讲究曲折美,层次美,这首诗表现这一美学思想的是:曲径通幽处(chu),禅房(fang)花木深。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诗意】
正是杨花落(luo)尽的时节,到处能听(ting)到杜鹃哀啼(ti),听(ting)说(shuo)您(nin)被贬(bian)到遥远的龙标,要过五溪(xi)。我(wo)把愁心交付给明月(yue),伴随您(nin)奔赴那(nei)僻壤的夜(ye)郎之(zhi)西。
【主题】
本诗借月抒怀,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与思念。
【练习】
1.诗中融情于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杨花(hua)落尽子(zi)规啼,闻道(dao)龙标过五(wu)溪。
2.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答:作(zuo)者以(yi)新奇的(de)(de)想象(xiang)(xiang),用拟人的(de)(de)手法,寄情于景,以(yi)月作(zuo)使者,能将(jiang)“愁心(xin)”带给远方的(de)(de)朋友,诗句生动形象(xiang)(xiang)地表达了(le)诗人的(de)(de)忧愁和无奈,以(yi)及对友人的(de)(de)牵(qian)挂与思念之(zhi)情。
3.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联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写作背景思考一下,李白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
答:写(xie)“杨(yang)花(hua)(hua)”且(qie)“落(luo)尽”是(shi)先点时令,“杨(yang)花(hua)(hua)” 飘泊无定,暗写(xie)王(wang)昌龄(ling)被贬荒僻之(zhi)地(di)给(ji)人(ren)(ren)的飘零流落(luo)之(zhi)感;“子(zi)规”即杜鹃(juan),在我国(guo)古典(dian)诗(shi)词中(zhong),它总是(shi)悲哀凄惨地(di)啼叫着(zhe),暗写(xie)诗(shi)人(ren)(ren)的悲痛之(zhi)情。诗(shi)人(ren)(ren)选取“杨(yang)花(hua)(hua)”“子(zi)规”,渲染了伤感的氛(fen)围(wei),融情于景(jing)、情景(jing)交融。
4.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所展现的画面。
答(da):杨花漫天飞舞,漂(piao)泊无(wu)定;子(zi)规(gui)(杜(du)鹃鸟)一声(sheng)(sheng)声(sheng)(sheng)“不如归去”,鸣声(sheng)(sheng)凄厉(li)。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意】你(ni)问我(wo)(wo)何(he)时(shi)(shi)能(neng)回(hui)家,我(wo)(wo)无法(fa)说准归期(qi),今夜巴(ba)(ba)山(shan)(shan)夜雨(yu)绵(mian)绵(mian),秋水也(ye)涨满了塘池。什么(me)时(shi)(shi)候才(cai)能(neng)与(yu)你(ni)西窗下对烛(zhu)倾谈,再来细诉今夜巴(ba)(ba)山(shan)(shan)秋雨(yu)中(zhong)的相(xiang)思苦。
【主题】这首诗表现离情之深,表达了诗人思念亲人、盼望团聚的感情。
【练习】
1、本诗中将相思之情转化为重逢的希冀的诗句是:何当共剪西(xi)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shi)
2、试分析“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秋”这一意象的作用;
答(da):“秋(qiu)”点(dian)明了(le)季节,渲染了(le)寂寥、凄冷的氛围(wei)。
3、赏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答:明明是写(xie)今日(ri)离情(qing),却(que)设想未(wei)来的(de)相(xiang)逢(feng),相(xiang)逢(feng)之(zhi)日(ri)再诉今日(ri)离情(qing),表(biao)现离情(qing)之(zhi)深,表(biao)达了诗人(ren)思念(nian)亲人(ren),盼望团聚(ju)的(de)感情(qing)。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意】烟(yan)雾月光笼罩着(zhe)(zhe)散发寒气(qi)的江水(shui)和岸边的沙滩,夜晚停泊在秦淮河(he)靠近河(he)岸的酒家。卖唱(chang)的歌女不懂得什(shen)么叫亡国(guo)之(zhi)音,隔着(zhe)(zhe)江水(shui)仍旧在高唱(chang)玉(yu)树后庭花。
【主题】诗人借古讽今,深切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及对统治者贪图享乐的鞭挞。
【练习】
1.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写“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展现的画面,并说说这一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da):轻轻的雾霭和(he)淡淡的月光,笼(long)罩着(zhe)寒意可(ke)感的河(he)水,笼(long)罩着(zhe)两(liang)岸沉(chen)寂的沙滩,煞是空冷(leng)愁寂。具(ju)有(you)朦胧、冷(leng)寂的特点(或迷(mi)茫(mang)、悲凉、幽静的特点)。
2.作者在诗的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其作用。
答(da): “笼”有笼罩、弥漫之意(yi),写出(chu)了水(shui)边夜色的迷蒙(meng)、冷(leng)寂,奠定了全诗感伤(shang)、忧愁的基(ji)调。
3.赏析后两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答:这两句(ju)抒情(qing),是(shi)(shi)全诗的(de)(de)主旨所在。歌(ge)女(nv)是(shi)(shi)侍(shi)奉他人的(de)(de),唱(chang)什么歌(ge)取决于(yu)点歌(ge)的(de)(de)人。说歌(ge)女(nv)不知亡(wang)国(guo)恨(hen),实(shi)际上(shang)用(yong)的(de)(de)是(shi)(shi)曲笔,表面上(shang)是(shi)(shi)批评(ping)歌(ge)女(nv),实(shi)际上(shang)是(shi)(shi)批评(ping)纵情(qing)声色的(de)(de)权贵官僚(liao),诗人借古讽今(jin),深(shen)切地表达了对国(guo)家命运的(de)(de)担忧(you)、对民(min)众的(de)(de)同情(qing)及对统治(zhi)者贪(tan)图享(xiang)乐的(de)(de)鞭挞。
4.赏析后两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犹”字。
答:“犹”是“还”的(de)意思。灯火(huo)通明(ming)中,歌(ge)女在江岸(an)边,还高唱着亡国之音(yin)。歌(ge)女为人作乐,哪知(zhi)亡国之恨,而当权者(zhe)却醉生梦死(si),置国家(jia)危亡于不顾(gu)。作者(zhe)借古讽今,批评那些沉溺于歌(ge)舞升平而“不知(zhi)”国之将亡的(de)统治者(zhe),表(biao)现了作者(zhe)对国家(jia)命运的(de)关切和忧虑。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诗意(yi)】唱一(yi)(yi)曲新歌饮一(yi)(yi)杯美酒(jiu),天(tian)气和去年(nian)一(yi)(yi)样,亭(ting)台还是原(yuan)来(lai)的亭(ting)台,夕阳西下何时能再回(hui)来(lai)?无可奈(nai)何纷(fen)纷(fen)落花已(yi)经飘去,似(si)曾相识的燕子今(jin)又翩翩归来(lai),撒满落花的小路上(shang)我独自在徘徊。
【主题】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伤春感时、孤寂失意的情怀和淡淡的闲愁。
【练习】
1. 请简要分析“小园香径独徘徊”句中“独”字的含义。
答:“独(du)”是“独(du)自(zi)”的(de)意思,作者感时伤(shang)怀,在洒满(man)落花的(de)小路上独(du)自(zi)徘徊,流露出诗(shi)人词人孤寂、失意的(de)情怀和缕缕恬淡闲(xian)愁。
2.赏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答:下阙(que)“无可奈何”两句,上句对春光的流(liu)逝(shi)表示惋惜之情(qing),下句对巢燕的归来兴怀(huai)旧之感。人间生死,同花(hua)开花(hua)落一样,不由自主(zhu),所以(yi)说“无可奈何”。旧地重(zhong)游,前尘(chen)影事(shi),若幻若真,所以(yi)说“似曾相识”,渗透(tou)在句中的是最词人浓(nong)重(zhong)而深沉(chen)的伤春怀(huai)人之情(qing)。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诗意】不要(yao)说下山(shan)(shan)是(shi)很(hen)容(rong)易的(de)(de)事,它只是(shi)骗得你(ni)空(kong)欢喜一场;当你(ni)走进很(hen)多山(shan)(shan)的(de)(de)圈子里时,经过一座山(shan)(shan)后,另一座山(shan)(shan)又挡住了(le)你(ni)的(de)(de)去(qu)路。
【主题】
诗人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人生是一个克服困难的前进过程,要不断进取。
【练习】
1.“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一句哲理深刻,试分析其中所蕴含的哲理。
答:主题
2.试分析“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一句中“拦”字的妙处。
答:“拦”是挡住的意(yi)思,有(you)你人的意(yi)味,形象(xiang)地写出了山的动态感,实际是说前进(jin)道路上有(you)困难(nan)阻(zu)碍,蕴含哲理+主题
3.试分析“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山”比喻什么?整首诗蕴含了怎样的哲理?
答:“山”比喻人生(sheng)路途中(zhong)的困(kun)难与挫折;哲理:主题(ti)
如梦令·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诗(shi)意】常常记得在溪边的亭子游(you)玩直(zhi)到黄昏时候,喝得大醉不知道(dao)回(hui)(hui)来的路游(you)兴(xing)满足了(le),天黑(hei)往回(hui)(hui)划船,错误地(di)划进了(le)荷(he)花深处。怎(zen)么才能把(ba)船划出去呀,怎(zen)么才能把(ba)船划出去呀,惊动(dong)满滩(tan)的水鸟,都飞起(qi)来了(le)。
【主题】
这首词反映了词人无忧无虑的生活,抒发了热爱生活和热爱自然的情感,表现了诗人欢快愉悦的心情。
【练习】
描述“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所展现的图景。
答(da):暮色苍茫的(de)天空(kong)里,突然出现一(yi)群雪白(bai)的(de)鸥鹭,与湖(hu)(hu)面碧绿的(de)莲(lian)叶交相(xiang)辉映(ying);宁静(jing)的(de)湖(hu)(hu)面上空(kong),突然奏(zou)响人声、鸟声和(he)水声的(de)交响乐(le)章
观书有感·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诗意(yi)】半亩大(da)的(de)池塘像(xiang)明镜一样展(zhan)现在眼前,映照着来回闪动的(de)天光云(yun)影(ying)。要问这池塘的(de)水(shui)怎么这么清(qing)澈?原来有活水(shui)不断的(de)从源头流来啊!
【主题】
这首诗体现哲理: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达到新境界。
【练习】
1.上联写景怎样具体描绘方塘的清澈明净?诗人用方塘的感性形象比喻什么?
答:将方塘(tang)喻为明镜,用天光(guang)云影在(zai)水(shui)中(zhong)的(de)倒(dao)影表现(xian)塘(tang)水(shui)的(de)清(qing)澈(che)。诗(shi)人以(yi)清(qing)澈(che)的(de)塘(tang)水(shui)为喻,生动地描写(xie)了读书达到的(de)心领神会的(de)高超境界。
2.品读全诗,展开联想与想象,试描绘第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
答: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展现在眼前,映照着来回闪(shan)动的天(tian)光云影。
3. 结合自己的读书体验,谈谈你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诗的理解。
答:只有(you)不(bu)断(duan)(duan)汲取新的(de)知(zhi)识,才能提高道德和(he)文化修养(yang)。水(shui)之清澈,是因(yin)为有(you)源(yuan)头活水(shui)不(bu)断(duan)(duan)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zhen)读书,时时补充新知(zhi)识。因(yin)此人们(men)常(chang)(chang)常(chang)(chang)用来比(bi)喻不(bu)断(duan)(duan)学(xue)习新知(zhi)识,才能达到新境界(j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