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考上海卷考试手册
一、考试性质和命题指导思想
上海市初中毕业语文科统一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它的指导思想是有利于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有利于促进初中教育教学改革,有利于切实减轻中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富有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在高中教育阶段的可持续发展,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初中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重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
考试对象为2011年完成上海市全日制几年制义务教育学业的九年级学生。
二、考试目标
依据《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2004年10月版)规定的六至九年级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与要求,确定以下考试目标。
1.现代文阅读能力
(1)能正确书写3500个常用汉字。
(2)能运用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引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等11种标点符号。
【分析】
引号:①引用②特殊含义③强调
省略号:①引文的省略②内容的省略③表示说话的断断续续④语意未尽⑤列举的省略
冒号:①提示下文②总结上文(极少)
破折号:①解释说明②话题的转换③声音的延长④递进
分号:用于并列复句
顿号:①并列的词语、短语②不能同“和”“以及”“与”等连用③表示概述不用顿号,确述才用
(3)能根据语言环境理解词义,辨析同义词和反义词,领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分析】
①褒义词②中性词③贬义词 褒词贬用——讽刺 贬词褒用——使语言幽默风趣
(4)能识别和运用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祈使句等4种句式。
(5)能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读懂文章的内容,能概括文章要点和主旨。
(6)能分析文章的思路结构:说明文(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记叙文(顺叙、倒叙、插叙);议论文(总分、并列、层进、对照)。
【分析】
顺序 |
按时间的先后顺序 |
条(tiao)理清晰,让人一目(mu)了然 |
倒叙 |
1.先写结果,后写起因经过 2.看到眼前的东西引起回忆 3.先写(xie)热闹场面,再写(xie)起因经过 |
设置悬(xuan)念(nian),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
插叙 |
在原(yuan)先的(de)叙事中插入一(yi)段(duan)内(nei)容(多回忆) |
使文(wen)章内容更充(chong)实,人物(wu)形(xing)象更丰满(man)。补充(chong)交代(dai)…突(tu)出交代(dai)人物(wu)…品质为下文(wen)…做铺(pu)垫 |
(7)能把握文中句子的含义,能分析句子或段落的表达作用。
(8)能识别和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等6种修辞方法,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分析】
形象生(sheng)动的写出了…,表现了… | |
拟人 | |
排比 |
加强语势或突出… |
夸张 |
强调突出 |
设问 |
引出下文 |
反问 |
增强语气,强调… |
(9)能辨别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列图表等4种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分析】说明方法必须写三个字
列数字:具体准确说明了 举例子:具体说明了
作比较:具体或突出了 列图表:简洁直观
(1O)能分析人物描写(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环境描写(自然、社会)的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分析】
描写:
A人物描写:心理,肖像,动作,语言
作用:具体形象表现了
B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作用:
1.渲染了……的气氛 2.烘托了人物……的心情 3.交待了……的背景
4.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5.突出中心
(11)能辨别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并分析其作用。
【分析】
①举例论证(事实论证、例证法):用事实论证来证明论点的方法。【事实论据记叙】
②道理论证(引证法):用理论论据(引用名言、原理等)来证明论点的方法。【道理论据议论】
③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的方法。
【作用】
举例论证:文章列举了……的事例,有力地证明了……论点,增强了说服力。
引用论证:作者引用……权威性的话语,使说理更深刻、透彻,更有说服力。
对比论证:作者吧……与……对比,使之形成鲜明对照,很好地证明了……的论点,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12)能依据文意,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表达方式、语言特点,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13)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根据要求作适当的拓展;能依据阅读材料和要求进行仿写、扩写、缩写、改写、续写。
(14)能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和生活场景,运用语文知识和综合学习的语文能力解决问题。
【分析】
①感想类小作文(写阅读感受)
第一句话亮明观点:我们要怎么样,应该怎么样;后面写为什么这样做(不要谈文章,切记!)
②对于表达方式的评价(记叙,抒情,议论,描写,说明)
本文的……描写很精彩——具体举文中例子——分析作用(不仅要分析表层,还要分析到人物的精神品质)
③对于语言特点的评价
本文多次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之后分析作用(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