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撬开(_ ) 拖累(_ ) 诧(_ )异 煞(_ )白 jié(_ )据 别shù(_ ) zhàn(_ )桥 lán(_ )lǚ(_ )
2.词语填空。
____期不远__ 十拿九_________________重其事__ 与日____ 增
3.填空。
(1)本文的情节可分四个阶段:________ ____于勒→_____于勒→_____于勒→_____于勒。
(2)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是不断变化的,但从全文看,他们对__________的态度是不变的。
4.选出下面句中加粗词的正确解释。
(1)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
A.承受不了____ B.不能(多用于不好或不愉快的东西)
C.用在消极意义的词后面,表示程度深____ D.坏到极深的程度
(2)母亲有点莫名其妙,就问:“哪个于勒?”
A.名义__ B.名声、名誉__ C.说出__ D.出名的、有名的
5.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1)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2)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3)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__ )
A.“这封信成了我们家里的福音书,有机会就要拿出来念,见人就拿出来给他看。”一句运用了比喻,将信比作福音书,意思是好消息、幸福的信息。
B.“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方”是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快活而兴奋的心情。
C.菲利普夫妇的共同点是冷酷自私、惟利是图,但克拉丽丝更有心计、更泼辣。
D.父亲之所以请女儿和女婿吃牡蛎,体现了父亲对他们的体贴、疼爱。
7.阅读下列语段,然后答题。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2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3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1)写出下面两个词的同义词。
狼狈(__ )__ 诧异(__ )
(2)“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句话表明的主要意思是(__ )
A.我终于弄清了“我”和父亲与于勒的关系。
B.对叔叔十分同情,对父母的作为感到困惑、不满。
C.为自己的亲叔叔竟然这样贫穷和狼狈而十分吃惊。
D.在心中承认了自己的亲叔叔,可嘴上却不敢说出来。
(3)“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这一句属于小说中的_________ 描写,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文章的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列语段,然后答题。
父亲的弟弟于勒叔叔,那时候是全家惟一的希望,在这以前则是全家的恐怖。
据说他当初行为不正,糟蹋钱。在穷人家,这是最大的罪恶。在有钱的人家,一个人好玩乐无非算作糊涂荒唐,大家笑嘻嘻地称他一声“花花公子”。在生活困难的人家,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了。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
人们按照当时的惯例,把他送上从哈佛尔到纽约的商船,打发他到美洲去。
我这位于勒叔叔一到那里就做上了不知什么买卖,不久就写信来说,他赚了点钱,并且希望能够赔偿我父亲的损失。这封信使我们家里人深切感动。于勒,大家都认为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有一位船长又告诉我们,说于勒已经租了一所大店铺,做着一桩很大的买卖。
两年后又接到第二封信,信上说:“亲爱的菲利普,我给你写这封信,免得你担心我的健康。我身体很好。买卖也好。明天我就动身到南美去作长期旅行。也许要好几年不给你写信。如果真不给你写信,你也不必担心。我发了财就会回哈佛尔的。我希望为期不远,那时我们就可以一起快活地过日子了。”
这封信成了我们家里的福音书,有机会就要拿出来念,见人就拿出来给他看。
果然,10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可是父亲的希望却与日俱增。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
(1)为什么于勒由“全家的恐怖”变成了“全家惟一的希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