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当先 灵动“随和”
——揣(chuai)悟八上三单元(yuan)说明文的语言运用(yong)
说明文的特点决定了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准确,就是要按照被说明事物的实际情况,运用最确切的词句,恰如其分地把事物表达出来。我们在阅读说明文的时候,注意一下那些选用准确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善加分析和理解,就会发现它们在文中或句中均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以《中国石拱桥》为例,该文以准确的数据、例子等对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进行了说明,使人对石拱桥有一个整体了解的同时,精心推敲了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的词语,语言极其讲究分寸。如:“(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当时”表时间限制,说明赵州桥的石拱长达37.4米,只是在建成时可以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而不是现在或是别的时间,如果去掉“当时”,说37.4米长的石拱就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那简直要贻笑大方的。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的语言都要求准确,当然,在做到语言准确的前提下,依据说明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也可以灵活多样: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炼或详尽,或描写或议论;或平实或默趣,大可不拘一格。 《桥之美》先指出在画家眼里,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和作用就是“桥之美”,然后举正反实例来具体说明这个看法。从这个角度看,本文近似于一篇阐述事理的说明文。不过,文章用大量描写与抒情的语句构成,用艺术家的眼光对桥的美进行描写和评价的句子充满了情味。“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杨柳拂桥是江南常见的景色,作者将时间限定为杨柳刚刚返绿发芽的早春天气,将桥限定为石桥,两种景物之间的反差与对比,形成特殊的美感。“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宋人柳永的名句,这里说“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是强调细柳与石桥构成的美景本身已够动人,不再需要别的东西来烘托了。而“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之类的语句,则见出《故宫博物院》的字里行间洋溢着自豪感。《说“屏”》简介了屏风的功能与种类,对如今屏风的使用提出批评,全篇的语言感觉给人们一种印象:本文并非着眼于介绍屏风自身,而在于提出我们今天应更好地使用屏风的期望。
《苏州园林》相对生动。作者对苏州园林的个性特色略而不提,而是异中求同,经过比较归纳,准确地抓住了各个园林建筑的共同特点,并以尤为精练的语言加以说明,既有提纲挈领式的概括,又有条分缕析式的叙述。它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说明物景时,时间上纵观一年四季变化,空间上俯瞰各园的各个角落,既不说明观察的特定时间,也看不出有特定的观察点,好象中国画中的透视画法一样。这样写便于更全面地介绍苏州园林,突出苏州园林的总体形象。
由此看来,准确性和多样性、灵活性并不矛盾,说明文不妨以平实亮功底,更不妨以生动活泼见长。
(通联:448200湖(hu)北省沙洋县长林中(zhong)学(xu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