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愚公、智史、愚公妻、子孙、京城氏遗男。
2.哪些人响应愚公的号召,参加了移山的行动?
愚公、荷担者三夫(三个子孙)、遗男。
3.移山的工作做起来顺不顺利?遇到哪些困难?从书中找有关语句并作简要分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切”——说明山又高又大,移山很艰难。
移山的人少,只有五人,且老的老、小的小。
“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说明路途遥远,往返时间长。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说明运土的工具简陋落后。
4.愚公智叟命名用意
智叟与愚公形成鲜明对比。智望之“智”在于认为愚公“以残年余力,曾不能 毁山之一毛”。这是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目光短浅,实是愚。愚公之“愚”在于他决定 毕生平险、挖山不止。这是造福子孙的大事,愚公目光长远,且认为子孙元辰而山不加 增,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实为明智之举。智者实愚,愚者实智。显而易见,这样命名 不仅加重了对比色彩,而且具有讽刺效果,从而突出了愚公形象。
5.本文写太行、王屋的高大,愚公的年迈,移山人力伪缺乏,运土路程的遥远,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有何作用?
理解:衬托愚公移山的决心、信心、恒心。
6.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
理解: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想象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跟宣传轮回报应的封建迷信思想有本质的不同。
7.全文归纳
移之难
1.两山规模、位置
移之艰
2.移山原因塞迂
移山目标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移山办法投诸…
移山行动叩石里壤寒暑一反
移之坚
移山冲突
3.智叟实愚
愚公实智
4移山结局无陇断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