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横行匈奴”与《燕歌行》中“男儿本自重横行”两句中的“横行”意思相同。
B.牛酒,古代用作馈赠、犒劳、祭祀的物品。文中指犒劳汉使的佳肴美酒。
C.“谢女”与《苏武传》中“谢汉使曰:‘武等实在。’”两句中的“谢”意思相同。
D.“因罢去”与《过秦论》中“因遗策”“因利乘便”三句中的“因”含义都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孙敖从抓获的俘虏口中得知了李陵在教匈奴练兵的消息,汉帝大怒并因此将李家灭族,但实际教匈奴练兵的人是李绪。
B.李陵面对老友任立政的邀请,虽沉默不回应但其实内心有归汉之意,但因其对话意外被卫律听到,他有所忌惮而选择拒绝。
C.李陵认为自己并非贪生怕死之人,投降匈奴并非真心实意,实在迫不得已,只是因为汉帝负德,并不顾念有罪之人的难处。
D.李陵认为汉朝对没有死节的自己给予严厉的处罚,而对守节不移的苏武仅给予很少的奖赏,这很难让臣子们为国奔走效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汉已大赦,中国安乐,主上富于春秋,霍子孟、上官少叔用事。
(2)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
14.李陵在兵败投降匈奴后,对汉朝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根据两则材料作简要概括。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屈山人大均自关中至
①
顾炎武
弱冠诗名动九州,纫兰餐菊旧风流。
何期绝塞千山外,幸有清樽十日留。
独漉
②泥深苍隼没,五羊
③天远白云秋。
谁怜函谷东来后,班马萧萧一敝裘。
[注]①屈大均,明末清初广东文学家,一生投身抗清斗争,多次从南方北上,联络志士,力图匡复。康熙五年(1666年)六月,顾炎武与屈大均在雁门相遇,两人志趣相投,引为知己。②独漉,即涿鹿,位于河北境内,有涿水出。③五羊,广州别称。
15.下列关于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诗人以“诗名动九州”和屈原“纫兰”“餐菊”的典故,盛赞屈大均文采风流、品性高洁。
B.颔联中“千山”突出两人相隔遥远,相遇不易;“十日”极写畅饮长谈之久来表达一见如故的欣喜。
C.屈大均一路从关中而来,北方水深泥浊、鹰隼隐没,这与南方天高云淡、清新秀美形成鲜明的对比。
D.全诗语言自然洗练,意象选取典型,通过空间转移与时间流逝传达出人生的厚重感,引人深思遐想。
16.诗歌尾联情感丰富,寄寓深远,请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贺《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分别以声写声和以形写声,生动描绘出了乐声的动听悦耳和变化多端。
(2)在《屈原列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中,司马迁通过两组反义词强调了《离骚》的言浅意深,耐人寻味。
(3)高适《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一实一虚,既写出了战士们征战之苦,又写出了家中妻子对他们的思念之情。
六、简答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淄博烧烤,走的是小炉自烤、小饼卷葱的差异化路线,在众多烧烤品牌中,可谓① 。尽管用餐往往要排长队,但只要尝过便是值得。人间烟火气,“熏得游人醉”。大学生、网红大V等群体纷纷“
种草”,短视频裂变式传播,可以说,让
冒着油花、滋滋作响的淄博烧烤“
炙手可热”的,就是屏幕前的你我他。
淄博处在山东高铁环线上,有约200条火车运营线路经过。有美食而且交通便利,众多兄弟城市地缘临近、人文相通、发展均衡、文旅互补,淄博的区位优势② 。但网红城市不一定长红,因为审美总会疲劳,消费者的关注焦点总会改变。其实也不必长红,因为很少有城市能长期承载超大规模客流、超高频率曝光。最近,有淄博烧烤店“由于员工超负荷工作,停业休整三天”。这给城市治理者带来启示:经营城市如同经营生活,都需要掌握好前进节奏,做到③ 、久久为功。
今后,在城市未来高质量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和齐鲁文化开发、传承的加持下,使淄博特色文旅产业将得到持续健康发展,在“舌尖上中国”的叙事中彰显自己的故事。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① ② ③
、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极具形象感和感染力,这一表达效果是如何取得的?
七、选择 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世事虽然多变,人类并不应此就废弃文学,历史仍赖文字以传递。____________①___________,只凭口碑,多么重大的事件,不上百年,也就记忆不清了。文字所利用的工具也奇怪,竹木纸帛,遇上好条件,竞能千年不坏,比今时寿命还长。
能不能流传,不只看写的是谁,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秦汉之际,楚汉之争,写这个题材的人,当时不下百家。一到司马迁笔下,那些人和事,才活了起来,脍炙人口,永远流传。别家的书,却逐渐失落,亡佚。
4/7 爱上海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