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梁刺股的主人公是谁
悬梁刺股(gu)的主(zhu)人公是谁呢?想(xiang)知道(dao)他们这样(yang)刻(ke)苦学习有什么成(cheng)就吗?华语网(binful.cn)文言(yan)专题栏目编辑(ji)东方将(jiang)向你慢慢道(dao)来。
“头悬梁”和“锥刺(ci)股(gu)”是我国历(li)史上的(de)两个(ge)故事,后(hou)人(ren)把他们归纳在一起,作为后(hou)学(xue)刻苦求学(xue)的(de)榜样。
“头悬梁”的主人公是孙敬,后来成为著名的政治家;“锥刺股”的主人公是苏秦,也成了(le)著名的(de)政治家。
【文(wen)言】晋时(shi)孙敬,读书夜深(shen),常恐盹倦,乃(nai)以绳系头(tou)髻悬于梁上,若昏沉眼闭(bi),头(tou)欲(yu)坠,索必扯醒,以防困睡。
【白(bai)话(hua)】晋朝有(you)一个叫孙敬的人,每天读书到深(shen)夜,经常怕打(da)瞌(ke)睡(shui),就(jiu)用(yong)绳(sheng)子系住头(tou)(tou)发拴在(zai)房梁上,如果头(tou)(tou)昏(hun)要打(da)瞌(ke)睡(shui),头(tou)(tou)往下坠(zhui),绳(sheng)子就(jiu)会将他(ta)扯(che)醒。他(ta)就(jiu)用(yong)这种(zhong)方(fang)法防止自(zi)己打(da)瞌(ke)睡(shui)。
孙敬,字文质,汉代信都(今河北冀州)人,好学,后入洛阳,在太学附近一小屋安顿母亲,然后入学。他采杨柳为简,加以编联,用来写经,这是历史上“辑柳”的典故。
孙敬常年闭门谢客,攻读诗书,人称“闭户先生”,他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废寝忘食。时间久了,也会疲倦得直打瞌睡,他便找了一根绳子,一头绑在房梁上,一头束在头发上,当他读书打盹时,头一低,绳子就会扯住头发,弄疼头皮,人自然也就不瞌睡了,好再继续读书学习。
通过年复一年地刻苦学习,使孙敬饱读诗书,博学多才,成为一名通晓古今的大学问家,在当时江淮以北颇有名气,常有不远千里的学子,负笈担书来向他求学解疑、讨论学问。
由于孙敬有学问,名气很大,连皇帝都知道了,就任命他为当时的一个大官。
【文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白话(hua)】苏秦读书〔困(kun)倦〕要打瞌(ke)睡,就拿起(qi)锥子(zi)刺自己(ji)大腿,鲜血(xue)一(yi)直(zhi)流到脚上。
苏秦,字季子,战国时著名的纵横家,是东周洛阳乘轩里(洛阳李楼乡太平庄)人,少时便有大志,随鬼谷子学习多年。洛阳是当时周天子的都城。他很想有所作为,曾求见周天子,但由于人太年轻,学习不刻苦,没有引起别人的重视,没人为他引见。
一气之下,苏秦为求取功名,他变卖家产,置办华丽行装,去秦游说秦惠王,欲以连横之术逐步统一中国,未被采纳。由于在秦时日太久,以致盘缠将尽,只好衣衫褴褛地返回家中。亲人见他如此落泊,都对他十分冷淡。他父母狠狠地骂了他一顿;他妻子坐在织机上织帛,连看也没看他一眼;他求嫂子给他做饭吃,嫂子不理他扭身走开了。
苏秦羞愧难当,下决心用功学习,便拿出师傅送给他的《阴符》一书,昼夜苦读起来。读书时他准备了一把锥子,一打瞌睡,便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强迫自己清醒过来,专心读书。如此这般坚持了一年,他再次周游列国。当时战国七雄中,秦国仗着强盛不断发兵进攻邻国,占领不少地方。其它六国都很害怕,想方设法去对付它。苏秦提出“合纵”抗秦,意思是六国联合起来共同抗秦。因为六国位置是纵贯南北,南北为纵,所以称为“合纵”。这次终于说服齐、楚、燕、韩、赵、魏“合纵”抗秦,并手握六国相印。苏秦缔约六国,联合抗秦,投纵约书予秦,使秦王不敢窥函谷关达15年之久。
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发(fa)奋(fen)读书,刻苦学习(xi)的精(jing)神(shen)。 他们这种(zhong)努力学习(xi)的精(jing)神(shen)是(shi)(shi)好(hao)的,但是(shi)(shi)他们这种(zhong)发(fa)奋(fen)学习(xi)的方(fang)式方(fang)法我们不(bu)必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