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全国掀起一阵莫言热。而莫言本人在开完一场新闻发布会后便消失在大众的视线,安静创作新作品。
在我看来,莫言便是那只在人迹罕至的山洞中的美丽蝴蝶。人们借诺奖发现了这只蝴蝶,而蝴蝶选择的是退居山洞深处,正如莫言选择远离公众。因为那样的安静环境才适合这些美丽的精灵,适合莫言。
非宁静无以致远,伟人正是懂得寻找宁静才能够成功,而成功也必青睐内心安宁之人。
林徽因曾说:"真正的宁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内心修篱种菊,尽管如流往事,每天依然涛声依旧。"因而真正的宁静是内心的平和,这与"大隐隐于市"是一样的道理。只要内心宁静便能于车马喧嚣的繁华都市有一个宁静之所。
前段时间,于丹北大被呛一事闹得沸沸扬扬。文化超女于丹在端了多年的心灵鸡汤后终于被人轰下台。这似乎很意外,可是却又在情理之中。当年的于丹用心灵鸡汤抚慰了无数人疲困的心,可是近年来她不断商业化,只加汤不加料的心灵鸡汤让人们越来越难以接受。正是于丹在成为美丽的蝴蝶被人发现时,不懂得如何退居深处,如何来保持一颗宁静的心,所以她只能遭到人们反感,最终失去成功。
与她不同的是,红学痴儒周汝昌尽管著作等身却仍躬耕于红楼中;"国学大师"季羡林一直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杨绛先生从不开作品交流会,永远都是默默关注这个社会。大师尚且如此,而我们又有何骄傲的资本?我们又凭什么藐视一切?我们又怎能不屑那一颗宁静之心?
反观当今,当郭敬明充满早恋、贪婪、颓废的作品发行时;当韩寒"巴金文采不好"的言论风生水起时;当当时明月的著作爆棚时;当马诺、芙蓉姐姐在网上受到热捧时,谁能告诉我,我们那一颗宁静的心在哪里?我们现在许多人正在慢慢地失去它,从而变得疯狂与骄傲,变得目空一切。
让我们找回最初的宁静,让我们在内心修篱种菊,让我们怀抱谦卑宁静的心走在社会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视自己为天地间的一粒尘埃,用宁静平和的心看待世界。我相信,低到尘埃,便能开出花来。
索尔仁尼琴曾说:宇宙有多少生命,就有多少中心。
可多数人并未意识到,物质急速膨胀,世界空前繁荣,这一派光鲜场景背后却是伤痕累累的自然。
曾有几个人去山洞探险,因光线太差而点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几日后再去,原本栖息在洞壁上的蝴蝶已远退到山洞深处。他们这才意识到蜡烛——不经意摆放的小小物件,竟让蝴蝶"逃亡"了。
如今,"逃亡"的哪里仅仅是蝴蝶?恐怕是整个大自然。曾经那个天光明澈、风物灿烂的原配世界渐渐远去,浮躁与欲望充斥人们心灵。人们将自己当成了地球的主宰者,忘却了自己也只是地球"住客"的身份,更忘却了万物平等、互相依赖的道理。
或许是没有意识到哪怕很小的行为也会对自然造成巨大影响;或许意识到了,但为了一己私利,将大自然的哭泣与求饶抛到了九霄云外。
有人预言:将来,雷暴与大雨将不再是上帝的行为,而是人类的举动。倘若李太白穿越到现代,那"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万丈豪情也将化作泪水与哀叹,那种苦涩将比"杜郎重到须惊"深重百倍。自然之殇,比家国之痛,更令人揪心。
缪尔曾言:走向外界,我发现,其实是走向内心。梭罗扛把斧头,在树林间自给自足地诗意栖居。他修剪门前花树,正如他刈除日常生活中的繁文缛节,如同大自然般自由呼吸与生活。而我们呢,走向支离破碎的外界,确实发现它是我们浮躁内心的外化与映照。当自然之光不再照亮未来,人心将在黑暗中徘徊。
我们应该扪心自问,应该开始反思:索取得是否早已足够,何时才能放下浮躁,与自然和谐相处?文明的琐屑与浮华将我们推至深渊,我们也将自然残存的美好逼入死角,当自然彻底走失的那天,也将是人类的终结。
张晓风呢喃: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
是呵,蝶失不是偶然。我们何时才能如梭罗一般,坐在时间的溪水里垂钓天上的星星,看大地寒来暑往,四季消长分明;看种子播撒信念,古树支起苍穹?
小小的(de)蜡(la)烛(zhu),让蝴蝶退到山(shan)洞(dong)深(shen)(shen)处。可(ke)是,同舍的(de)你,你知道吗?你父亲(qin)的(de)一举,让我心中(zhong)的(de)蝶,向爱的(de)深(shen)(shen)处飞去。
昨(zuo)日,天气闷热。清晨起(qi)身(shen),两脚肆意将(jiang)被子(zi)踢(ti)开,背起(qi)书包,向教室(shi)冲去,丝毫不(bu)(bu)顾床(chuang)铺(pu)的凌乱(luan)与(yu)(yu)不(bu)(bu)整(zheng)。午间回舍,见一(yi)衣衫褴褛的中(zhong)年男子(zi)满头大汗站在(zai)宿舍门口(kou)焦急等待,渴盼的眼神(shen)望(wang)着走(zou)廊尽头,期待着自己(ji)孩(hai)子(zi)熟(shu)悉的神(shen)情(qing)与(yu)(yu)身(shen)影。只见他皮肤黝黑(hei),头发杂乱(luan),穿(chuan)着件玄色衬衫,裤脚挽着,活像一(yi)个渔翁(weng)。
"叔叔,您好。您是大伟的父(fu)亲吧?"我客气地打(da)(da)了(le)一(yi)声招呼(hu),然(ran)眼里(li)却有一(yi)丝鄙薄和(he)蔑视,打(da)(da)开了(le)宿舍门(men)。
"娃子,你好啊……"
"大伟吃(chi)饭去(qu)了,要不(bu)您先等等?"
"行啊……"他慢步走(zou)进(jin)宿舍(she)。微风拂过,我(wo)闻到(dao)了他身上浓浓的汗味。我(wo)似(si)乎(hu)有(you)些不满。"叔叔,您等(deng)等(deng)他吧,我(wo)先吃饭去了。"我(wo)冰冷冷地甩(shuai)了一(yi)句,冲他眉(mei)毛一(yi)挑(tiao),拂袖而去。
饭后,炎炎烈日。明天要高考,风拂(fu)天地(di),更(geng)拂(fu)动着我(wo)烦躁的心(xin)。
当我推开宿舍门时,一股清香(xiang)扑鼻而(er)来(lai)。定睛一看,自己的床铺(pu)被收(shou)拾得整(zheng)整(zheng)齐齐,连盆中堆(dui)放几天的衣服也不(bu)翼(yi)而(er)飞,挂在了走廊(lang)中间。而(er)他,大伟的父亲,仍在卖(mai)力地拖(tuo)地。
"叔叔,您(nin)……"我(wo)(wo)一(yi)时语塞,"您(nin)……帮我(wo)(wo)……您(nin)……"我(wo)(wo)眼中一(yi)阵酸胀,"太……太谢谢您(nin)了(le)!"
"没事,都(dou)是孩(hai)子。"他(ta)冲我憨(han)憨(han)一笑,"都(dou)是孩(hai)子,都(dou)需要照(zhao)顾。"
我的(de)心如同(tong)受到了飞来石的(de)撞击(ji),似(si)花瓣一般散落开来。远离父母,却(que)让我体会到人间的(de)温暖。回忆我鄙(bi)薄势利的(de)态度,我深深地低下了头。
随后(hou),我又陷入了深(shen)深(shen)的自责,鲁迅(xun)说(shuo)过:"生存不是(shi)(shi)苟活,温饱(bao)不是(shi)(shi)奢侈,发展不是(shi)(shi)放(fang)纵。"然(ran)而却有太多(duo)太多(duo)的人(ren)在生活中苟活着,享受奢侈,忘掉(diao)了自己最(zui)初(chu)的样子(zi)。难道我的祖辈不也跟(gen)他们(men)一样,在底层中挣(zheng)扎(zha)过吗(ma)?
"孩子,这儿我(wo)买了个西瓜,天儿热(re),你和大伟(wei)两个把它切了。"
"叔叔,我(wo)……"我(wo)哽咽(yan)着(zhe)。
"还有明(ming)天啊,一定(ding)要好好考。孩(hai)子,身份证、准考证不要忘了(le)……"
"叔叔,我……"我哽咽着(zhe)。
"还有明天啊(a),千万别紧(jin)张。"
"叔(shu)叔(shu),我……"我哽咽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