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之任情
鲁修贤 肖艳丽
左拉《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弹奏了一首葬礼赞曲和安魂曲,通篇以其流畅、热烈的旋律洋溢着质朴而自然的强烈感情――
开篇,衷情致意 作者“以法兰西文学的名义”,以“战友、兄长、朋友”的身份,向莫泊桑“致以崇高的敬意”。这样的“名义”,这样的“身份”,这样的“致敬”,一方面把自己炽烈的痛惜之情和深切的缅怀之情全部托出,为演讲的展开奠定了强有力的情感基调;另一方面,也把听众“同样的情感”引发出来,形成了情感和认知上的一致和共鸣。
然后,动情忆念 回忆了初识时候的莫泊桑:“眼睛明亮”即外貌,“含笑”“沉默不语”即神态,“谦恭”“洗耳恭听”即品质,“老半天才斗胆插上片言只语”即睿智,“开朗”“坦率”“朝气”即性格特征,“棒小伙子”“健康的气息”即身体状况。如此“棒”的健康小伙子却英年早逝,作者的悲痛之情意在言外。继而,演说辞回忆了莫泊桑的成名经过及其杰出的文学成就。“下车伊始”(处女作)“爆响”(一举成名)的《羊脂球》是“满含柔情、讥嘲和勇气的完美无缺的作品”,“决定意义的作品”(高度评价),因而“跻身于大师的行列”(重要意义);“高产,稳产”“源源而出”“无限的丰富多彩”即作品之多,“炉火纯青”“令我惊叹”“无不精湛绝妙,令人叹为观止”即艺术水平之高。这些词语描写还不够,进一步用“小小的喜剧”“完整的戏剧”“生活的窗口”等比喻来描述其文学价值。
接着,纵情评说 精辟地论述莫泊桑在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作者把莫泊桑的作品比做“清澈的美的源泉”,而读者对它的欣赏仿佛是“在清泉中开怀畅饮”。“我爱莫泊桑”,是因为他属于“正派的文学伟人的家族”,这是褒;而对复杂派、玄妙派和晦涩派则认为是“堕落”,是“离经叛道”,这是贬。在强烈的褒贬对比中,展开了对莫泊桑作品的评价。“15年”即创作时间之短,“20卷”即创作数量之多。可惜他英年早逝,否则还可以把这个数字“扩大3倍”,即作者流露惋惜、悲痛之情。再通过与“规模庞大的系列作品”对比,肯定莫泊桑在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在表达这个意思的时候,运用了“谁敢说”这样的反问句式,就显得更加有力。
末(mo)了,盛情(qing)(qing)赞美 演说(shuo)在(zai)转入结尾之前,作(zuo)者(zhe)用“先(xian)生(sheng)们”进行(xing)提示,这(zhei)一方面是(shi)(shi)左拉的(de)(de)情(qing)(qing)感在(zai)经过了充分的(de)(de)宣泄之后的(de)(de)短(duan)暂(zan)的(de)(de)调整;另一方面又是(shi)(shi)在(zai)为更(geng)热烈(lie)的(de)(de)燃烧起情(qing)(qing)感之火积蓄力量。“这(zhei)就是(shi)(shi)莫泊(bo)桑光(guang)荣之所(suo)(suo)在(zai),而(er)且是(shi)(shi)更(geng)牢靠、更(geng)坚(jian)实的(de)(de)光(guang)荣。”这(zhei)里使(shi)(shi)用了重复加强的(de)(de)语(yu)句,用来说(shuo)明莫泊(bo)桑“光(guang)荣之所(suo)(suo)在(zai)”,因为他的(de)(de)作(zuo)品扎根于人民之中,流传后世(shi),成为“未来世(shi)纪的(de)(de)小学生(sheng)们当作(zuo)无懈可(ke)击(ji)的(de)(de)完(wan)美的(de)(de)典(dian)范、交口(kou)相(xiang)传的(de)(de)寓言或者(zhe)故事”,“他的(de)(de)作(zuo)品将永(yong)生(sheng),并将使(shi)(shi)他获得(de)永(yong)生(sheng)。” 演说(shuo)以“永(yong)生(sheng)”的(de)(de)赞词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