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海

华语网_语文知识_初中语文_小学语文_教案试题_中考高考作文

爱上海 > 初中语文 > 七年级上册语文

蒲松龄《狼》中考语文分类题集

[移动版] 佚名

1.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缀行甚远        缀:连接、紧跟
B.恐前后受其敌    敌:敌人
C.屠暴起          暴:突然
D.乃悟前狼假寐    寐:睡觉
……胜。
(2011年宁波中考语文试卷)(三)狼(8分)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
7. 从这则寓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
 
(2016年东营中考语文试卷)五、课内外比较阅读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
【乙】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嘐嘐聱聱,声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
4. 两文均“叙事”而“达意”,但体裁和表现侧重点不同,试作简要说明。(2分)
 
(2006年连云港中考语文试卷)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5-9题。(15分)
[甲]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
5. 解释句中加点的字。(2分)
(1)目似瞑  
(2)将啮其喉
……
D.相去数十步     一狼径去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2分)
 
②竖下视之,气已绝矣!(2分)
 
12.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13.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2分)
 
六、小项涉及本课
1. (2023年德阳中考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16-19题。(17分)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 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 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
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 某家楼台南北易向; 栖霞山裂; 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蒲松龄《地震》)
注释:①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②戌刻:晚七时至九时。③稷下:地名,现临淄。
链接文本:
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卑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诗经·小雅·十月之交》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后汉书·张衡传》)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相顾失色          顾野有麦场(《狼》)
B.坐地上,随地转侧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C.某家楼台南北易向  虽千里不敢易也(《唐雎不辱使命》)
D.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2. (2022年潍坊中考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11分)
孔子适齐,中路闻哭者之声,其音甚哀。孔子谓其仆曰:“此哭哀则哀矣,然非丧者之哀矣。”驱而前,少进,见有异人焉,拥镰带索,哭者不衰。孔子下车,追而问曰:“子何人也?”对曰:“吾,丘吾子也。”曰:“子今非丧之所,奚哭之悲也?”丘吾子曰:“吾有三失,晚而自觉,悔之何及?”曰:“三失可得闻乎?愿子告吾,无隐也。”丘吾子曰:“吾少时好学,周遍天下,后还,丧吾亲,是一失也;长事齐君,君骄奢失士,臣节不遂,是二失也;吾平生厚交,而今皆离绝,是三失也。夫树欲静而风不停,子欲养而亲不待。往而不来者,年也;不可再见者,亲也。请从此辞。”遂投水而死。孔子曰:“小子识之!斯足为戒矣。”自是弟子辞归养亲者十有三
                                                                    (选自《孔子家语》)
[注]①丧之所:举行丧礼的地方。②遂:成功,实现。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中路闻哭者之声   陈涉者,阳城人也,字涉(司马迁《陈涉世家》)
B.孔子谓其仆日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蒲松龄《狼》)
C.然非丧者之哀矣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欧阳修《醉翁亭记》)
D.追而问曰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诸葛亮《出师表》)
 
 
3. (2022年贵阳中考语文试卷)竹赋
(宋代)王炎
晦叔读书南斋之上。路折西南,万竹苍然。
其偃蹇挫折者,如忠臣节士赴患难而不辞。其婵娟萧爽者,如慈孙孝子侍父祖而不违。其挺拔雄劲者,气毅色严,又如侠客与勇夫。其孤高介特者,格清貌古,又如骚人与臞儒。
予虽朝夕吟啸于其下,曾无以名其美而状其奇。
然泛观宇宙,万物均函育于一气,而有刚柔坚脆之不齐:荣者必悴,盛者必衰,实繁者易剥,色丽者早萎。惟松柏之有心及竹箭之有筠,足以阅寒暑而贯四时。春日载阳,竹于是时清而不腴;冬日祁寒,竹于是时秀而不癯。今而后见其含德之有常,特操之不移。
【注释】①选自《双溪类稿》,有删节。赋:古代的一种文体。王炎,南宋人,字晦叔,一字晦仲,号双溪。文中“晦叔”指作者自己。②偃蹇jiǎn:弯曲的样子。③介特:孤高,不随流俗。④臞qú:同“癯”,清瘦。⑤剥:脱落。⑥筠yún:竹子的青皮。⑦祁:盛,大。
下列与“晦叔读书南斋之上”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
B.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司马迁《陈涉世家》
C.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蒲松龄《狼》
D.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二则》
 
4. (2021年潍坊中考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1分)
杨景行,字贤可,吉安太和州人。登延祐二年进士第,授赣州路会昌州判官。会昌民素不知井饮,汲于河流,故多疾疠;不知陶瓦,以茅覆屋,故多火灾。景行教民穿井以饮,陶瓦以代茅茨,民始免于疾疠火灾。豪民十人,号“十虎”,干政害民,悉捕置之法。乃创学舍,礼师儒,劝民斥腴田以膳士,弦诵之声遂盛。
调永新州判官,奉郡府命,核民田租,除刬①宿弊,奸欺不容,细民赖焉。转抚州路宜黄县尹,理白冤狱之不决者数十事。升抚州路总管府推官,发擿②奸伏,郡无冤狱。金溪县民陶甲,厚积而凶险,尝屡诬陷其县长吏罢去之,由是官吏畏其人,不敢诘治,陶遂暴横于一郡。景行至,以法痛绳之,徙五百里外。金溪豪僧云住,发人冢墓取财物,事觉,官吏受贿,缓其狱。景行急按之,僧以贿动之,不听,乃赂当道者,以危语撼之,一不顾,卒治之如法。由是豪滑屏迹,良民获安。景行所历州县,皆有惠政③;所去,民皆立石颂之。以朝列大夫致仕,年七十四卒。
(选自《元史·列传第七十九》,有删节)
注:①刬chǎn,同“铲”。②擿,(tì),揭发。③惠政,爱民的政绩。
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劝民斥腴田以膳士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蒲松龄《狼》)
B. 理白冤狱之不决者数十事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C. 厚积而凶险               野芳发而幽香(欧阳修《醉翁亭记》)
D. 乃赂当道者,以危语撼之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5. (2018年贵阳中考语文试卷)
�Ϻ���ǧ�����Ϻ�,�Ϻ���ǧ��Ʒ��,�Ϻ���ǧ���Ϻ�Ʒ��,�Ϻ�����Ʒ��,�Ϻ�Ʒ��������ɣ����,�Ϻ�Ʒ����,�����������Ϻ���ǧ�����Ϻ�,�Ϻ���ǧ��Ʒ��,�Ϻ���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