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海

华语网_语文知识_初中语文_小学语文_教案试题_中考高考作文

爱上海 > 初中语文 > 中考试卷

中学语文诗歌教学研讨

[移动版] 佚名

中学语文诗歌教学研讨
吉林省敦化市(shi)官地镇中语(yu)文组     尹(yin)绪辉

古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千年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自“诗三百”以来,经楚辞、汉乐府、魏晋南北朝诗,迄唐诗宋词元曲,其间不绝如缕的是两千多年来诗人们忘情于其间的醉心之作,如:”红笺小字,个个含愁”之幽会弃妇怀情之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之豪情壮志之辞,”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寄情山水隐遁山林之章,亦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之羁旅思乡之作,更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感时怀世哀伤民生之音……其情真挚动人,其词藻更是耐人挑灯夜读百般琢磨,不怪乎中国许多文学大师对传袭千年之久的诗词大加褒扬,常言需习古诗词方能至下笔如有神之境界。

面对着如此优秀的文化财产,究竟该如何去品析研读教授呢?

我经过两年多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的摸索、研究,在品味新课标教学理念的基础之上,对于中学语文的诗歌教学有了一些个人的浅识拙见:

一、     日积月累,反复吟读

古人曾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得入情入理。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财富中最为宝贵、最为精彩的一部分,我们更应无条件的大量的去积累,内化为我们自身的财富。所以,我极为赞同孙立权先生提出的“三年积累300首诗”的构想,并将它付诸实践之中。首先让学生养成独立自主讲诗的能力,即每天每节语文课前放手给学生5分钟左右的时间,由学生轮流讲诗。第一次可由老师为同学示范,使学生清楚诗歌快速讲析的步骤:示范朗读——请生练读——介绍作者——疏通诗意——赏析诗歌——快速背诵。这样每学期可学习大约70多首诗词,每年即可至140余首,初中三年结束时可以达到400余首诗词。学生度过三年的初中生活后,将会有一笔惊人的古诗词知识财富了。但是,光靠课前的五分钟学诗未免显得太微不足道了些,为了加强学生对于诗歌的掌握,我尝试着开展了形式多样、新颖的活动来促进学生们更好的掌握这些财富,有分诗词小组每天晨读时间相互背诵的常规活动,有诵诗会等促进学生对诗词的背诵、运用的活动。常言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学习古诗词更要有这番毅力,所以,在晨读时间中,每周至少要抽出三天时间进行全体同学的诗词诵读,让大家在吸纳新诗之时巩固旧诗,收效甚佳。

二、     授之以法,探究研读

古典诗词文字简约,蕴含丰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比较注重教师的讲解分析、细嚼后的强行灌输,此种做法不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积淀,训练学生的鉴赏能力,更不利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面对传统教学,我采取批判吸收的态度,再溶于新课标主动探究等理念,以期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综合能力,故在诗歌教学中体会归纳以下四法:

1、          知人读诗鉴赏法

创作往往“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诗词作品常常是作者经历,思想感情的外现。因此,我们赏诗,须先对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思想情感有一个较为细致的了解。“知其人,方能解其言”,如:赏读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女词人——李清照所作《声声慢》,多数同学赏其词后并未真正洞悉词中真意,认为词中所言之“愁”仅是一个闺中少妇独处之闲愁,缺乏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思索。这应是一个理解的误区,此乃因不详李清照其人生际遇、情感变化之故所致。李清照生于1084年,年轻时与赵明诚结为伉俪,情趣相投,感情甚笃,共立下“穷避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搜集整理了大量的金石书画。但1127年北宋灭亡,女词人与赵明诚避乱于江南。不久,祸从天降,赵明诚因病而故,词人孤独一人,生活悲苦,再加之自己与丈夫所好之金石书画等又散佚殆尽,她愁肠百结。后来她因战乱只身辗转流徙于杭州、越州、金华一带,晚年十分凄苦,《声声慢》正作于此期间。学生了解此些后,定不会再将词中之“愁”仅仅理解为一般之“愁”,这愁绪千丝万缕,有国破家亡之愁,亦有只身孤苦之愁,也应是兼有绵绵恨意于其中,词中最后不是说“怎一个愁字了得”吗?

故于研赏古诗词课前,先让学生收集诗词作者之人生经历及其作品的创作背景,学生在预习了解之中不但体会了此一诗或词之意,同时亦丰富他们头脑中对于诗词作者、历史背景、社会现象等等的认识了解,成为自身知识的积累,为自己以后再去赏读该人之作及他人该时期之作大开方便之门。

2、          关键词句推敲法

写作讲究锻字炼词,作者将其万千心绪凝于诗词等作品中。抓住关键字、词、句赏析诗词,可直接劈文入情,品味作者当时迸现的情感,体会炼词炼字之妙境。师生在研读过程中,适当渗透“以诗解诗”的方法,学生既能快速入境,亦能提高锻字、炼词、用句等写作能力,更能纵横联系,加强古诗之间的相互理解。师可示范以其法赏诗:

师:如宋祁的《玉楼春.春景》中一句:“红杏枝头春意闹”。其中一“闹”字使得境界全出,此字不禁让人浮想联翩:春日里,万紫千红,青山朗润、幽泉清洌、春泥润泽、红杏满园……诗人以独特的视角——枝头上春意盎然,展现一派春日勃勃生机的景象。这“闹”可能是杏花争春之喧闹,可能是散着芬芳的红杏同嫩枝绿叶、春风春雨的畅谈,亦有可能是红杏枝头那勤劳的蜜蜂与翩翩起舞的彩蝶在采蜜争春,时有鸟鸣其间……,有声有色,有动有静,令人万千遐思,百般回味,一字竟能演绎出一幕生意盎然且色彩绮丽之观。思绪随之飘荡,竟思起诗圣杜甫那绘春夜之细雨的名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之幽静、轻柔境界了,还有苏东坡那为惠崇僧人之画而题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之小诗,读罢此处,一幅清新、淳朴之画展卷于前。言至此,可我思绪却一发而不可收拾,上溯至《诗经》,下沿至当今文坛,万千以“春”为话题之作全都奔流开来,老师就于此处戛然而止,希望大家能在体会老师赏析示范后,能借此法或以更新的见解和想法去赏析其它的诗词。

当学生听至此处时,陶醉其间,被古人锻字炼句的功夫所深深折服,这以诗解诗的方法更是让其耳目一新,分成小组各抒己见,高谈阔论来试着体会、品味、解析其它优秀诗词了。

3、          抓住意象赏诗法

意象就是出现在作品中的主观感情的物象。意象在作品中以个体形式存在,多个个体联接起来的整体,便是我们常说的意境。阅读时应首先抓住意象即物象,品味物象特征及物象中所寄寓的感情,然后作整体理解,体会意境。

意象大致分类及含义:

景观类:月、流水、斜阳、风、烟、霜等等。

植物类:杨柳、落花、松、菊、梅、竹、莲、梧桐等等。

动物类:鸦、子规、猿、鸿雁、鲤鱼、青鸟、鸳鸯等。

行为类:登楼、凭栏、吹笛、吹箫、吹芦管、吹笙、捣砧、饮酒等。

其意象具体含义:

景观类:如月(明月,残月、新月)多表达离愁别苦,渲染悲寂氛围。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如斜阳,多表现昏黄暮色中愁思万千,如: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又如,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

植物类:杨柳,芳草多含离别之情。如,刘禹锡《竹枝词》中言:“杨柳依依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又如《送别》一句:“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行为类:凭栏,多为思恋他人、发泻心中忧闷之意。如,宋。蔡伸《归园乐》中言“独自倚朱阑,波面双双彩鸳戏。”抒发其对人思恋之情。吹奏笛、笙、箫等,多暗含离别之苦、想思之情和内心孤独之境。如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在了解意象及其大体含义(大体,但不是诗诗如此)后,学生形成一些认识,便能归纳出一些特征,把握意境,更加顺畅赏析诗词。

4、          写作手法分析法

诗词写作,有一定之法。肖涤非先生曾说:“《关睢》序一篇,不但当必读,且当先读,因为如果不知赋、比、兴为何事,便将不知诗歌为何物。” 赋比兴为诗歌的写作技法及表现手法,由此可见熟其“法”对读诗的重要性。做到除上述之三法外,更有其它许多法。对于采用写作手法分析法赏诗时,不能一概而论,需“因诗而异”,根据各诗不同特点, 有的放矢进行鉴赏。

(1)         修辞赏析法

诗歌中常常用一些修辞之法来将诗人的情感形象的外化出来。常用的手法有:比喻、夸张、拟人等。鉴赏诗(shi)歌时(shi),通(tong)过分析其一些修辞的运(yun)(yun)用,更能领会(hui)诗(shi)人蓄积的情感。如:李(li)白(bai)(bai)的《秋浦歌》中曾有(you):“白(bai)(bai)发三千(qian)丈(zhang),缘愁似个(ge)长。” 运(yun)(yun)用夸张手法来(lai)展(zhan)现(xian)了诗(shi)人的绵(mian)延无(wu)绝的愁思,甚为形象。又如:李(li)白(bai)(bai)《行路难》中有(you)句诗(shi):“欲(yu)渡黄河冰(bing)塞川,将(jiang)登太行雪(xue)满山。” ,诗(shi)人将(jiang)冰(bing)塞川及雪(xue)满山来(lai)喻

随机推荐
����ɣ����,�Ϻ�Ʒ����,�����������Ϻ���ǧ��,�Ϻ���ǧ��Ʒ��,���Ϻ�419��ǧ������������,����ɣ����,�Ϻ�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