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哈工大发展的光辉历史。同时,哈工大还广纳海内外贤才,截至到2007年4月先后聘请了200余位境外兼职博导、合约外国专家和海外留学人员来校工作,其中80%的海外留学人员是在美、俄、英、法、德、日等国家的著名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很高的学术水平。
多年来,哈尔滨工业大学立足航天,服务国防,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不断主动承接国家高、精、尖大型科技项目,科研实力始终位居全国高校前列。2006年,学校荣获了体现我国重大原始创新能力的全国唯一的一个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007年科研经费突破13亿元。哈工大人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奋在我国的高科技领域不断
创造出一项又一项奇迹,填补一个又一个空白。在举世瞩目的“神舟”号系列飞船研制过程中,哈工大攻克了大型地面太空模拟装置、返回舱焊接的变形矫形、三轴仿真实验转台、容错数管计算机、故障诊断系统等多项技术难关。我校牵头研制的我国第一颗由高校自主研制并成功发射的小卫星“试验卫星一号”,多项技术属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如今,哈工大积极投身到“探月工程”的研究中,在航天领域留下了不断跋涉、一路探索的足迹,在中国航天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秉承“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优良办学传统,哈工大坚持个性化培养与柔性化管理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法,培养造就了大批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团结协作精神的创新型人才。建校80多年来,10余万学子从这里走向各条战线。他们中既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有共和国的将军,既有科技领域的骨干,也有著名的企业家。他们在各行各业为祖国的繁荣强大和人类的文明进步贡献着自己的才智。
回首哈(ha)(ha)(ha)工(gong)大(da)的(de)(de)(de)(de)发展历程,她的(de)(de)(de)(de)每一轮进(jin)步跨(kua)越、每一次(ci)腾(teng)飞(fei)奋(fen)进(jin),无(wu)不与祖国(guo)(guo)的(de)(de)(de)(de)命运紧(jin)(jin)紧(jin)(jin)连(lian)在一起(qi)。哈(ha)(ha)(ha)工(gong)大(da)的(de)(de)(de)(de)发展始(shi)终受到党(dang)和国(guo)(guo)家的(de)(de)(de)(de)高(gao)度关(guan)注,得到上(shang)级部门和地方(fang)政府的(de)(de)(de)(de)大(da)力支持。在新的(de)(de)(de)(de)发展时(shi)期,哈(ha)(ha)(ha)工(gong)大(da)人正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着(zhe)力打造(zao)一个(ge)海(hai)纳(na)百川、开放式的(de)(de)(de)(de)哈(ha)(ha)(ha)工(gong)大(da)。在人才培养、科(ke)学(xue)研究、成(cheng)果转化三大(da)平台的(de)(de)(de)(de)建设过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