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治学三(san)境(jing)界”
在(zai)我们阅(yue)读和学(xue)(xue)习《论语(yu)》中,如果把孔子治(zhi)学(xue)(xue)的论述联系起来,可以提出以下三(san)个问题(ti):
(1)“说”与“乐”有什么区别?哪个程度更深?
(2)“有朋自远方来”干什(shen)么?想达到什(shen)么目的?
(3) “人不知(zhi)”的(de)(de)“人”是谁?“知(zhi)”的(de)(de)意思是“了解”吗(ma)?刘宝楠《论语正义》的(de)(de)解释(shi):“人不知(zhi)者(zhe),谓(wei)当时君卿大夫不知(zhi)已学有成举(ju)用(yong)之也。”
我们把这样三个问题(ti)解(jie)决后,就可以对孔子治学有一个全面(mian)的(de)了解(jie)。这是孔子治学修(xiu)身(shen)的(de)“三个境界(jie)”:
第一境界(jie),是“学而时习(xi)(xi)(xi)之(zhi)”,包括读书(shu)、练习(xi)(xi)(xi)、复(fu)习(xi)(xi)(xi)、实习(xi)(xi)(xi)。这是学习(xi)(xi)(xi)的初级阶段。
第(di)二境界(jie),是与志同(tong)适(shi)合者讲谈、研讨,互相(xiang)后发,互相(xiang)促进(jin),将学问进(jin)一步提高。因为“独学而(er)无友,必孤陋(lou)而(er)寡闻。”
第三境界,是做一个“人不知而不愠”的“君子”——达到前两个境界之后,也没有受到当权者的赏识和重用,既当不了官,也发不了财,然而也不怨恨,仍然安贫乐道,孜孜以求,就像身居陋巷的颜渊一样,那便是只有极少数“君子”才能达到的境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