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初夏,叶圣陶来到成都,在四川省教育厅教育科学馆工作。他白天去办公,晚上教儿女们写写文章。常常在晚饭之后,把油灯移到桌子中央,至善、至美、至诚就凑着光亮,认真地听父亲讲解。有时候,儿女们也和父亲热烈讨论。他们每人每星期交一篇文章。叶圣陶一向主张作文要说自己的话,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对儿女们的作文,他也从来不出题目,随他们写去。这也是他们一天中最感兴味的时刻。叶圣陶一边看他们的文章,一边问:“这儿多了些什么?这儿少了些什么?能不能换一个比较恰当的词儿?把词儿调动一下,把句式改变一下,是不是好些?”遇到看不明白的地方,他就问孩子们:“原来是怎么想的?到底想清楚了没有?为什么表达不出来?怎样才能把要说的意思说明白?”他问得十分仔细,简直就是严格的考试,同时也是生动活泼的考试。孩子们都乐意参加这样的考试。
但是,对于叶圣陶,到了成都以后,使他格外高兴的事,却要算和朱自清的朝夕相见了。几十年来,这两位作家亲似手足。朱自清曾写过《我所见的叶圣陶》《叶圣陶的短篇小说》等文章。1931年8月,朱自清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就是在叶圣陶鼓动下,才写出了《欧游杂记》的。朱自清在这本书的“自序”里,曾提到叶圣陶帮助“设计”、“题字”,“校对”等。叶圣陶曾写过《与佩弦》的散文,讲述他们之间的友情:
促膝谈心,随兴趣之所至,时而上天,时而入地;时而论书,时而评画;时而纵谈时局,品鉴人伦;时而剖析玄理,密诉衷曲……可谓随意之极致了。这当儿,名誉之心是没有的,利益的心是没有的,顾忌欺诳等心也都没有,只为着看出内心而说话,说其不得不说。其味甘而永,无所不领会,真可说彼此“如见其肺肝然”的。
现在,很难得他们同处一地,又在一起工作,还先后合编了《精读指导举隅》和《略读知道举隅》,作为中学生学习国文的课外读物,列入“四川省教育科学馆丛书”出版。
为(wei)了(le)浇灌《中(zhong)学(xue)生(sheng)》这块抗战(zhan)时期青年(nian)的(de)(de)(de)精神家园,叶圣陶(tao)1945年(nian)9月离开成都到重庆,住在螃(pang)蟹井开明书店那(nei)(nei)个局促(cu)的(de)(de)(de)小楼上(shang)。看稿(gao)编稿(gao),和作(zuo)(zuo)者(zhe)(zhe)(zhe)、读者(zhe)(zhe)(zhe)书信联系(xi),甚至校(xiao)对都由他(ta)(ta)(ta)自(zi)己(ji)(ji)动手。他(ta)(ta)(ta)热情、认真(zhen)、宽容,一(yi)心(xin)(xin)一(yi)意为(wei)作(zuo)(zuo)者(zhe)(zhe)(zhe)和读者(zhe)(zhe)(zhe)服务。来(lai)(lai)稿(gao)只要有(you)可(ke)用之处,他(ta)(ta)(ta)就诚恳地提出修改意见。赵景深在《文心(xin)(xin)背影》里(li)说(shuo):“他(ta)(ta)(ta)的(de)(de)(de)复(fu)信措(cuo)词谦(qian)(qian)抑(yi),字迹(ji)圆润丰满,正显出他(ta)(ta)(ta)那(nei)(nei)谦(qian)(qian)和而(er)有(you)诚实的(de)(de)(de)心(xin)(xin)。” 正如当年(nian)他(ta)(ta)(ta)主编《小说(shuo)月报(bao)》精心(xin)(xin)培育了(le)一(yi)大批后(hou)来(lai)(lai)成为(wei)新(xin)文学(xue)史上(shang)的(de)(de)(de)著名(ming)作(zuo)(zuo)家时那(nei)(nei)样。他(ta)(ta)(ta)那(nei)(nei)种公(gong)而(er)忘(wang)私的(de)(de)(de)精神和工作(zuo)(zuo)态(tai)(tai)度,给予年(nian)轻(qing)一(yi)代(dai)的(de)(de)(de)教育、鼓(gu)舞的(de)(de)(de)力量(liang)(liang)是(shi)(shi)(shi)无法估(gu)量(liang)(liang)的(de)(de)(de)。当时《中(zhong)学(xue)生(sheng)》杂志一(yi)位年(nian)轻(qing)编辑后(hou)来(lai)(lai)回忆说(shuo):“他(ta)(ta)(ta)是(shi)(shi)(shi)实际的(de)(de)(de)教育家,但不是(shi)(shi)(shi)取教训态(tai)(tai)度的(de)(de)(de)老师,而(er)是(shi)(shi)(shi)取辅导(dao)态(tai)(tai)度的(de)(de)(de)顾问……他(ta)(ta)(ta)是(shi)(shi)(shi)热忱的(de)(de)(de)事业家,在编辑部不是(shi)(shi)(shi)做官当老爷,而(er)是(shi)(shi)(shi)脚踏实地,以身作(zuo)(zuo)则,放手让青年(nian)编辑在实践中(zhong)锻炼,有(you)合(he)理(li)的(de)(de)(de)建议欣然采纳,对可(ke)用的(de)(de)(de)稿(gao)件热诚支持(chi),有(you)忽略的(de)(de)(de)地方(fang)及时提醒,有(you)弄(nong)错的(de)(de)(de)地方(fang)予以纠正。”这就是(shi)(shi)(shi)真(zhen)正的(de)(de)(de)教育者(zhe)(zhe)(zhe)的(de)(de)(de)榜样。在他(ta)(ta)(ta)身上(shang)似(si)乎更多的(de)(de)(de)是(shi)(shi)(shi)儒家思想,从他(ta)(ta)(ta)为(wei)自(zi)己(ji)(ji)的(de)(de)(de)儿(er)女取名(ming)至善、至美、至诚可(ke)以看出,他(ta)(ta)(ta)追求的(de)(de)(de)是(shi)(shi)(shi)一(yi)种多么(me)崇高的(de)(de)(de)境界。但是(shi)(shi)(shi),他(ta)(ta)(ta)又能根据(ju)时代(dai)的(de)(de)(de)潮流而(er)有(you)所取舍,不断前进。
(选自《叶圣陶和他(ta)的世界》第九章,有删(shan)节(jie))
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正是在叶圣陶的鼓动与热心帮助下,1931年8月朱自清才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并写出了散文集《欧游杂记》。
B.列入“四川省教育科学馆丛书”的《精读知道举隅》和《略读指导举隅》,是叶圣陶和朱自清合编的中学生课外读本。
C.正如当年的《小说月报》那样,《中学生》这块战时青年的精神家园,也曾培育了一大批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
D.从叶圣陶为他的儿女取名为至善、至美、至诚,我们可以看出他追求真善美、憎恶假恶丑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E.本文通过描写叶圣陶知道儿女们写作、编《中学生》杂志等事迹,勾勒了一位可亲可敬、踏实认真的教育家形象。
2.叶圣(sheng)陶指导(dao)儿女(nv)们(men)写作有(you)什么特点(dian)?他对(dui)儿女(nv)们(men)的(de)作文又是从哪(na)些方面评议的(de)?请结合原文概括回答。(6分)
3.和朱自清见面,叶(ye)圣陶为什(shen)么会感到“格外高兴”?他们谈心时为什(shen)么能达到“随(sui)意之极致(zhi)”?请简(jian)要分析。(6分)
4.叶圣陶晚年曾用“得失赛翁马,襟怀孺子牛”来自勉。依据传记内容,探究文中哪一面已经体现了叶圣陶的“孺子牛”襟怀。请简要论述。(8分)
答案:
1.(5分) A C …查看完整高中传记类阅读训练答案100则(本题在页答案第10页) …4.(8分)三个方面:①对(dui)子女循循善诱,呵护备至。②对(dui)作(zuo)者、读者热情宽容。③对(dui)年(nian)轻编辑辅导提携(xie),关心爱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