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shan)五壮士》疑(yi)导式教案设计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晚年自号颖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佑二年(1057)进士。北宋散文家,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是苏轼之弟,“三(san)苏(su)”之一,人称“小苏(su)”,其(qi)父兄(xiong)三(san)人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苏(su)(su)辙为(wei)文以(yi)策(ce)论见长,在北宋也自成一家,但(dan)比不上苏(su)(su)轼的才华横(heng)溢(yi)。他在散文上的成就,如苏(su)(su)轼所说,达到(dao)了“汪洋澹泊,有(you)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qi)终不可没”。著有(you)《乐(le)城集》。
生平:
嘉佑(you)二(er)年与苏(su)轼(shi)一(yi)起中(1057)进士,不(bu)久因母丧,返里服孝。
嘉佑六年,又与(yu)苏轼同中制举科。当时因“奏乞(qi)养亲”,未任官职。
此后曾任大名(ming)府(fu)推官(guan)。
熙宁(ning)三年(1070)上书神宗,力陈法(fa)不(bu)可变,又致书王安石(shi),激烈指责新法(fa)。
熙(xi)宁五年(nian)(1072),出任河南推官。
元丰二年(1079),其兄(xiong)苏轼以作诗“谤讪朝(chao)廷”罪(zui)(zui)被(bei)捕入狱。他(ta)上书请求(qiu)以自己的官职为兄(xiong)赎罪(zui)(zui),不准(zhun),牵(qian)连被(bei)贬(bian),监筠州盐酒(jiu)税。
元(yuan)丰(feng)八(ba)年,旧党当政,他被召回(hui),任秘书省校书郎、右司谏,进为起(qi)居(ju)郎,迁中书舍(she)人、户部侍郎。
哲(zhe)宗(zong)元佑四年(nian)(1089)权(quan)吏(li)部尚书,出使契丹。还朝(chao)后任御史(shi)中(zhong)丞。
元佑六年拜尚书(shu)右丞,进门下侍郎,执掌(zhang)朝政。
元佑八年,哲宗亲政,新法(fa)派重(zhong)新得势。绍(shao)圣元年(1094),他上书反对时政,被贬官(guan),出知(zhi)汝州、袁(yuan)州,责(ze)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后又(you)贬循州等地。
崇(chong)宁(ning)三年(1104),苏辙(zhe)在(zai)颍川(chuan)定居,过田园隐(yin)逸生(sheng)活,筑室曰“遗老斋(zhai)”,自(zi)号“颍滨遗老”,以读书著述、默坐(zuo)参禅(shan)为事。
死后追复端(duan)明殿学(xue)士(shi),谥文(wen)定。
文学成就
苏辙(zhe)生平学(xue)问深受其父(fu)兄影响,以儒学(xue)为主,最倾慕孟子而(er)又遍(bian)观百(bai)家。他擅长政(zheng)论(lun)和史论(lun),在政(zheng)论(lun)中纵谈天下(xia)大事,如《新论(lun)》(上)说(shuo)“当今(jin)天下(xia)之(zhi)事,治而(er)不至于安(an),乱而(er)不至于危(wei),纪(ji)纲粗立而(er)不举,无急变而(er)有(you)缓病”,分析(xi)当时政(zheng)局,颇能一(yi)针见血。
《上皇帝书(shu)》说“今世之患,莫急于无财(cai)”,亦切中肯綮。史论(lun)同父(fu)兄一样,针对时弊,古为今用(yong)。
《六国论》评论齐、楚、燕(yan)、赵四国不(bu)能支援前方(fang)的韩(han)、魏,团(tuan)结抗秦,暗喻北宋(song)王朝(chao)前方(fang)受敌而(er)后方(fang)安乐腐(fu)败的现实。
《三国(guo)论(lun)》将刘(liu)备与刘(liu)邦相比(bi),评论(lun)刘(liu)备“智短而勇(yong)不足”,又“不知(zhi)因其所不足以求胜(sheng)”,也(ye)有以古(gu)鉴今的寓意。
苏(su)辙在(zai)(zai)古文写作上也有自己的(de)主张。在(zai)(zai)《上枢密韩太尉(wei)书》中说:“文者,气(qi)之所形(xing)。然文不可以学而(er)能(neng),气(qi)可以养而(er)致。”认为“养气(qi)”既在(zai)(zai)于(yu)内心的(de)修养,但更重要的(de)是依靠广阔的(de)生活阅历。因此(ci)赞扬司马迁“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shan)大川,与燕(yan)赵间豪俊交(jiao)游,故(gu)其文疏荡,颇有奇气(qi)”。
他的文章风(feng)格汪洋澹(dan)泊,也有秀杰深醇之气(qi)。例如《黄州快(kuai)哉(zai)亭记》,融写(xie)景、叙事、抒情、议论于(yu)一炉(lu),于(yu)汪洋澹(dan)泊之中贯(guan)注(zhu)着不(bu)平之气(qi),鲜明地体(ti)现了作者散文的这种风(feng)格。
苏辙的赋(fu)也写得(de)相(xiang)当出色。例如《墨竹赋(fu)》赞美画家文同(tong)的墨竹,把竹子的情态写得(de)细致逼真,富于(yu)诗意。
苏(su)辙写诗(shi)力图追步苏(su)轼(shi),今存诗(shi)作为数也(ye)不(bu)少,但较之苏(su)轼(shi),不(bu)论(lun)思想和才力都要显得逊色。
早年(nian)诗大(da)都写生活琐事,咏(yong)物(wu)写景,与苏轼唱(chang)和之(zhi)作尤多。风格(ge)淳朴无华(hua),文采稍逊。
晚年退居颍川后,对农民生活(huo)了(le)(le)解较(jiao)多(duo),写出了(le)(le)如《秋稼》等反映现实生活(huo)较(jiao)为(wei)深刻的诗。抒写个人生活(huo)感受之作,艺术成(cheng)就也超过早(zao)期。
如《南(nan)斋竹(zhu)》:“幽(you)居一(yi)室(shi)少(shao)尘缘,妻子(zi)相看意自(zi)闲(xian)(xian)。行(xing)到南(nan)窗修竹(zhu)下,□然如见旧(jiu)溪山。”意境(jing)闲(xian)(xian)澹,情趣悠远。苏(su)辙于(yu)诗也自(zi)有主张(zhang)。
他的《诗病五事》以思想内容为衡量(liang)标(biao)准,对李(li)白(bai)(bai)、白(bai)(bai)居易(yi)、韩愈、孟郊等都有讥(ji)评。如说李(li)白(bai)(bai)“华而(er)不实(shi)”,说“唐人工(gong)于(yu)为诗而(er)陋于(yu)闻(wen)道(dao)”,这(zhei)看法在宋代有一定代表性。
苏辙著有《栾城集》,包括《后集》、《三集》,共84卷,有《四部丛刊》影明活字本。又,《栾城应诏集》12卷,有《四部丛刊》影宋钞本
爱上海相关的文章: 苏轼生平及文学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