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二月,南燕贺赖卢、公孙五楼率军挖地道出击晋军,被击败,退回内城。刘裕乘机四面攻城,南燕尚书悦寿打开城门迎降,晋军攻入广固内城。慕容超率数十骑突围而走,被晋军追获,送至建康斩首,南燕亡。
点评:燕(yan)军恃强弃险,慕容超没有(you)采(cai)纳征虏(lu)将(jiang)军公孙五(wu)楼的以险要阻碍敌进,以精兵扰敌粮道(dao)的策略,可见目光之短(duan)浅,南(nan)燕(yan)灭亡也在情理之中。
姓名 |
庙号 |
年号 |
即位 时间 |
即位 年龄 |
在位 年数 |
死时 年龄 |
世系 |
备注 |
西凉世系 |
李暠 |
太祖昭武王 |
庚子、建初 |
407 |
27 |
19 |
45 |
汉族,汉将李广十六世孙,父李昶 |
后凉末,李郜任敦煌太守,400年自称凉公,年号庚子 |
李歆 |
|
嘉兴 |
417 |
|
4 |
|
李郜第二子 |
郜死,即位,420年七月与北凉沮渠蒙逊战于箩泉,兵败被杀 |
李恂 |
|
永建 |
420 |
|
2 |
|
李郜第六子 |
李歆死,恂自立,称凉州刺史,改元永建,次年春,沮渠蒙围敦煌,恂自杀,西凉亡 |
十六国之一。汉族李暠所建。都酒泉(今属甘肃)(一说敦煌)。盛时有今甘肃西部酒泉、敦煌一带,西抵新疆葱岭。历三主,共二十二年。
李暠,世为西州大姓。先祖仕晋为郡守。后凉主吕光时,段业于397年张掖自称凉州牧、建康公,以暠为效谷县令,迁敦煌太守。400年,暠据敦煌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凉公,设官建号,发兵攻下玉门以西诸城,控制了西域,建国西凉。北凉神玺元年(397年),段业自称凉州牧,以李暠为效谷县令,后又升敦煌太守。北凉天玺二年(400年),李暠自称大将军、护羌校尉、秦凉二州牧、凉公,改元庚子,以敦煌为都城,疆域广及西域。405年,改元建初,遣使奉表于晋,并迁都酒泉,与北凉长期争战。
401年,沮渠蒙逊攻杀段业,建北凉。暠常对北凉作战。405年暠迁都酒泉,并徙胡、汉各族两万三千户于酒泉一带,以汉人一万户侨置会稽、广夏二郡,余户分置武威、武兴、张掖三郡。北凉沮渠蒙逊每年进攻,西凉力不能敌,故与其通和立盟。暠安抚境内,敦劝稼穑,但北凉背盟进攻,暠不得不迎战。417年二月暠病死,子李歆继位,继续对北凉作战。420年歆闻沮渠蒙逊南伐西秦,率军三万往攻北凉都城张掖,途中为蒙逊所败;蒙逊杀李歆,进占酒泉。同年九月,歆弟李恂据敦煌称冠军将军 、凉州刺史,改元永建。不久,沮渠蒙逊派军讨伐。421年,北凉军引水灌敦煌,李恂乞降不成,部下投降,李恂遂自杀,敦煌失陷,西凉灭亡。
高昌北凉与伊吾西凉
十六国后期,在西域吐鲁番盆地地区先后出现了两个流亡小朝廷,它们分别是:高昌北凉与伊吾西凉。下面作一简单介绍。
421年,西凉被北凉所灭,422年西凉王室后裔李宝西渡流沙,占据伊吾(今哈密),建立伊吾西凉(又称后西凉),442年投降北魏,李宝为伊吾王。
439年(nian)(nian),北凉(liang)被北魏所灭(mie),440年(nian)(nian)北凉(liang)王室后裔沮渠(qu)无讳西(xi)渡流沙,占据(ju)高昌(chang)(今吐鲁(lu)番),建立高昌(chang)北凉(liang)(又称(cheng)后北凉(liang)),460年(nian)(nian)被柔然所灭(mie)。君主:1 酒泉王 沮渠(qu)无讳 2 河西(xi)王 沮渠(qu)安周。
姓名 |
庙号 |
年号 |
即位 时间 |
即位 年龄 |
在位 年数 |
死时 年龄 |
世系 |
备注 |
夏世系 |
赫连勃勃 |
世祖烈武皇帝 |
龙升、凤翔、昌武、真兴 |
407 |
27 |
19 |
45 |
匈奴人,匈奴右贤王去卑之后,父卫辰 |
其父卫辰入居塞内,被符坚封为西单于,督摄河内西诸部,后为北魏拓跋圭所杀,赫连勃勃投奔后秦姚兴,407年拥兵自立,称天王,大单于,建元龙升 |
赫连昌 |
|
承光 |
425 |
|
4 |
|
勃勃第三子 |
以太子即位,428年被北魏生俘,封秦王,旋杀之 |
赫连定 |
|
胜光 |
428 |
|
4 |
|
勃勃第五子 |
昌被俘,定占据平原,称帝,431年被吐谷浑击败生俘,夏亡 |
胡夏是中国五胡十六国时由匈奴铁弗部首领赫连勃勃所建立的政权。
其实赫连勃勃本不姓赫连,他姓刘,匈奴铁弗部刘卫辰的三儿子。在刘卫辰对拓跋珪的战争失败而惨遭族灭的时候侥幸的逃了出来,并投靠了他父亲的朋友,位于三城(今陕西延安)处的薛干部(《晋书》中为叱干部)的族长太悉佛(《晋书》中为他斗伏)。当然了,刘勃勃之举并没有在薛干部上演一个类似王子复仇之类的童话,在对黄河以南的战略根据地的需求以及部族之间的仇恨的双重驱使下,救援西燕未果的拓跋珪奇袭薛干部,迫使刘勃勃不得不再次的逃往。―――这里在补充一个史料,“叱干他斗伏送勃勃于魏。他斗伏兄子阿利先戍大洛川。闻将送勃勃,驰谏曰:“鸟雀投人,尚宜济免,况勃勃国破家亡,归命于我?纵不能容,犹宜任其所奔。今执而送之,深非仁者之举。”他斗伏惧为魏所责,弗从。阿利潜遣劲勇篡勃勃于路,送于姚兴高平公没奕于,奕于以女妻之。”,是段史料出自《晋书.载记第三十》,和《魏书.帝纪第二》中“先是,卫辰子屈丐奔薛干部,征之不送”,《魏书.列传之八十三》“太悉伏送之姚兴”诸句颇有差异。但如果联想到叱干阿利在其后的胡夏国中身据要职,深的赫连勃勃所信任,则《晋书》的观点似乎更为正确。呜呼,五胡乱华,十六国崛起如白衣苍狗,朝露瞬息,其中史料匮乏区区一册不得以窥之全貌实乃无奈,所幸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也或可寥解胸中之不快了。
在后秦的仕途生涯,对于刘勃勃来说,注定是以冲突而收场。尽管后秦的君主姚兴本人对于刘勃勃相当的喜爱,但是,他的大臣们却并不认为这个流亡者是一个安分守己的落魄公子。姚兴的弟弟姚邕就指出“勃勃天性不仁,难以亲近…勃勃奉上慢,御众残,贪暴无亲,轻为去就,宠之逾分,终为边害。”《晋书.载记第三十》。但是,姚邕的意见却并没有为姚兴所采纳。在为刘勃勃表面所蒙蔽的情况下,姚兴最后给了刘勃勃一个官职,“持节、安北将军、五原公,配以三交五部鲜卑及杂虏二万余落,镇朔方。”而字面上的官爵倒还是其次,最重要的部分在于“配以三交五部鲜卑及杂虏二万余落,镇朔方。”如是字样上,这些在姚兴看微不足道的杂胡势力,最终构筑了刘勃勃崛起的根基。
公元407年,后秦边陲羽翼渐丰的刘勃勃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欲望了,是年五月,借口后秦和他的死敌拓跋魏国缔和是对他的不公为由,刘勃勃正式脱离了姚兴的统治,而同年六月,刘勃勃正式建国,国号为大夏。这个国号按刘勃勃的本意是追究自自己的先祖匈奴夏后氏,但是,正如我们所知道的,这个时候归附与刘勃勃的,已经不在是保留着当初纯正的血统的匈奴了,甚至连“胡父鲜卑母”的铁弗部都算不上,只是“三交五部鲜卑及杂虏二万余落”的民族杂烩而已―――这个称呼或者略带感情色彩,不过暂时我找不到更好的
比喻了―――,因此,在更多的时候,刘勃勃的夏国被称呼为胡夏国。
而在立国之后,刘勃勃的名字有了变化,《魏书.列传之八十三》中认为“屈孑耻姓铁弗,遂改为赫连氏,自云徽赫与天连;又号其支庶为铁伐氏,云其宗族刚锐如铁,皆堪伐人。”―――而网友cinason则引文认为“关于‘赫连’名称的解释,汉语记载的‘徽赫实与天连’当然是附会之说,但从中也透露出‘赫连’的本义当与‘天’有关;胡语的‘祁连’、‘撑犁’等指‘天’的词与之音近;而‘胡者,天之骄子也’,单于的全称即含‘天子’之义,由此可见,改用‘赫连’的称号为姓也是恢复古老匈奴传统的一种象征。”我没有见过引文的来源,这里姑且做一个注解。
但是,赫连勃勃的胡夏国却和同时期的若干个国家有一个很大的区别,这个国家在建国的时候,非但是没有一丝一毫的固定疆土可言,而在建国的初期,它的创建者也并不热衷于开疆廓土这些在立国者看来是及其自然以及稀松平常的事情。在赫连勃勃的带领下,初生的胡夏国的百官以及她所谓的子民们,几乎是以一种全民皆兵的状况,在后秦的疆土上肆意的掠夺。
对于这种情况,赫连勃勃的大臣们也有看不过去的,有人就如此上书“陛下将欲经营宇内,南取长安,宜先固根本,使人心有所凭系,然后大业可成。高平险固,山川沃饶,可以都也。”但是,面对这样的建议,赫连勃勃却一笑了之,并回复道“卿徒知其一,未知其二。吾大业草创,众旅未多,姚兴亦一时之雄,关中未可图也。且其诸镇用命,我若专固一城,彼必并力于我,众非其敌,亡可立待。吾以云骑风驰,出其不意,救前则击其后,救后则击其前,使彼疲于奔命,我则游食自若,不及十年,岭北、河东尽我有也。待姚兴死后,徐取长安。姚泓凡弱小儿,擒之方略,已在吾计中矣。昔轩辕氏亦迁居无常二十余年,岂独我乎!”《晋书.载记第三十》,这段文字真是对游击战术的高度概括,就是用在今时今日,也毫不为过。《晋书》能保留此段文字,真是一大快事。
其实赫连勃勃设计出这样的一个战术方针,其实也是事出无奈更多一点吧。从他后来建立统万城来看,他对于根据地还是有着相当严肃的认识的,而之所以在现阶段并没有一个严谨的国土计划,前面文字固然是条件之一,而另外一个,恐怕也和他目前的手下情况有所关系。从上文我们可以知道,赫连勃勃现在所拥有的兵力,是以游牧民族为主体的,而如果用这些游牧民族来和已经在城防上具有相当的水准的后秦部队打一场堂堂正正之战的话,即便是孙武在世,只怕也只有失败一途吧。舍己短而扬己长,赫连勃勃不愧是一代名将。
采用这样的游击战术的胡夏军,很快的就让拥城自重的后秦尝到了苦头。甚至到了“岭北诸城门不昼启”的程度,就连后秦皇帝的姚兴,这个曾经击败前秦苻登的名将也对此无能为力,面对形如鬼魅,无可下手的胡夏军,只能哀叹自己没能早点采纳姚邕的意见。
面对后秦的坚壁清野,缺乏攻城实力的赫连勃勃把目光暂时的投向了西部的又一个力量,也就是前文提到过的鲜卑的一个苗裔部族秃发部所建立的南凉。秃发一部,按《魏书.列传八十七》的说法是“鲜卑秃发乌孤,八世祖匹孤自塞北迁于河西。其地东至麦田、牵屯,西到湿罗,南至浇河,北接大漠。”此说法同《晋书.载记第二十六》,由是可见秃发一族和拓跋一族的血缘亲近程度。而“秃发”这个姓氏的来源也很有意思,按《晋书》的说法是“寿阗立。初,寿阗之在孕,母胡掖氏因寝而产于被中,鲜卑谓被为‘秃发’”。但是,和同为鲜卑一族的慕容以及拓跋两部不同的是,秃发部尽管上位者多仰慕中华文化并有极高的造诣,在社会的组织结构乃至政治体系上,秃发部却还是原始的很。这一点,南凉自己也明白的很,南凉的大臣就有过一段这样的评价“昔我先君肇自幽、朔,被发左衽,无冠冕之义,迁徙不常,无城邑之制,用能中分天下,威振殊境。今建大号,诚顺天心。然宁居乐士,非贻厥之规;仓府粟帛,生敌人之志。且首兵始号,事必无成,陈胜、项籍,前鉴不远。宜置晋人于诸城,劝课农桑,以供军国之用,我则习战法以诛未宾。若东西有变,长算以縻之;如其敌强于我,徙而以避其锋,不亦善乎!”《晋书.载记第二十六》,这段话在《晋书》中被认为是出自秃发利鹿孤的部将鍮勿仑之口,但也有说法是秃发利鹿孤的弟弟,也就是后来成为南凉的国王的秃发傉檀所说的。这段话我以为史料价值相当的重要,是研究南凉当时的社会的组成结构的极好材料。
赫连勃勃在缺乏可以支持军队运转―――这个时候的胡夏国,我以为仅仅只是抱有国名和一个粗糙的官爵体制,并没有任何可以支持国家机器正常运作的自我资源―――下,以秃发傉檀不同意和亲为名,将战火点向了已经安逸了许久的南凉。
面对如虎如狼一样的胡夏军,南凉军顿时失去了阵脚。事实上,这几年南凉被经营的有声有色,主要还是要归功于南凉此时的君主秃发傉檀。此人如果从外交上来看,就是夸称十六国时代的第一高手,也并不为过。兵不刃血而取西凉重镇姑臧,实在是第一流的杰作。但是,如果从军事才干而言,则秃发傉檀连中流只怕也是勉强的很。而如此秃发傉檀,面对堪称第一流战将的赫连勃勃,后果可想而知了。初战,赫连勃勃率骑二万,自杨非至于支阳三百余里,杀伤南凉将士万余人,驱掠二万七千口、牛马羊数十万。次战,赫连勃勃面对秃发傉檀的亲自出击,在自己被射伤的情况下,率领胡夏军逆境而上,奋战八十余里,杀伤南凉万人,斩大将十余人。而这还不算,按《晋书.载记第三十》的说法,“以为京观,号‘髑髅台’,还于岭北”。―――关于胡夏国的“骷髅台”,还有一个说法见《魏书.列传八十三》“及裕擒泓,留子义真守长安,屈孑伐之,大破义真,积人头为京观,号曰“髑髅台”。”看来赫连勃勃之凶名,南北都有风闻。
有了南凉的资源,赫连勃勃得以从容继续他的既有战略―――赫连勃勃的初期游击战术,可以说是针对自身不完善点的一个最好的修正,而让他真正可以在战略层面上考虑灭后秦问题的,则是在他获得了后秦的镇北参军王买德之后,此人真正将赫连勃勃的天才战术和胡夏国的存亡大战略结合在了一起,采用了持久战略,逐渐的改变着两方的力量对比―――不断的消耗着后秦的实力。这样下去往复数次,曾经为中原一大国,以宗主国的身份支配着凉州各小国的后秦终于在这样的持续性失血中被消耗的一干二二净,这也最终导致了它在其后不久为刘裕所灭―――关于它如何被灭的,可以参考《南北志―――南朝篇》。
在根基差不多稳下来了之后,赫连勃勃终于决定认真考虑一下建都问题了。公元413年,也就胡夏国建立之后的第六年,赫连勃勃征伐民众十余万众,在今天的陕西靖边县红搀界公社白城子附近以当初救他出生天的叱干阿利为总监,筑起了一座坚城。而这个城市,其建造过程是相当的血腥和残忍的,《晋书.载记三十》称“乃蒸土筑城,锥入一寸,即杀作者而并筑之”。这个城市的名字,根据赫连勃勃本人的看法是“朕方统一天下,君临万邦,可以统万为名。”名为统万城。
同时重用后秦降将(jiang)王买德为谋士,设(she)置百官、衙(ya)署,建立健全(quan)国(guo)家制度,图谋发展。赫(he)(he)(he)连(lian)(lian)(lian)(lian)勃(bo)(bo)(bo)(bo)(bo)勃(bo)(bo)(bo)(bo)(bo)生性残暴,草菅人命(ming),杀(sha)戮无度。凡(fan)造兵器完成后必杀(sha)工匠,死者(zhe)数千;经常自(zi)立城头,手执弓剑,见不顺眼者(zhe),辄杀(sha)之,臣下(xia)(xia)进谏,视为诽(fei)谤,先割舌(she)头而后杀(sha)头。公元(yuan)417年(nian)(nian)(nian)东(dong)(dong)晋(jin)围(wei)长安,后秦姚泓投降国(guo)亡(wang)。赫(he)(he)(he)连(lian)(lian)(lian)(lian)勃(bo)(bo)(bo)(bo)(bo)勃(bo)(bo)(bo)(bo)(bo)乘晋(jin)军(jun)(jun)刘(liu)裕还军(jun)(jun)东(dong)(dong)返时,南下(xia)(xia)关(guan)中(zhong),占领长安。公元(yuan)418年(nian)(nian)(nian)即(ji)帝(di)位(wei)于(yu)霸上,改元(yuan)昌(chang)(chang)武(wu)(wu),又改为真兴,仍定都(dou)统万(wan)城,长安为南都(dou),命(ming)太(tai)子(zi)赫(he)(he)(he)连(lian)(lian)(lian)(lian)璝(gui)镇守,赫(he)(he)(he)连(lian)(lian)(lian)(lian)璝(gui)为“领大(da)将(jiang)军(jun)(jun),雍州(zhou)牧(mu)、录南台(tai)尚书”等。后来赫(he)(he)(he)连(lian)(lian)(lian)(lian)勃(bo)(bo)(bo)(bo)(bo)勃(bo)(bo)(bo)(bo)(bo)厌恶太(tai)子(zi),想废掉(diao)赫(he)(he)(he)连(lian)(lian)(lian)(lian)璝(gui)另立太(tai)子(zi),赫(he)(he)(he)连(lian)(lian)(lian)(lian)璝(gui)得知后起兵反,被(bei)其弟赫(he)(he)(he)连(lian)(lian)(lian)(lian)昌(chang)(chang)所杀(sha)。于(yu)是(shi)赫(he)(he)(he)连(lian)(lian)(lian)(lian)勃(bo)(bo)(bo)(bo)(bo)勃(bo)(bo)(bo)(bo)(bo)改立赫(he)(he)(he)连(lian)(lian)(lian)(lian)昌(chang)(chang)为太(tai)子(zi)。公元(yuan)425年(nian)(nian)(nian)赫(he)(he)(he)连(lian)(lian)(lian)(lian)勃(bo)(bo)(bo)(bo)(bo)勃(bo)(bo)(bo)(bo)(bo)病(bing)死,谥武(wu)(wu)烈皇(huang)帝(di),庙(miao)号世祖,葬(zang)嘉平陵。赫(he)(he)(he)连(lian)(lian)(lian)(lian)昌(chang)(chang)继位(wei)。426年(nian)(nian)(nian)(宋元(yuan)嘉三(san)年(nian)(nian)(nian),北(bei)(bei)魏始光三(san)年(nian)(nian)(nian)),北(bei)(bei)魏围(wei)统万(wan),夺取长安;次(ci)年(nian)(nian)(nian)攻下(xia)(xia)统万(wan)。夏(xia)的残余势力(li)在关(guan)中(zhong)和陇东(dong)(dong)与北(bei)(bei)魏争(zheng)夺,431年(nian)(nian)(nian)还趁(chen)机灭(mie)了西(xi)(xi)秦,但终于(yu)无力(li)对抗,夏(xia)主赫(he)(he)(he)连(lian)(lian)(lian)(lian)定西(xi)(xi)迁河西(xi)(xi),途中(zhong)被(bei)吐谷浑(hun)袭(xi)俘,夏(xia)亡(wang)。
姓名 |
庙号 |
年号 |
即位 时间 |
即位 年龄 |
在位 年数 |
死时 年龄 |
世系 |
备注 |
北燕世系 |
高云 |
|
正始 |
407 |
|
3 |
|
高句丽王族,慕容宝收以为养子,赐姓慕容 |
407年,后燕禁卫军将领冯跋杀燕帝慕容熙,立慕容云(高云)为主,为其宠臣离班所杀 |
冯跋 |
太祖文成皇帝 |
太平 |
409 |
|
22 |
|
长乐信都人,汉族 |
高云被杀,冯跋平定变乱,称天王 |
冯宏 |
昭成 皇帝 |
太平、太兴 |
430 |
|
7 |
|
冯跋弟 |
冯跋病死,宏尽杀跋诸子,乃自立,436年为北魏所杀,宏走死高丽 |
十六国之一。第一代皇帝是高句丽人高云,实际的建立者是鲜卑化的汉人冯跋。都龙城(今辽宁朝阳)。盛时有今辽宁西南部和河北东北部。历二主,共二十八年。 冯跋(?~430),字文起,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县)人。父冯安,慕容永时仕西燕为将军。西燕亡,冯跋东徙龙城,为后燕禁卫军将领。
慕容熙荒淫无道,407年四月,冯跋等杀慕容熙,拥立后燕主慕容宝养子慕容云(即高云)为主。高云称天王,以冯跋为使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掌军国大权。409年十月,云被其宠臣离班等所杀,冯跋又杀离班等,自称燕天王,仍以燕为国号,都龙城,史称北燕。430年九月,冯跋病死,其弟冯弘杀跋诸子自立。冯弘之世,北魏连年进攻,掠徙北燕民户。435年,冯弘遣使请高句丽出兵迎弘。436年四月,北魏大军又攻龙城。五月,冯弘在高句丽军保护下率龙城百姓东渡辽水,奔高句丽。北魏军入占龙城,北燕亡。
北燕“大司马章”鎏金铜印 辽宁北票冯素弗墓出土
冯(feng)跋统治(zhi)时,能留(liu)心政(zheng)(zheng)事(shi),革除后(hou)燕苛(ke)政(zheng)(zheng),简省赋役(yi),奖励农桑,惩(cheng)治(zhi)贪污,社会较为(wei)安定,有利于农业生(sheng)产(chan)的恢复(fu)和发展。又建立太学(xue),选派(pai)二千石以下子弟入学(xue)读书,培养统治(zhi)人才。除以州郡治(zhi)民(min)之外,还以太子冯(feng)永领大单于,置(zhi)前后(hou)左右(you)四辅(fu),推行胡、汉分治(zhi)政(zheng)(zheng)策。冯(feng)跋、冯(feng)弘(hong)都曾派(pai)遣(qian)使(shi)者到(dao)江(jiang)南,当时南朝(chao)称北燕为(wei)黄龙国
姓名 |
庙号 |
年号 |
即位 时间 |
即位 年龄 |
在位 年数 |
死时 年龄 |
世系 |
备注 |
北凉世系 |
沮渠蒙逊 |
太祖武宣王 |
永安、玄始、承玄、义和 |
401 |
34 |
33 |
66 |
临松卢水人,匈奴族沮渠部,先世世为沮渠部酋豪 |
397年起兵反后凉吕光,拥后凉建慷康太守段业为凉州牧,建康公,401年杀段业而自立,称张掖公,都张掖,412年占姑臧,称河西王,421年灭西凉,据有凉州全境 |
沮渠牧健 |
哀王 |
永和 |
433 |
|
7 |
|
蒙逊第三子 |
蒙逊死,牧健以皇太子即位,439年,魏师来伐,势穷请降,被杀,北凉亡 |
北凉(401~439)十六国之一。卢水胡(或作匈奴族)酋长沮渠蒙逊所建。都张掖(今属甘肃)。盛时有今甘肃西部及青海、宁夏、新疆各一部。397年后凉进攻西秦战败,吕光杀死从征的部下沮渠罗仇兄弟,罗仇侄蒙逊以会葬为名,与诸部结盟起兵反抗吕光,并与从兄男成推后凉建康(今甘肃高台西北)太守段业为凉州牧、建康公 。399年段业入据张掖,自称凉王。401年段业杀男成,蒙逊以此起兵 ,攻破张掖,杀段业,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张掖公 ,建国北凉。412年十月蒙逊迁都姑臧,称河西王。421年蒙逊灭西凉。433年四月,蒙逊死,子牧犍(亦作茂虔)继位。439 年北魏大军围攻姑臧,牧犍出降,北凉亡。蒙逊弟无讳等率残余势力西走,后立国于高昌 ,460年为柔然所灭。北凉沮渠氏联合境内汉族大姓势力,以郡县方式管理人民,征发赋役。又大兴佛教,译经造像。还不时与刘宋互通使节,使河西与江南的文化交流得以继续保持。
详细历史传记
北凉王朝是十六国时期京兆(今陕西西安)汉族人段业建立的。段业生年及身世不祥,虽为北凉的开国之君,但史书中没有传记。在《晋书 北凉载记 沮渠蒙逊传》所附《段业》中,只记述了段业:从小“博涉史传,有尺牍之才,为杜进(前秦将军,随吕光征西域)之记室(掌管文书),从征塞表,儒素长者”。但他“素无权略,威禁不行,群下擅命;尤信卜筮、谶记、巫觋、征祥,故为奸佞所误”。的之言片语。杜进随吕光征西域时,段业也随同前往。后被吕光发现,调到元帅大营升授他为“著作郎”,以后,吕光的文件、告示,皆出自段业之手。386年,吕光建后凉称帝后,段业历任尚书、建康(今甘肃高台)太守。397年2月,吕光因西秦乞伏乾归出尔反尔,数度叛离,决定出兵消灭他。吕光派他的庶长子、太原公吕篡攻克金城(今甘肃兰州),弟弟天水公吕延带着大将、沮渠部落酋长沮渠罗仇、沮渠麹粥兄弟攻克临洮、武始、河关,后因吕延麻痹轻敌,兵败被杀,凉军被迫撤退。吕光埋怨沮渠罗仇、沮渠麹粥护卫不力,以败军之罪杀了沮渠罗仇、沮渠麹粥二兄弟。
沮渠部是匈奴的一支,其先祖世为匈奴左沮渠王,他们以部落为姓。东汉时,因初居卢水(今青海西宁)一带,又称卢水胡。三国时向南扩展到今四川北部,一部分则居于今甘肃武威附近,原以游牧为业,后部分改为农耕。385年,吕光征西域班师回朝途中,沮渠罗仇归附了后凉,被吕光任命为西平太守,建忠将军、尚书。沮渠麹粥被命为三河太守。沮渠罗仇被杀后,沮渠罗仇的侄儿,时任沮渠部落酋长,在当时后凉建康太守段业部下为将的聚渠蒙逊,在二位伯父的灵柩运回故乡临松(今甘肃肃南县)安葬之日,乡亲好友与诸部落一万多人参加,沮渠蒙逊当众大哭道:“吕王昏耄,荒虐无道,岂可不上继先祖安时之志,使二父怀恨黄泉”?在场众亲友听了,无不痛恨吕光。于是,沮渠蒙逊与众盟誓,共讨吕光。一旬之间,就有一万多人前来投奔。从此,沮渠蒙逊起家,他率领队伍左冲右突攻陷临松,斩杀了吕光的中田护军马邃和临松令井祥,屯兵于金山。沮渠蒙逊的堂兄,时任后凉晋昌太守的沮渠男成也起兵响应。率部进军建康,劝说建康太守段业起兵反凉。段业素与吕光的尚书王祥、侍中房咎等权臣不睦,这次出任建康太守就是被他们所排挤,段业怕以后被他们所害,于是同意举旗起义。沮渠蒙逊知道后,也由临松率部来归,与段业,沮渠南成和兵一处,兵力大大加强。因为沮渠男成、沮渠蒙逊年纪尚轻、职爵也低,于是二人共推段业为盟主。397年5月,段业自称大都督、龙骧大将军、凉州牧、建康公,建元神玺,建都骆驼城(今甘肃高台县南22公里处)。399年2月,段业改称凉王,迁都鹿得城(今甘肃张掖西北十五公里处),改元天玺。因张掖在河西四郡之北,故史称北凉。
段业称王后,任沮渠蒙逊为张掖太守、临池公、尚书左丞;任沮渠南成为辅国将军,负责军国大事。段业同沮渠蒙逊虽然是君臣关系,但沮渠蒙逊并不买段业的帐,因为北凉的军政大权都掌握在沮渠蒙逊兄弟手中。这样,段业当然很不满意,于是他们君臣之间貌合神离,同床异梦。因为沮渠蒙逊感到夺取北凉政权的时机还不成熟,又怕遭到段业的暗算。401年,沮渠蒙逊主动要求去安西当(今甘肃敦煌东北)太守,以等待时机。段业觉得沮渠蒙逊离开张掖再好不过,于是十分痛快的答应了他的要求。离开张掖前,沮渠蒙逊绞尽脑汁地想出一个极其阴险的夺权方案。五月的一天,沮渠蒙逊向沮渠男成告别,并约好时间一同去兰门山祭祖,然后,派自己的亲信许咸密报段业,说沮渠南成准备借祭山之机发动叛乱。过了几天,沮渠男成果然向段业禀报说,要与兄弟到兰门山祭祖,途中被段业预先埋伏好的士兵捕杀。沮渠男成一死,沮渠蒙逊泣不成声的对部下说:“男成对北凉无限忠诚,如果没有男成,段业能有今天的基业吗?可段业却无辜把他杀害,难道诸位就不能为他报仇吗?况且凉州现在兵荒马乱,段业能收拾这个烂摊子吗”?沮渠男成平时很得人心,诸部将都愿意为他报仇。所以,沮渠蒙逊很快就拉起了一支一万多人的队伍,起兵攻打段业,附近的羌、胡也纷纷响应,段业身边的兵将也大都投降了沮渠蒙逊。沮渠蒙逊很快就攻下了张掖城,抓住了段业。段业对沮渠蒙逊哀求说:“我现在孤身一人,希望你给我留条活路,让我回家同妻子团聚”。沮渠蒙逊不容分说,马上下令让士兵杀死了段业。段业自开国到被杀共在位四年。
段业死后,沮渠蒙逊的部将梁中庸等人,推举沮渠蒙逊为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张掖公,改元永安。即位之初,沮渠蒙逊感到国力不够强大,比较注意同周围邻国建立和睦关系,以避免争端。即位当年,沮渠蒙逊就称藩于后秦,被姚兴任命为河州刺史,封西海候。沮渠蒙逊还把儿子沮渠奚念送到南凉作人质,以求和平。但南凉国主秃发利鹿孤以奚念年龄太小为借口,故意刁难,指名要沮渠蒙逊的弟弟、沮渠蒙逊的得力助手,时任建忠将军、都谷候沮渠挐为人质,沮渠蒙逊被迫答应,但对南凉一直耿耿于怀。410年,沮渠蒙逊自感羽毛丰满,亲率三万大军攻击南凉,迫使南凉国主秃发傉檀迁都乐都,沮渠蒙逊夺取了南凉国都姑臧。412年11月,沮渠蒙逊由张掖迁都至姑臧,改称河西王,改元玄始。南凉秃发傉檀不甘心失败,于413年再次进攻北凉,结果又以失败告终,还被沮渠蒙逊追到乐都城下,迫使南凉以太尉俱延为人质求和。沮渠蒙逊在征伐南凉的同时,也向西凉用兵。410年,沮渠蒙逊在马庙打败了西凉太子李歆;418年9月,又派兵抢割了西凉的庄稼。420年,沮渠蒙逊想消灭西凉,便使出一计,七月,他声称要攻打西秦的浩台,到浩台后,又偷偷把队伍拉回川岩。西凉国主李歆见有机可乘,,便带领三万兵马去袭击北凉的国都张掖,到了杜渎涧时,遭到了沮渠蒙逊的埋伏,西凉全军覆没。421年3月,沮渠蒙逊灭掉了西凉,占领了整个凉州地区。433年4月,沮渠蒙逊病重,奄奄一息的时候,他对三儿子沮渠牧犍说:“我已经答应把你妹妹兴平公主送到北魏后宫,他们已经来人迎娶。我将告别人世,就不能为你妹妹送行了。你为我办理完丧事以后,抓紧时间把她送给拓跋焘”。第二天,沮渠蒙逊就停止了呼吸。沮渠牧犍即位后,为父亲办理完丧事,就把还在悲痛之中的兴平公主嫁给了拓跋焘。拓跋焘十分高兴,把兴平公主封为右昭仪,并派宁西将军李顺到北凉封沮渠牧犍为都督凉、沙、河三州西域羌戎诸军事,车骑将军,凉州刺史,并加号为河西王。
沮渠牧犍,字茂虔,自幼酷爱学习,对有学问的人非常尊重。即位以后,他把西北地区的文化名人阚驷逊、张湛、所敞、阴兴、宋钦、赵柔、程骏、程弘等人请到国都,或把他们提拔到显要位置,或让他们主持太学,或让他们辅导太子学习。北凉由于处于丝绸之路通道,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所以很受北魏的重视,因而沮渠牧犍也颇受拓跋焘的青睐。但作为一个国君,最讨厌受别人的摆布。沮渠牧犍表面上对北魏很谦恭,内心却有自己的打算,北魏强大,南朝刘宋也不弱,脚踏两只船总比受北魏一家摆布要好得多。于是他派人出使建康(今江苏南京),与刘宋也建立了外交关系,宋文帝刘义也封沮渠牧犍为:都督凉秦等四州诸军事、征西大将军、凉州刺史、河西王。这样,沮渠牧犍成了南北两朝天子同时承认的藩王。沮渠牧犍把河西的一些书籍送给刘宋,也从刘宋那里得到了几十种书籍。沮渠牧犍还在柔然和西域的一些部落中败坏北魏的名声,挑拨这些国家与北魏的关系。沮渠牧犍对他们说:“北魏已经衰落不堪,现在天下为我独强,以后再有北魏使者到了你们国家,不用再理会他们”。西域的一些国家不明真相,信以为真,开始与北魏貌合神离。
437年春天,拓跋焘对大臣们说:“这几年我们同西域的许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些国家对我们很有诚意,经常向我们朝贡。为了保证我们之间的道路畅通无阻,有必要把北凉牢牢地掌握在我们手中。三年前,北凉的兴平公主成了我的右昭仪,从此以后,我们同北凉的关系更加密切了。现在我想把武威公主嫁给沮渠牧犍,让她督促牧犍永远实行亲魏政策”。大臣们听罢,异口同声地说:“妙计,妙计”!当天下午,拓跋焘就把妹妹武威公主叫到跟前,向她详细说明了派他到北凉的用意。武威公主先是沉默不语,过了许久才勉强地点头表示同意。和亲自古以来就是君主们的一种重要政治手段,武威公主是个细心人,她非常理解哥哥的用心。临出发前,她到了大臣李顺家中,向他询问河西的具体情况。李顺曾十二次出使凉州,对河西的山川形胜,风土人情,了如指掌,于是便绘声绘色地向武威公主作了描述。这年秋天,武威公主嫁到了北凉。沮渠牧犍受宠若惊,。武威公主被封为皇后。沮渠蒙牧犍还特地派宰相宋繇向北魏奉献了五百匹良马,五百斤黄金,并同时请示对武威公主的称谓问题。经过北魏大臣们的反复讨论,最后一致认为,按照礼仪,母以子贵,妻从夫爵,沮渠牧犍的母亲应称河西国太后,武威公主在北凉称王后,在北魏则称公主。沮渠牧犍原本有皇后,他的皇后是西凉国主李暠的女儿李敬爱。420年7月,西凉国都被北凉攻陷,李公主和母亲尹氏成了北凉的俘虏,被押送到姑臧。北凉国君沮渠蒙逊在与李公主母女交谈之后,发现李太后是一位爱国之心和忧患意识都很强烈的女姓,李公主又是一位十分娇艳的豆蔻少女,便赦免了她们母女。后李公主多次到沮渠蒙逊处谢恩。一次,太子沮渠牧犍在父皇处见到李公主,深为他的姿色倾倒,主动提出把她召进太子宫,李公主成了王太妃。沮渠牧犍继位后,李公主升为皇后。武威公主的到来,给李皇后带来无限的悲伤和痛苦。李皇后深知,沮渠牧犍为了北凉政权的稳定会不顾一切的依靠北魏,为了争取主动,免去难看,李皇后征得沮渠牧犍的同意后,于同年年底和母亲一起回到了酒泉。
武威公主刚到北凉时,沮渠牧犍出于对他心目中大国的敬畏,对公主比较敬重和体贴,但时隔不久,他和嫂子李氏勾搭成奸,冷落了武威公主。武威公主察觉后,把沮渠牧犍骂了个狗血喷头。适得其反,这顿臭骂反而使沮渠牧犍产生了逆反心理,与李氏打得更加火热。李氏非常了解武威公主的品性,料到他不会骂过了事,于是于439年3月,将毒药放入武威公主的饭中。不知是李氏放的毒药失效,还是放的毒药量不够,总之武威公主吃后总是呕吐,脸色蜡黄,并没有危及到生命。武威公主被毒的消息传到平城(今山西大同),拓跋焘立即派御医带着药物火速赶到姑臧,为公主精心治疗,同时命令沮渠牧犍立即交出李氏送到平城。沮渠牧犍这时已与李氏达到了如胶似漆的地步,怎么也舍不得将她送到平城,于是便把李氏送到酒泉居住。拓跋焘忍无可忍,很快就罗列了沮渠牧犍的十二条罪状,出兵北凉。439年8月,拓跋焘达到姑臧城下,喝令沮渠牧犍投降。沮渠牧犍这时已向柔然(柔然:也称柔蠕、蠕蠕、芮芮、茹茹等,该族核心部落首领郁久闾氏源出东胡中鲜卑的后裔。其语言风俗与早期拓跋鲜卑同,公元四世纪初,车鹿会始有部众,自号柔然,意为聪明、贤明。六传至郁久闾社仑,兼并了敕勒各部及匈奴残众,建立了部落联盟,郁久闾社仑称豆代可汗。疆域有东起辽东半岛,西至焉耆,南北包括大漠南北,存在153年。柔然王朝略)求救,估计援兵很快就到,所以根本就不理会拓跋焘。但是,沮渠牧犍的侄子沮渠万年却认清了形势,出城向北魏投降。姑臧也随即被攻破,沮渠牧犍率文武百官五千人投降,姑臧百姓二十余万人和府库中的无数珍宝尽归北魏。沮渠牧犍被送到平城,因为他是武威公主的丈夫,仍能受到拓跋焘的礼宾待遇。沮渠牧犍反思自己对武威公主的言行,极其痛心的哀求武威公主原谅他。武威公主顾念夫妻之情,况且他们还有一个女儿,便同意与他和好。然而,公主和一个亡国之君生活在一起,虽然夫妻合美,相敬如宾,实际上沮渠牧犍已是一个囚犯,身不由己了,而且随时都有丢掉性命的危险。447年1月,有人告发沮渠牧犍和北凉的遗臣遗民勾勾搭搭,同时还在他家搜出了毒药,沮渠牧犍父子曾经用毒药毒死过数以百计的无辜者。为此,拓跋焘盛怒之下让太常卿崔浩给沮渠牧犍送去一张赐死的诏书。崔浩宣读完诏书后,沮渠牧犍紧握武威公主的手,相对无言,过了许久,沮渠牧犍扭头走进另一间房子自杀了。拓跋焘以王礼将沮渠牧犍葬于平城郊外。
439年,拓跋焘攻下姑臧后,又派镇南将军奚眷进攻酒泉。时任沙州刺史、酒泉太守,沮渠牧犍的弟弟沮渠无讳料定自己不是北魏的对手,便撤离酒泉,投奔高昌。半年之后,沮渠无讳又带兵夺回酒泉。这时的北魏正准备向江南用兵,无暇顾及河西地区,便把沮渠无讳封为酒泉王。但是,沮渠无讳不但不对北魏感恩戴德,反而想收复北凉的失地,这下可激怒了北魏,441年4月,拓跋焘派奚眷进攻酒泉,奚眷把酒泉包围了半年之久。城中的粮食已全部吃光,一万多人活活饿死,酒泉终于被攻破。沮渠无讳承酒泉被攻陷的混乱之际逃出城外,渡过流沙,投奔占据了鄯善的弟弟沮渠安周。442年9月又占据了高昌为都,改元承平元年,被宋文帝刘义封为凉州刺史、河西王。444年6月,沮渠无讳病死,他的弟弟沮渠安周继位。沮渠安周初为屋兰县侯,乐都太守。439年,拓跋焘攻下姑臧后,又派镇北将军封沓攻取乐都,沮渠安周逃奔吐谷浑(吐谷浑:十六国时活跃在今青海、甘肃及四川部分地区鲜卑慕容氏的一支,首领曰吐谷浑,故族名、国号也称吐谷浑。都城设在今青海湖西,兴海县东南,唐乃亥乡龙曲沟东的伏俟城。曾一度占据鄯善、和田一带。吐谷浑王朝略)。440年2月,沮渠无讳夺回酒泉,沮渠安周才返回酒泉。441年,沮渠安周奉哥哥之命攻打鄯善,结果大败而归,后乘鄯善国内乱之机占领了鄯善,被刘宋封为西域戎己校尉、凉州刺史、河西王。460年,柔然攻占高昌时被杀,北凉灭亡。
北凉自段业397年(nian)开国至(zhi)(zhi)439年(nian)降魏计四十三(san)(san)年(nian);沮渠(qu)无讳440年(nian)被封(feng)酒(jiu)泉王至(zhi)(zhi)沮渠(qu)安(an)周460年(nian)被柔然(ran)所(suo)杀计二十年(nian)。北凉共(gong)历(li)五主,六十三(san)(san)年(nian)。
姓名 |
庙号 |
即位 时间 |
在位 年数 |
世系 |
备注 |
冉魏世系 |
冉闵 |
平帝
|
350 |
3 |
父瞻原属乞活军,为石虎养孙 |
汉族,民族英雄。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内黄人(今河南内黄西北),是中国五胡十六国时期冉魏的开国君主。 冉闵(ran min)为今人所广为知闻是屠杀胡人的命令,即杀胡令。他是拯救了汉族的民族英雄,亦以勇猛著称,被列为中国古代十大勇将之一。 |
冉智 |
惠帝 |
352 |
0 |
平帝幼子,母董皇后。 |
|
十六国时期汉族冉闵所建政权。都邺城(见邺)。历二主三年,冉闵为平帝,其子冉智为惠帝。不在十六国数之内。
冉闵为石虎养孙,改姓名石闵,是石赵统治集团中较重要的将领,以勇敢善战著称。349年石虎死,诸子争立,互相残杀,闵乘后赵政局混乱,又得大司马李农之助,于350年正月杀石鉴,自称皇帝,国号大魏。复姓冉氏,仍都邺城,史称冉魏。石鉴死后,石祇(石虎子)据襄国称帝,联合羌酋姚弋仲和鲜卑族前燕慕容儁,与冉闵常相攻伐。351年石祇为其部将刘显所杀。352年闵攻破襄国,杀刘显,消灭了后赵的残余势力。其时,慕容儁势力渐盛,南下冀州,冉闵率军抵抗,兵败被俘,前燕军攻入邺城,冉魏亡。
冉闵在建立魏国的过程中对胡羯不论贵贱、男女、老少一律诛杀,共死二十余万人。冉魏建立后,立即与东晋政府联系,请求派兵共同讨伐胡人;又清定九流,实行九品官人法(见九品中正制),以争取汉族地主阶级的支持。在经济上,开仓散粮,以求得百姓的拥护。在军事上,竭力与后赵残余势力石祇、羌酋姚弋仲、前燕慕容儁争衡。由于残酷的民族仇杀和连绵的战争,加之饥馑,先前被迁到冀州、司州的胡汉各族人民数百余万各还本土,路上互相杀掠,饥疫死亡甚众。冉魏辖地渐小,人口锐减,农业生产陷于停顿,于352年终为前燕所灭。
说明:冉闵对羯人报复的原因
留在北方的人命运很悲惨。凶奴、羯等族军队所到之处,屠城掠地千里。(如《晋阳秋》残本所称的“胡皇”石勒一次就屠杀百姓数十万,诸晋史中也有大量屠杀记录,屠杀在数个州开展)石勒其子石虎更加残暴。他跟一条毒蛇一样,脑筋里只有三件事,一是淫欲,二是杀戮,三是享乐。
石虎发男女十六万,运土筑华林苑及长墙于邺北。时逢暴雨,漳水水涨,死者数万人;他已有多处宫殿,还不满足,又驱汉丁四十余万营洛阳、长安二宫,造成尸积原野;修林苑甲兵,五十万人造甲,十七万人造船,死亡超过三分之二;夺汉女五万入后宫肆意变态凌杀污辱之行,其间由于负妇义夫的反抗,死者不计其数;从长安--到洛阳--再到邺城,成汉的使者见到沿途树上挂满上吊自杀的人,城墙上挂满汉人人头,尸骨则被做成“尸观”,恐吓世人,数万反抗将士的尸体被弃之荒野喂兽;血腥屠杀和残酷的民族压迫,北方汉人锐减至六七百万,造成赤地千里的景象;人口的大量减少,土地的大量荒芜,傍之虎狼等野兽成群出现繁殖。
石虎将邯郸(一说临漳以南)以南中原地区,数万平方公里土地划为其狩猎围场,创全人类有史以来的吉尼斯世界记录。规定汉人不得向野兽投一块石子者,否则即是“犯兽”,将处以死罪,被杀或被野兽吃掉的人不计其数,汉人的地位竟连野兽都不如。住在“富丽堂皇”宫殿里的石虎,竟笑曰:“我家父子如是,自非天崩地陷,当复何愁?。。。 当时“北地沧凉,衣冠南迁,胡狄遍地,汉家子弟几欲被数屠殆尽。”
冉闵为今人所广为知闻是屠杀胡人的命令,即杀胡令。他是拯救了汉族的民族英雄,亦以勇猛著称,被列为中国古代十大勇将之一。
在羯族建立的羯赵政权统治下,曾经建立了雄秦盛汉的汉民族已经到了灭族的边缘。到冉闵灭羯赵的时候,中原汉人大概只剩下400万(西晋总人口2000万,北方发达地区大概1200万),冉闵解放邺都后一次解救被掳掠的汉族女子就达二十万。
石虎统治后期,冉闵救济饥民。冉闵推翻后赵,分兵四面出击,与各大小胡酋互攻,数百万胡人被中原人们驱逐(石虎强迁到邺城的共计几十万汉人,也有近半数在动乱中返还家乡,中途大部份被胡人所害。)氐、羌、胡、蛮等各民族数百余万,返还陇西或河套等地的家乡,九大石胡甚至迁回中亚。返迁途中各不同民族的胡人相互进攻掠对方,甚至人肉相食,十个人中仅有二三人能成功回去。
冉闵使胡族大返迁,造成中原百余万胡人死亡达十之七八,这就变相的杀了百万胡人.中国历史上后来建国的十六国国家中,鲜卑除外,就是成功返回去未被灭的民族部落重新入主中原所建立。但这时胡人数量大减,民间汉人恢复增长。胡人见识了汉人血腥报复的可怕不得不向汉人寻求合作,汉人从事农耕,胡人则充军打战。这才开始了和睦共处.五胡乱华时的少数民族往往打战不论男女老少全族皆兵。当然往后发展精兵全由男子充当。在十六国南北朝频繁的战争中,胡族大量战死,胡族彼此之间也相互灭族。民间从事农耕的汉人不断恢复增长,北朝东西魏的战争使胡人人口枯竭.两国汉族大地主势力却强大起来,为补充兵源不足,不得不开始大量起用汉军.西凉地区的汉军得到北周起用,正是在这一时期.鲜卑国主们把公主嫁给这些汉族地主势力以拉拢他们,汉军的起用为后来杨坚灭胡和隋唐的建立创造外部条件。
如果没有冉闵的“杀胡令”,没有他号召汉人复仇,驱逐各胡出中原。以后会是什么样?首先胡人在中原繁殖上千万人口后,再把南方的汉人杀绝并不是不可能的,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也会像别外三大古国一样被异族取代。 诸胡乱中华时,北方汉人被只留下四五百万,这得主要归功于凶奴人和源于东欧高加索山到黑海草原地区的白种羯族。(这个民族有拿人头祭祀的习惯) 冉闵灭后赵,歼灭三十多万羯族与凶奴为主的胡兵。冉闵后来在邺城对羯族屠杀了二十几万,加上全国各省各地的复仇屠杀。 羯族与凶奴在血腥的民族报复中被基本杀绝。可惜的是一支万人的羯族部族,因为向北投降鲜卑而保留下来.后来鲜卑人帮助它们杀了冉闵,鲜卑入主中原。
正因为这样,当冉闵(min)(min)首举义旗,才会应者(zhe)云集,远(yuan)在陇(long)西的汉民也(ye)纷纷响(xiang)应!若无(wu)(wu)冉魏,已无(wu)(wu)中华至今日!也(ye)可以说(shuo) 世无(wu)(wu)冉闵(min)(min),中华文明(ming)已从(cong)地球消(xiao)失(shi)!
姓名 |
庙号 |
即位 时间 |
在位 年数 |
世系 |
备注 |
西燕世系 |
慕容泓 |
|
384 |
1 |
< color=#0000ff>前燕帝慕容俊之子,慕容暐之弟。 |
鲜卑人。< color=#0000ff>前燕帝慕容俊之子,慕容暐之弟。前燕时期慕容俊在位时被封为济北王。370年,前燕为前秦所灭后,包括慕容泓在内的众多鲜卑慕容部人被迁往关中。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前秦于淝水之战大败,对境内各族的控制力减弱。建元二十年(384年)慕容泓之叔慕容垂于河北叛变,时任北地长史的慕容泓听闻后即至关东召集鲜卑部众,自称都督陕西诸军事、大将军、雍州牧、济北王,并奉慕容垂为吴王。原本慕容泓只想东回前燕故地并投奔慕容垂,但在屡次击败前秦军后,遂转而西进前秦都城长安,并改元燕兴。不久,谋臣高盖等人认为慕容泓德望不如其弟慕容冲,且用法苛刻严峻,于是杀慕容泓,改立慕容冲。慕容泓在位时虽未正式称燕王或燕帝,且原本有意归附慕容垂,惟建立年号已表示有独立于其他政权之意,故一般以慕容泓为西燕之建立者。 |
慕容冲 |
太宗威皇帝 |
384 |
2 |
前燕帝慕容俊之子,慕容暐之弟。 |
370年,前燕为前秦所灭后,包括慕容冲及其兄慕容泓在内的众多鲜卑慕容部人被迁往关中。慕容冲且成了前秦天王苻坚的娈童,与其姐清河公主皆被苻坚宠幸,长安因而有歌谣:“一雌复一雄,双飞入紫宫。”经过王猛劝谏,慕容冲才被送出宫。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前秦于淝水之战大败,对境内各族的控制力减弱。建元二十年(384年)慕容冲之叔慕容垂于河北叛变,慕容泓亦于关中举兵称济北王,因此时任平阳太守的慕容冲也在河东起兵,其后并归慕容泓,一同西进长安。不久,谋臣高盖等人认为慕容泓德望不如慕容冲,且用法苛刻严峻,于是杀慕容泓,改立慕容冲为皇太弟。385年,慕容冲即皇帝位于阿房宫,改元更始,之后经过一番惨烈的攻防后占领长安。慕容冲贪图入据长安的安逸,又因为畏惧慕容垂的强大,不敢东回鲜卑人的故地,因而军心思变。更始二年(386年),为左将军韩延所杀,变军拥立将军段随为燕王。慕容冲后来被谥为威皇帝。 |
段随 |
燕王 |
386 |
0.1 |
慕容冲将 |
西燕皇帝慕容冲因为不想率众东归,引起部众的怨恨,于更始二年(386)二月被左将军韩延攻杀后,燕贵族段随被拥立为西燕王,改元昌平。段随不是慕容宗亲,威望和势力都不足以震慑部众.因此,带三月间,宗亲势力的代表仆射慕容恒和尚书慕容永便发动政变,杀死段随。 |
慕容钑 |
|
386 |
0.1 |
|
386年三月﹐慕容永等杀段随﹐立慕容钑(一作觊)为燕王﹐率鲜卑男女三十馀万人离长安东去。 |
慕容瑶 |
|
386 |
0.1 |
西燕帝慕容冲之子 |
慕容瑶(?—386年),一作慕容望,鲜卑人。386年,西燕连续数起政变后,慕容瑶被左仆射慕容恒拥护继立为燕帝,改元建平,但是部众都离开慕容瑶,往归尚书慕容永,不久慕容瑶为慕容永所擒,被杀。 |
慕容忠 |
|
386 |
0.1 |
西燕帝慕容泓之子 |
慕容忠,鲜卑人。386年,西燕连续数起政变后,左仆射慕容恆拥护慕容瑶继立为燕王,但是部众都离开慕容瑶,往归尚书慕容永,慕容永稍后擒获慕容瑶并将其杀害,慕容忠遂被立为西燕帝,改元建武。惟数月后,慕容忠又被将军刁云所杀。 |
慕容永 |
|
386 |
8 |
慕容部首领慕容廆其弟慕容运之孙(一说为其子) |
慕容永,字叔明,鲜卑人,是前燕建立者慕容皝之堂侄。370年,前燕为前秦所灭后,许多前燕鲜卑慕容部人被迁往关中,慕容永因此至长安。因家中贫困,与妻子二人常在市场卖靴子维生。385年,西燕慕容沖称帝,以慕容永为将军。386年,在经过一连串的政变后,慕容永拥立慕容忠为帝,被命为太尉,守尚书令,封河东公。数月后,慕容忠被将军刁云所杀,慕容永于是被推为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雍秦梁凉四州牧、河东王,暂对后燕帝慕容垂称臣。数月后,慕容永进据长子,即皇帝位,并改元中兴。中兴八年(393年),< color=#0000ff>后燕大举伐西燕,明年(394年)灭西燕,慕容永被杀,西燕亦亡。 |
十六国时期鲜卑族慕容泓所建政权。都长子(今山西长治)。不在十六国数之内。盛时有今山西﹑河南各一部分。历七主﹐共十一年。
西燕王国遗址 作为山西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燕王国国都古城址位于今山西省长子县雍河、岚水河支流的南岸,现存东北角城墙、北城、西城墙和西南城,保存较清楚。从今北高庙烈士陵园(县城北)到丹朱镇河东村西270米,再沿雍河南岸向西300米,构成北城墙。向南沿雍河构成西城墙。向西南曲折行1742米,为南城墙。基本轮廓清楚,整个城址为长方形。城基宽8—10米,夯窝密集,夯层厚8——10厘米,夯土层明显,为板筑法,穿孔杆直径30厘米。东、西城墙破坏严重,现只存城基。西南城角矗立于地面,高4.5米。夯土层十分明显,保存较好。在古城址北侧发现有商代墓地。城角还残留大量的东周时代的绳纹板瓦和筒瓦残片。1979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曾对古城址进行过勘测。在北起丹朱镇小河村、南至孟家庄村的约1.5平方千米范围内,发现并配合基建发掘了商、东周及战国墓群20余座,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玉器、木器、陶器等文物900多件。1972年、1973年、1979年,相继在北高庙发现商代墓一座,羊圈沟发掘东周墓4座,后又在牛家坡发掘了4座墓葬,出土有青铜礼器和玉器,其中7号墓为最大,均为土坑竖穴墓。出土文物800余件。1989年,山西省考古所又在孟家庄村北进行发掘。共清理墓葬18座,墓式为竖穴土坑墓,出土文物118件。主要有铜剑一把,铜带钩9件及铁带钩2件,玉环1件等。
在西燕王国国都古城西20里处,石哲镇有一个村庄一直就叫“墓穴”村,又称“墓学”,为什么以墓穴定为村名,当地流传有西燕古国被灭后,国君慕容永被杀后葬身于此地。原先是住有国君守墓人,随着发展就演变为一个行政村。现村东有座土地庙,据传修庙的砖石就是从村里古墓处挖来的。村人为避忌讳,经省民政厅批准,改称“晋容”村。
此外,当(dang)地还流传有其他有关西燕古(gu)国的(de)口头传说,为(wei)正史的(de)记载丰富了(le)资(zi)料(liao),使得我们今天(tian)揭(jie)开了(le)西燕古(gu)国的(de)神秘面纱,为(wei)三晋(jin)历史又添一道风景线。
姓名 |
即位 时间 |
在位 年数 |
备注 |
西蜀世系 |
谯纵 |
405 |
9 |
中国十六国时期后蜀国君,汉族。巴西充国县(今南充南部)人.出身世家大族.初为东晋安西府参军.义熙元年(405),益州刺史毛璩遣谯纵等领诸县氐兵东下征讨桓玄,士兵不愿离乡,谯纵当时在军中担任参军,个性一向和蔼谨慎,大家都很喜欢他,侯晖、阳昧逼其反叛,于是想要推他为首领,谯纵本人不肯接受,投水欲自杀,被救起后又向大家叩头拒绝,然而变军仍以暴力逼他就范.攻占涪城(今四川涪陵)后,诛西夷校尉毛瑾,自称梁、秦二州刺史.遣弟谯明子在绵竹设伏兵大败毛璩部下王琼.毛璩死,纵自称成都王,以谯洪为益州刺史,谯明子为镇东将军、巴州刺史.四年,击败晋征蜀都督刘道规.向后秦姚兴称臣,姚兴封谯纵为大都督、相国、蜀王,加九锡封为蜀王.九年,既公元413年.刘裕以朱龄石为益州刺史,率兵2万,自江陵讨纵,纳刘钟之计,斩侯晖,大败谯军,攻入成都.谯纵自缢而亡,西蜀亦亡. |
西蜀(405年 - 413年),有时亦称后蜀,< color=#0000ff>十六国时期由汉人谯纵建立的政权,不属于传统定义下的十六国之一,其统治地区大抵以四川盆地为范围。
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益州刺史(又自领梁州攻取汉中)毛璩,起兵3万计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的桓振(乃桓玄从子)。令参军谯纵及其将侯晖领诸县氐人,走涪江东下,会师伐江陵桓振。蜀兵不愿东征,侯晖遂与巴西杨昧合谋,发动兵变,以武力逼谯纵为主,并出兵攻杀毛璩弟西夷校尉毛瑾于涪城(今绵阳市东北涪江东岸)。谯纵遂自称梁、秦二州刺史,兵指西南的成都。毛璩闻变,自略城徒步赶回成都,令参军王琼带兵3千前去讨纵,又令弟毛瑗带兵4千继后,谯纵遣弟谯明子及侯晖领兵对敌。两军在广汉相遇大战,侯晖战败退绵竹,谯纵命谯明子设伏二道以待王琼。王琼身陷重围,才发现中伏,至毛瑗兵到,才杀出理围。但部队伤亡惨重,无力再战,只好退回成都。谯纵兵抵成都,益州营户李腾开门迎纵兵。谯纵杀却毛璩、王琼、毛瑗等,自称成都王。以从弟谯洪为益州刺史;以亲弟谯明子为巴州刺史、镇东将军,率兵驻白帝城,防晋军东来。
四川脱离东晋独立,这关系着南朝的安危,南朝主政者决不允许这个现实存在;四川难以单独抗击东晋的讨伐,要保持政权则必须靠近北朝。北朝如能不战而控制四川,这当然是求之不得的事,但控制四川的目的是为了顺流而下进攻南朝,这是两晋南北朝的历史证明了的。这就是后蜀九年兵连战接的原因。
406年,益州刺史司马荣期攻破白帝城,击败谯明子;年下,龙骧将军毛修之,与司马荣期、文处茂、时延祖等率晋军攻后蜀,至宕渠因内部发生变乱而退走。
407年(义熙三年),毛修之与汉嘉太守冯迁合兵,击杀前年叛乱的杨承祖,准备继续进兵讨伐谯纵,因益州刺史鲍陋反对未成。
408年,襄城太守刘敬宣,受刘裕之令,率兵5千攻后蜀。秋七月,兵入三峡中,遣巴东太守以2千人出外水(今岷江);他与鲍陋、文处茂、时延祖等率主力由垫江(今合川)走内水(涪江),转战至黄虎(今射洪一带),离成都只有500里。这里,后秦姚兴也遣平西将军姚赏,南梁州刺史王敏将兵2万人入援;谯纵也派辅国将军谯道福,率众拒险死守。两军相持60余日,晋军不能进,且军中食尽,又疾疫流行,"死者大半,乃引军还"。
409年,谯纵接受后秦的封赏为蜀王。次年,谯纵以桓谦(桓玄族党)为荆州刺史,以谯道福为梁州刺史,起兵2万攻东晋的荆州。后秦姚兴也令前将军苟林统骑兵前来相助。并派人与东面卢循相通。
谯道福攻破巴东(今奉节),杀死晋的守将时延祖等。桓谦率兵进入荆州,招集旧部,得2万余人,进驻江陵西北的枝江。苟林的骑兵在寻阳击败入援建康的司马镇之,进军到江陵东南的江津。晋的荆州江陵处有两面夹击之中;晋都健康又受到户循的进攻,不但没有援兵,音信也阻隔不通;守嘉陵江的荆州将士也在另谋去就,这个形势对晋军十分不利。守嘉陵江的刘道规首先安定部众,他向众将士说:"吾东来文武足以济事,若欲去者,本不相禁。"他这样一讲,反而没有人走了。恰好,这时雍州刺史鲁宗之率数千人由襄阳南下援江陵。有人还怀疑鲁宗之有异图,刘道规则单骑往见,并委之以守江陵的重任。他则率统全军之众,首先攻击西北的桓谦。迅速战败桓谦,回师打败苟林,取得了这次反击战的完全胜利。谯纵经此失败后,再也无力向东晋进攻了,后蜀也就很快的走向了它的末日。
411年后蜀军败回四(si)川(chuan)。412年,东晋刘裕(yu)又筹(chou)划取蜀,以西阳太守朱龄石为益州(zhou)刺史,率宁朔将军臧熹、河(he)间太守蒯(kuai)恩、下邳(pi)太守刘钟,起兵2万攻后蜀。出发(fa)前,刘裕(yu)与朱龄石根据前次刘敬宣走(zou)内(nei)水(shui)相(xiang)持失败的教(jiao)训(xun),订下诱蜀人(ren)(ren)防内(nei)水(shui),主力走(zou)外水(shui)的速战之策(ce)。为了防止风声早播、蜀人(ren)(ren)审得虚实,刘裕(yu)具一锦函,旁书"至白(bai)帝乃开"。
4/4 爱上海 上一页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