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的作用
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这(zhei)类(lei)比喻(yu),大多着重于主、客体内(nei)部性质上的联(lian)系。
例一:(文章)太做不行,但不做,却又不行。用一段大树和四枝小树做一只凳,在现在,未免太毛糙,总得刨光它一下才好。但如全体雕花,中间挖空,却又坐不下来,也不成其为凳子了。
例二:详细举例说明,请查看文章最后附件一。
比喻叙事能化抽象为具体,使事物更加清楚明白
例一:鬼是(shi)什(shen)么(me)呢(ni)?神是(shi)什(shen)么(me)呢(ni)?他们(men)都是(shi)我们(men)外界(jie)强力(li)在我们(men)心理留下的影子。
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
运用这类比喻时,大(da)多着眼于主、客体之间外部形态上的相(xiang)似。
例一: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稍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
例二:附有详细分析
这种方法在文章中用得很普遍,有的文章一连运用多种比喻,请看下面的示例: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热;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飘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白居易:《荔枝图序》)
荔枝生巴峡间,北方没有,人们当然也就不知道荔枝的具体形状特征。白居易在这里向读者介绍荔枝,他用的方法就是比喻说明的方法。
文(wen)章(zhang)一个接一个地(di)(di)运用精确贴切的(de)比(bi)喻,拿(na)人们(men)熟(shu)知的(de)事物作(zuo)比(bi),把荔(li)枝的(de)树(shu)形(xing)、叶、花(hua)、果的(de)形(xing)状、颜色、味道几方面的(de)特征,具体(ti)形(xing)象地(di)(di)告诉读者,使人有亲(qin)见之感。
附件一: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我们说明一种事物,既要说得准确清楚,还要力求浅显易懂、具体生动,这就可使用比喻说明的方法。示例如下:
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影子依然很清晰。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卷云和卷积云的位置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它们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温和的阳光,云块四周散发出金黄色的光辉。积云都在上午开始出现,午后最多,傍晚的时候渐渐消散。在晴天,我们还会遇见一种高积云。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了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都是美丽的。(《看云识天气》)
用“白色的羽毛”、“洁白的绫纱”比喻卷云,用“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比喻卷积云,用“棉花团”比喻积云,用“草原上雪白的羊群”比喻高积云,生动形象,浅显易懂,读起来很有兴味。
天上的云,虽然大家都见过,但什么是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一般读者恐怕就很难区分,一经运用比喻,就豁然清楚了。
注意:
比喻说明和文学作品中的比喻有所不同。
上面这段文字虽然有些文学意味,但它毕竟不是文学作品中的风景描写,它要求准确,不得夸张,而文学作品中却允许“燕山雪花大如席”这样的比喻夸张。
在说明文中运用比喻的目的是为了形象说明事物形态特征,夸张了,就不能确切地表现事物。
作者介绍(shao)这些云(yun)(yun)(yun)的(de)目的(de),是为(wei)了看(kan)云(yun)(yun)(yun)识天气。“云(yun)(yun)(yun)就(jiu)象是天气的(de)‘招牌’,天上挂什么(me)云(yun)(yun)(yun),就(jiu)将出(chu)现什么(me)样的(de)天气。”只有非(fei)常准确(que)地把各种云(yun)(yun)(yun)的(de)情况告(gao)诉读(du)者,才能达到这个目的(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