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幅窗帘暂时隔开尘世喧嚣,三架两架插满了线装洋装的旧书使人油然而生出一种回归历史的感觉,那里面密密麻麻记满了过去的故事。偶然翻开一本书,书名却是三个沉甸甸的字“追问录”,小引写道:“向世界追问她的真面目,这本是生存的最后一项价值,我又怎敢轻易放弃?”其实该追问的是历史,我们生存的第一件事是金蝉脱壳似地换脱历史,而我们生存的最后一件事是叶落归根似地把自己交还给历史,“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把身后一切都凝固成过去的故事,人在时间里生活就摆脱不了历史,它的好像是人在月夜里行走时身后拖着长长的影子,我们没有办法甩掉影子,于是也没有办法不追问历史。
过去的故事写进书里。书并不等于故事,就说二十四史吧,其中剪去了多少甘苦,删去了多少悲欢;故事也不等于历史,文字已把过去的故事里活生生的精神钉成了死板的纪事,仿佛看讣告和悼词难以还原故人的音容笑貌。于是,当我们回顾过去的故事,访问演出只好用心体以验,带着自身的经历细数身上的旧痕。在这种将心比心的体验中,历史成了传统,过去的故事与现在的故事连成了一片,这时我们可以开始历史的追问。
过去的故事太多,治乱盛衰之间,有理不清的头绪,道不尽的酸辛:清规戒律给手上脚上勒出了绳印,天理人欲在心底深处留下了痕迹,弦管梵音让人们沉湎于盛世的追忆,坚船利炮使人们猛醒于衰世的教训。三皇五帝、汉唐宋明,又在今人心中弥漫成如烟往事,如海心潮土。最令人怆然的不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俱往矣”的时间流逝,而是遥想“风流人物”时那种难以言说的酸甜苦辣齐集心头。电视上在演《唐明皇》,屏幕中三千宫女,霓裳羽衣,竟说不出是艳羡大唐盛世的奢靡风流,还是哀叹天宝皇帝的有命无运。
清末几个读书人看了西洋情事后再读中国书,就从《周礼》中看出欧罗巴文学政教来自老子西出流沙时的遗教,从《墨子》中看到西人光学、重学、机械之学乃至联络旗语都只是拾中国人牙慧。这样,过去的故事不免就成了走夜路唱的歌词或临阵时念的咒语。不过,若要追问历史,问自己从何来,往何去,大抵还是收起这一套为好。过去的故事有的虽然不那么赏心悦目,但若追问出了不那么赏心悦目的历史,却也能有悦乐,这悦乐乃是因为知道自己的“根”,中国的“根”。
寻根,有发根才会有枝繁叶茂。忘记了根叫做忘本,一个民族的根在历史中。有一首诗说,历史像人的掌心,“一只掌/皱缩成一幅古舆图/覆你多皱的前额/覆你五千年沉重的思绪”。既然抽刀断水水更流,何不让历史的河流畅快地流过额头?既然过去的故事总像影子随人走,何妨回头看看这影子的长短肥瘦?“五千年沉重的思绪”被历史挟裹着印进了书册,但它未必肯安安静静地枕着书架任凭尘落虫蛀,却时时来人们心中拷问灵魂,当我们翻开书页的进时候,它就会出现在眼前,我们随着它追问历史,历史也随着它追问我们。
通过追问历史,我们让过去的故事偿还我们的精神债务。历史追问我们,是替后代问一问我们又偿还了多少精神债务。一代代地欠债一代代地还债,在这一代又一代的连锁债背后,就留下了无数“过去的故事”。
32.文章开头引用《追问录》中的话有何作用?(4分)
33.作者反复强调要追问历史,理由是什么?(4分)
34.说说引用诗句“一只掌/皱缩成一幅古舆图/覆你多皱的前额/覆你五千年沉重的思绪”的
作用。(4分)
35.作者提(ti)到了(le)哪(na)(na)些过(guo)去的故事?又(you)引发了(le)哪(na)(na)些思考?(6分)
参考答案:
32.(4分)一方面说明“追问”的管理重要性,另一方面引出自己的观点。…点此查看高中散文阅读训练答案集(本文答案在第(di)8页)…35.(6分(fen))唐(tang)明(ming)皇的(de)(de)故(gu)事(1分(fen)),旨在告(gao)诫人(ren)们(men)不要(yao)仅(jin)仅(jin)沉(chen)湎于对历(li)史(shi)的(de)(de)追(zhui)忆(yi)中(zhong),而是要(yao)从治(zhi)乱盛衰中(zhong)吸取(qu)经验教训(2分(fen)),只答“遥想风流人(ren)物时那种难以(yi)言(yan)说的(de)(de)酸甜苦(ku)辣(la)齐集心头(tou)”得1分(fen)。清末几个读(du)书人(ren)的(de)(de)故(gu)事(1分(fen)),旨在告(gao)诫人(ren)们(men)不以(yi)过去的(de)(de)辉煌(huang)夸耀自己,自欺(qi)欺(qi)人(ren)(2分(fen)),只答“过去的(de)(de)故(gu)事不免就成了走夜路唱的(de)(de)歌词或临阵(zhen)时念(nian)的(de)(de)咒语”得1分(f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