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因素决定成功
我一直都让咨询者别迷信智商等理论。智商尽管考察了一个人的智力因素,但那是静态的,一个智商高的孩子可能在最初学习的时候能够比别的孩子接受能力强一些,学习效果好一些,但这不是一切。人在后来的较量是方法的较量、熟练程度的较量、以及是否善于借力的较量。从对成功记忆的因素的分析就可以看到,由于一般人的先天素质差异不大,先天素质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
我缺乏语言天分,幼时的测试结果在语言逻辑和记忆力方面远远不如正常儿童的平均水平。但是,父母培养了我好胜、不服输的性格,以及勇于挑战、突破自我的信心和精神,在我不足的领域,我开始积极努力地尝试各种学习方法和应用手段。
一个人为了成长,必须磨练自己。不要恐惧和回避种种可能遇到的困难。我很记得在我身上发生的种种奇迹,比如说2700多次的握力圈,市中学生刊物的主编,高一自学完整个高中的物理并在竞赛中超过高年级同学取得学校的最好成绩,高一政治第几页第几行第几个字是什么字的记忆,三个月复习考重点大学,在找到学习方法以后在英语方面一日千里的进展(省外语加试的最高分),半年内由外行成为通讯技术高手以及技术负责人……我以自身的经历证明了先天的聪明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永不气馁、日积月累、有效规划。
即使是在生活技能和技巧的训练上,后天的努力也比先天的素质重要。
不少人都很惊讶我的平衡能力。无论溜冰还是爬山、在土石堆、斜坡上的奔跑等等,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他们往往会说这是天赋。其实并不是。我闭上眼睛,单足站立的时间和同龄人没有显著的差别。我依靠的就是勇气、注意、感觉以及熟练的对立足点迅速的判断。这是练出来的。在初高中的时候,我对自己进行了艰苦的训练。到了周末,我常常自己骑自行车到郊外,在石堆/田埂和松针铺满的土坡上速跑,体味种种平衡的感觉。练习也是有方法的。首先要明确训练的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再就是要充分感受并调节机体在变动的环境中产生的微弱或强烈的变化。目标能够实现,这就是信心,也是坚持的基础。我脑海里总是回想起《动物世界》里羚羊在悬崖峭壁上跳跃攀登的样子。羚羊是蹄子,没有爪子攀住山石,它们能够维持平衡,依靠的是速度,在运动中完成平衡的调节。即使足下碎石纷纷散落,借力已经够了。我也专门跑到大犁翻起土块的田里去训练动态的平衡,哪怕脚下的土块碎裂都不影响身体的平衡。在溜冰场上,则是落地莲花纠正失去平衡的身子,练缓慢机械步,并和那些不穿溜冰鞋的朋友们进行平衡的较量。……挑战自我是很痛苦的,战胜自我是很困难的,对自己不要要求太高,要能够接受种种挫折和进展缓慢,只要有一点点进步和提高,都值得为自己庆贺。我就是在不断对自己的鼓励和肯定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支持着近两年的单调枯燥的平衡训练。即使集中训练结束以后,有时候我也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类似操作,丰富感知。
每个人都可以是天才,只要他能够自觉、主动地把握好自己,只要他满怀信心,快乐地超越自我,迎接更大的挑战。(2002/08/28在大幅更新后从《学习方法》中独立出来。)
人的确是存在着智力的差别,但智力仅仅说明人对事物接受的快慢程度,以及学习的稳定性较强而已,学习方法需要自己在后天摸索和锤炼。更为重要的是,知识作为一个有效的整体,是通过积累来发展、提高的。记忆力好说明了人存在积累的较好基础,但不意味着知识积累本身。一个记忆力再好的孩子,一天只看5页书,和一个记忆力一般的孩子一天看100页书相比,其信息拾取维度是极小,极不均衡的。如果记忆力一般的孩子能够在拓展信息维度的同时开始自觉地进行简单的信息组织,那么他的知识有效留存量也远远比记忆力好的孩子要多。这也是我提倡系统学习法的主要原因。与现有的课堂填鸭式教学模式相比,鼓励孩子广泛接触,在短时间大量的刺激或者信息中,哪怕是进行简单的组织和归整,与原来的知识相接触和比较,都会使学习效率大幅度地提升。这样的超速灵活学习,必然比其他惯性学习更省心,更有竞争力。
熟练是发展的基础。熟练才可能到位。在一个系统工程中,只有各个环节都到位,整体的效率才体现出来。片面的优势反而增加了磨合的难度。资源没有能够在一个时点恰当地集中,这往往会带来很多遗留问题。因此在相当多的时候我都强调,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并不是最优的才最好。一个再发达的根系,缺乏阳光和水分,也不能支持树木的很好成长。
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是知识、技能和经验的结果,但对于高级学习或者高知识附加的劳动来说,合理规划更重要。一个有人生规划的人,其发展的轨迹明显优于没有规划的人。一个习惯于自觉地计划和执行计划的人,其行为的有效性也大大地增强。因为他们的积累是具有方向性的积累。他们的积累有阶段性成果的鼓励。他们往往更有信心和魄力。如果再有运筹学的知识、意识、感觉和应用,久而久之就会远远超过同龄人,达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