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题主要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看看作者是抓住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冬天的主要特点的。
从三个方面写济南的冬天。先通过对比,总写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赞扬济南是个“宝地”。然后写济南的山,由济南的地理环境想象小山充满温情,再写到雪后的山景等。最后写济南的水,写出水的澄清和多情,充满赞美之意。
二 揣摩下列语句,说说加点的词语好在哪里。
1.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老城”本是无情物,作者却说它们“睡着”,还能被春风“唤醒”,赋予老城以人的灵性,把这一个老城写活了。
2.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着一“镶”字,就好像是山尖、小雪有意为之,而且好像是巧匠的妙手,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
3.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两个“卧”字,与前边的“暖和安适地睡着”相照应,传神地画出了小村庄和小雪的神态,就好像它们都有灵性一
《济南的冬天》的写景艺术(二)
(四)写景映衬得法,使景物在互相映衬中形象更为鲜明。
有的景物,本身就很美,和别的景物一映衬,就显得更美。也有的景物,本身并不怎么美,但是一和别的景物映衬起来,就显出美来了。当然,也有景物本身是美的,但一经和别的景物映衬起来,反倒失去原来的美了,像鲁迅所说的那样:“在方寸的象牙版上刻一篇《兰亭序》,至今还有‘艺术品’之称,但倘将这挂在万里长城的墙头,或供在云冈的丈八佛像的足下,它就渺小得看不见了,即使热心者竭力指点,也不过令观者生一种滑稽之感。”(《南腔北调集·小品文的危机》)因此,要把景物写好,关键不单在映衬,还在映衬得法。映衬得法,就可以相得益彰,或者化平庸为神奇。
文章以矮松的青黑,映衬树尖上顶着的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色彩鲜明悦目,都是映衬的妙笔。
文章中说到的“黄草山”“小灰色树影”,应该说,它们本身算不上怎么美,但是文章把它们放在下边这段话里,就显出它们的美来了:
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请闭(bi)上眼睛想想,睁(zheng)开眼睛看(kan)看(kan)吧,这是一个怎(zen)样(yang)用缤纷的(de)色彩点染而成(cheng)的(de)天地(di)!而“黄草山(shan)”“小灰色树影”却正是这幅美丽的(de)画(hua)图的(de)不(bu)可缺少的(de)一个组成(cheng)部分。
(五)写景虚实手法同时并用,使景物形似神传。
实写景物的形象,对景物描写来说,无疑是十分必要的,诸如文章中的“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之类。但是,要不止于摹状,还要传神,就得更多地仰仗虚写的手法。因此,在作者笔下,冬天阳光照耀下的济南,就出现了“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的神情;一圈围城的小山(shan)(shan),也就(jiu)(jiu)说出“你们放心吧,这儿(er)准保暖和(he)”的细语;薄雪会有“微(wei)微(wei)露出点粉色”的羞(xiu)容;水藻会有“把终(zhong)年(nian)贮蓄(xu)的绿(lv)色全(quan)拿出来了(le)”的“精神”;而那水呢(ni),对(dui)那水藻也就(jiu)(jiu)可以有一(yi)副(fu)“不忍(ren)得(de)冻(dong)上”的和(he)善心肠了(le)。至于小雪覆(fu)盖不匀(yun)的山(shan)(shan)坡,要“给山(shan)(shan)们穿上一(yi)件带水纹(wen)的花衣”,“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li)照个影(ying)儿(er)”,自然(ran)也是(shi)文章中虚(xu)写传神的佳句。
(六)适当点题,使景物自身蕴含的意义更加显豁。
画之所以有题跋,原因之一是题跋可以使画本身蕴含的意义更为显豁。应该说,题跋是一幅画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虽然它并不是所画的景物的本身。同样,对所写的景物,作者出面直接点题,也是容许的,这些点明题旨的话,不是可有可无的。本文点题得法,寥寥数语,便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比如说,文章在描写了小山雪景之后,突然掉转笔锋,让作者以评论者的身份,说起点题话来:“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这话,既可以说是在所描绘的画面之外,又可以说是在所描绘的画面之中,因为它是画面所本有而又有点不甚明了的。一经点出,济南下点小雪(不能是大雪)的妙处,也就跃然纸上了。
题(ti)不(bu)可不(bu)点(dian)(dian)(dian),也(ye)(ye)不(bu)可滥点(dian)(dian)(dian)。本(ben)文(wen)(wen)(wen)点(dian)(dian)(dian)题(ti)是(shi)恰(qia)到好处的(de)(de)(de)。当我(wo)(wo)(wo)们(men)玩(wan)味全文(wen)(wen)(wen),读到最(zui)后(hou)一(yi)句“这就是(shi)冬天的(de)(de)(de)济(ji)南”的(de)(de)(de)时(shi)候,我(wo)(wo)(wo)们(men)似乎(hu)有意犹(you)未尽、话犹(you)未了的(de)(de)(de)感觉,似乎(hu)可以另起一(yi)段,补(bu)上两句就全文(wen)(wen)(wen)而(er)发的(de)(de)(de)点(dian)(dian)(dian)题(ti)话结(jie)束(shu)全文(wen)(wen)(wen):“我(wo)(wo)(wo)爱济(ji)南的(de)(de)(de)冬天,我(wo)(wo)(wo)爱冬天的(de)(de)(de)济(ji)南。”但仔细(xi)一(yi)想,这是(shi)多(duo)余的(de)(de)(de),因为(wei)明(ming)敏的(de)(de)(de)读者(zhe)从文(wen)(wen)(wen)章所描绘的(de)(de)(de)景物和所抒发的(de)(de)(de)感情中(zhong),应(ying)该而(er)且必然(ran)会得(de)出这样的(de)(de)(de)结(jie)论的(de)(de)(de),又何待于作(zuo)者(zhe)再出面饶(rao)舌呢?更何况顺着(zhe)文(wen)(wen)(wen)章的(de)(de)(de)逻辑,读者(zhe)有权利(li)想得(de)更多(duo)更大(da)更远(yuan),诸如热爱家乡,热爱祖(zu)国,等(deng)等(deng),这些题(ti)是(shi)想点(dian)(dian)(dian)也(ye)(ye)点(dian)(dian)(dian)不(bu)完(wan)的(de)(de)(de)。这也(ye)(ye)许正是(shi)作(zuo)者(zhe)使文(wen)(wen)(wen)章戛然(ran)而(er)止的(de)(de)(de)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