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惶恐”,意谓论述抵抗失败之事。
“零丁洋”,在今广东省珠江口外。祥兴元年(1278)十月,文天祥兵败被俘。
“叹零丁”,感叹零丁孤苦。
“汗青”,史册。古代用竹简纪事,先烤竹出汗,蒸发出水分,以便书写,故名“汗青”。
师:谈谈诗的大意
生:我因精通经书而被朝廷起用,从此辛苦从政,为国效力。战争烽火使社会荒凉衰落已有四个年头。祖国的山河支离破碎,好像空中飘飞的柳絮,我自己的命运也充满坎坷,像暴雨拍打的浮萍。我曾在惶恐滩头撤退,说起来还感到惶恐,而今在零丁洋里被俘,更感叹孤苦无依。从古到今谁也难免一死,但我对国家的赤胆忠心会永远在史册中放射光辉!
师:诗歌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在他21岁时,明经人仕,因科举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第二联写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用“风飘絮”、“雨打萍”形象地描绘了国家和个人的悲惨遭遇,充满了悲凉气氛。这一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读之怆然。第三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最后一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全诗概括了作者一生的重大事件,熔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炉,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理解诗句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是个难点。
这首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之一。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文天祥兵败被俘。第二年元月,元军出珠江口,进攻南宋最后据点崖山(在今广东新会县南海中),文天祥被押解同行,过零丁洋时写了这首诗,决心以死殉国。当时,元军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崖山的南宋将领张世杰,文天祥严正拒绝,说:“我自救父母不得,乃教人背父母,可乎?”并出示此诗以明心志,张弘范见诗中辞义坚决,“但称:‘好人!好诗!’竟不能逼”。
诗的(de)开头(tou)两句(ju)回顾自己一生(sheng)的(de)主要经(jing)历。概括地(di)说,是两件大事。一是受到皇帝的(de)选拔,经(jing)过(guo)科举(ju)考试(shi)进入仕(shi)途。二是在元军入侵(qin)、宋室危亡(wang)之(zhi)际(ji),响应(ying)朝廷号召“勤王”,在德(de)祐(you)元年(1275)正月,以(yi)全部(bu)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