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海

华语网_语文知识_初中语文_小学语文_教案试题_中考高考作文

爱上海 > 教案 > 教育资源 > 高一教案

苏教必修一《乡土情结》教案

[移动版] 佚名

苏教必修一《乡土情结》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在文中引用古诗文的意图及作用。

2、体会乡土情结的时代涵义,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在文中大量征引古诗文的作用。

一、导入(题解)

1、出示乡土图片

一抔散逸着芳草清香的泥土,曾让无数羁旅天涯的游子联想到那奇趣盎然、野气扑人的田园诗意,那疏影横斜、暗香浮动的月下小景,那山色空蒙、雾霭氤氲的雨后。

2、投影展示

乡土文学,又称乡土小说。中国“乡土文学”一定意义上是源自于现代、开放的社会思潮对传统、封闭的思想意识的冲击。

一方面表现为对“旧”的审视与批判——以鲁迅为代表的“五四”作家的文学形态。

另一方面表现为对“田园牧歌”或者“世外桃源”的描述和怀恋——沈从文《边城》等著作是这类创作的代表。

一抔闪烁着灿烂日光的泥土,曾让无数文人学者不约而同地集结起来,以鲁迅为先驱,开创了乡土文学。或以朴实细密的写实风格书写愚昧与冷漠、悲哀与阴郁交织着的乡村氛围;或以灵动清越的音符谱写出一曲远离尘嚣的田园牧歌。

3、何谓乡土?(ppt展示)

几个世纪以来,那些当年被迫得走投无路的破产的中国农民,漂流到海外去谋生的当儿,身上就常常怀着一撮家乡的泥土。那时,闽粤沿海港口上,一艘艘用白粉髹(xiu)腹,用朱砂油头,头部两旁画上两个鱼眼睛似的小圈的红头船,乘着信风,把一批批失掉了土地的农民送到海外各地。当时离乡别井的人们,都习惯在远行之前,从井里取出一撮泥土,珍重地包藏在身边。他们把这撮泥土叫做“乡井土”。直到现在,海外华侨的床头箱里,还有人藏着这样的乡井土!试想想,在一撮撮看似平凡的泥土里,寄托了人们多少丰富深厚的感情!

——秦牧《土地》

而另一位作家则将这份深沉的情感定义为“乡土情结”。他就是柯灵,作为一位世纪文化老人,柯灵早年辗转各地,饱受战争与灾难的离乱之苦,对家园之思有着特别的体会。

2、(投影展示)

我生长在一个小市镇上。

这市镇有水村的秀逸,小河萦绕,长年不倦地作着絮语,仿佛诗人穹深的独白。水是清澈的,春来水面飘着玲珑的浮萍;一到冬天,满河是嫩绿的菜叶。桨声终夜不断。

我常常做怀乡的梦,梦魂像浮萍,兀自在那小镇的河上荡漾。

——柯灵

正是怀揣着怀乡的梦,在《香港文学》创刊七周年之际,柯灵怀着真挚深厚的情感写下了《乡土情结》这篇散文。

板书:《乡土情结》柯灵

二、整体感知:

古人讲诗有“诗眼”,文有“文眼”,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些“眼”有的关系到全篇的结构、主旨、感情的转换甚至可以给全篇的写作方法和风格定基调,我们在阅读时要善于抓住它。本文的“文眼”在哪里? 

板书:在《乡土情结》下方画横线,写上“线索”

围绕乡土情结,作家柯灵从四个方面来进行了阐释。

(PPT展示)

(1-2)乡土情结的内涵和由来

(3-4)乡土情结的表现

(5-6)乡土情结的升华

(7)乡土情结作的新内涵

同学们,看看自己的课本,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能不能很快地把以上段意说清楚。(简单分四组,每一大组负责个大段)

(提示)

1、抓住课文关键词句,参考对话栏的提示

2、乡土情结的由来:找中心句(第2节最后一句话),再引申出“童年的烙印”有哪些?

3、乡土情结的表现:可进一步解析为远离故乡的几种情形和结果。

4、乡土情结的升华:可进一步解析为:第5、6段中的人背井离乡是什么原因,从中感受到的深层情感。

三、文本研读:

(一)乡土情结的内涵和由来

1、什么是乡土情结?找关键句

【明确】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

2、诗歌赏析:在柯灵的眼中,乡土情结跨越了时空,它是:

(PPT展示)

海天茫茫,风尘碌碌,酒阑灯灺人散后,良辰美景奈何天,洛阳秋风,巴山夜雨,都会情不自禁地惦念它。(引领学生朗读)

同学们,这是乡土情结!这些也是乡土情结!

(PPT展示)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

(2) 

“客舍并州数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又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知识链接】这是唐代诗人刘皂在客居并州十年后返回家乡咸阳途中所作的一首诗。前二句写久客并州的感触。作者客居并州已十年,十年是一个很长的时间,所积累起来的乡愁,对一个异乡客居的人来说,是煎熬得够难受的,“归心日夜忆咸阳”,深刻地表现了作者日夜思乡的愁苦心情。可是,命运好象与诗人作对似的,他非但不能回咸阳,反而又踏上更遥远的征程。后二句接着写北渡桑乾河后的心情,表达对家乡深切的思念

——离得远了久了,使人愁肠百结

(3)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知识链接】此诗为宋之问从泷州(今广东罗定)贬所逃归,途经汉江时所作。诗人被贬岭外,一方面日夜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又时刻担心家人命运,怕他们由于自己的牵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时间越长,思念和担心越浓越重,既盼音书又怕音书。在逃归途中,接近家乡,原先的担心忧虑似乎要变成残酷的现实,与家人团聚的梦想将会粉碎。所以是“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好不容易能回家了,偏又忐忑不安

(4)情景再现:他乡遇故知,则是人生一快。(选自崔颢的《长干曲四首(其一、其二)》,第一首女子向男子发问的诗,第二首是男子的应答诗。)

请学生表演朗读:

旁白:一个怯生生的船家女,偶尔在江上听到乡音,就不觉喜上眉梢,顾不得娇羞,和隔船的陌生男子搭讪。

女:“君家居何处?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你家住在哪儿?我家就在横塘。停船暂且相问,或许我们还是同乡呢。)

旁白:男子望着船家女天真娇憨的神态,坦诚地答道。

男:“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我家临着九江水,来往在九江边。我们虽然同是长干人,从小却没有见过面。)

采访感受:

采访船家女:是什么让你放下女子的矜持,不顾男女界限,大胆、主动地做出这等越矩之事?

采访男子:对于对方的举动,惊讶吗?当时你是怎样想的?

【明确】一个女子因离乡背井,水宿风行,孤零无伴,在听到乡音之际,不顾娇羞与男女有别的大防,主动和陌生男子搭讪,更表现其思乡之切,不能回乡,哪怕听一听乡音,能见到陌生的同乡也是好的。如此看来,船家女的举动不合理却合情。对故乡的思念,不论于何人,不论在何地,身处何种境遇,都让人无法忘怀,愁肠百结。

3、由这些亲切真挚的画面、感人肺腑的诗词,柯灵向我们娓娓道出了什么是乡土情结?(关键句)

【明确】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

4、这样久远而深刻的乡土情结又是来自何处呢?

【明确】

“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童年的烙印”在人们乡土情结的形成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包括父母亲戚的爱(或恨)、家乡的山水草木、悲欢离合的家史、邻里乡情四个方面。

【归纳筛选信息并概括答题方法步骤】第一步:审读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定位);第二步:寻找相关信息,筛选关键词句(提炼);第四步:整合答案(整合)

(二)乡土情结的表现

1、乡土情结每个人都会有,它往往在人远离故乡时变现得更为强烈。文章的3-4自然段,介绍了离开家乡的几种情形。(运用刚刚所讲的答题方法)

明确:①闯世界(浪漫主义):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有明确目标。有的只是一首朦胧诗——无明确目标;②谋生存(现实主义):多数却完全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去串演各种悲剧。

(1)无论何种离乡情形,洗尽铅华而沉淀的是那份融进血肉的故乡魂:

(领读)人一离开乡土

(女) 

就成了失根的兰花

(男) 

逐浪的浮萍

(女) 

飞舞的秋蓬

(男) 

因风四散的蒲公英

(合) 

但乡土的梦

却永远追随着他们

(2)文中一连用了四个比喻写游子,有何作用?

“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这四个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远离乡土的游子们漂泊无定、孤苦无依的境遇。

同学们,我们试着从这个句子继续想下去

(PPT展示)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

(举例)无土的种子,断线的风筝,折翼的大雁,随波逐流的无舵航船。

2、那么这些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结果又怎样呢?

【明确】(1)多数人失意

有的侘傺无聊,铩羽而归

有的春花秋月,流连光景

有的倦于奔竞,跳出名利场,远离是非地

有的索性恬淡,无除尘网

有的寄人篱下、终老他乡

(2)少数人衣锦还乡

【知识链接】项羽的“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闯荡有成,意欲回乡炫耀的迫切心情。鸿门宴后,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大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去。此时,有人对项羽说:“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为霸。”(《项羽本纪》)但项羽见秦宫室都被烧残,又急于东归,便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项羽本纪》)那人说:“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项羽本纪》)项王听后大怒,将其烹死。

(三)乡土情结的升华

1、追溯滔滔的历史长河,在那刀光剑影、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多少名人志士横遭放逐,然而身处江湖,却心驰魏阙。

中国近代史开宗明义第一章的伟大爱国前贤,为了严禁鸦片,结果获罪革职,遣戍伊犁。他在赴戌登程的悲凉时刻,口占一诗,告别家人:

【投影展示】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戌卒宜。

——林则徐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汉代大将霍去病,在抵御匈奴侵扰获得一些胜利后,汉武帝为表彰他的功勋,要为他建造华丽的宅邸,霍去病却慨然道:“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他毅然拒绝。

——霍去病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

3、从他们离乡背井、骨肉分离的际遇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难道仅仅是思想之情吗?

【明确】该段分别写了灾难、战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男儿何不带吴沟,收取关山五十州”)和放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建立在乡土情结的基础上,且是对乡土情结的超越,一方面赞颂了仁人志士的高尚情怀,另一方面也升华了主题,从乡土情结升华到爱国情怀的高度,赋予了乡土情结新的时代内涵:乡土情结不仅是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的热爱,更可表现为炽热的爱国情怀,仁人志士为保卫祖国,维护国家利益不惜牺牲一切,将浓浓的乡思深藏心底。而今天,我不禁想起了余光中和所有台湾同胞的乡愁:“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板书:乡土情结——爱国之情

4、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第6自然段,作者从自然到人伦,从现实到神话,从历史到现实,很自然地说到近百年来无数爱国华侨飘洋过海,打拼天下,但他们始终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

【ppt展示】

陈嘉庚

1874年10月21日,陈嘉庚诞生在福建同安县集美镇一个普通商人家庭。他早年随父去南洋经营工商业,先后开办了30多个工厂,100多个商店,垦植了橡胶和菠萝园10000多英亩,雇佣职工达到几万人,可谓家资万贯。但身居海外的他却念念不忘祖国。早在青年时期,陈嘉庚就决心献身报国,救民于水火,1910年,他加入同盟会,剪去长辫,置身于辛亥革命的浪潮中。他先后为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募捐20多万元。辛亥革命失败后,陈嘉庚认为只有提高国民素质,才能挽救劳苦大众于水火,因此他大力兴办教育。他在家乡集美陆续办起中小学、师范、商业、水产、航海、农业等许多学校。1921年,他又创办了厦门大学,这是当时福建省唯一的大学。仅1921年到1937年这16年中,他就负担了厦门大学的开办费和经常费达400万元。他逝世前在国内存款共300多万元,全部捐献给国家,用作发展教育事业。

他一生为教育事业捐献的钱有相当一部分是在他经济困难的时候资助的,当他办的公司已经被迫停业的情况下,他仍向银行借款,来维持学校的生存。毛泽东曾赞誉他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5、汪洋大海割断不了血肉情,悠久时光消磨不了赤子心,当祖国呼唤他们的时候,他们奋不顾身地化作时代前行的浪花,与祖国风雨同舟。这源自于乡土情结的牵绊,更来自于?

【明确】源自于乡土情结的牵绊,更来自于“民族向心力的凝聚”(见文中第6段)。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丰富并深化了乡土情结的内涵。

板书:乡土情结——爱国之情、民族向心力

【总结】乡土情结升华为爱国之情、民族向心力。

(四)乡土情结的新内涵

1、随着科学的日益进步,实现了天涯若比邻;随着东西文化的交融,诞生了新兴的地球村。世界每天都在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乡土情结也不例外。新时期新气象,如今的“乡土情结”又有怎样的新内涵?

【提示】作者反对哪两种错误的观点做法?——①株守乡井,到老没见到轮船火车;(人不必为家所累,要走向开放)②魂丧域外,漂泊无依;(拥有自己的家,要有心灵的归宿)

【明确】人不必为家所累,要走向开放;拥有自己的家,要有心灵的归宿。

2、作为新时代的浪潮儿,我们应该如何做?

【明确】我们应该有鹏举鸿飞的豪情,鱼游濠水的自在,同时拥有温暖安稳的家园,还有足以自豪的祖国,屹立于现代世界文明之林。

四、品味赏析

1、乡土情结,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人们的血液里,熔铸于人们的心头上。请大家欣赏一段短片,细细品味那份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乡土之恋!

2、放映自制电影:影片由数张感人图片和诗词构成,依次展示“景物卷”、“人物卷”、“故事卷”,配乐是《故乡的原风景》,旋律优美,扣人心弦。

3、同学们,刚刚短片上的诗词都来自于课文,请大家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大量引用古诗文、史料?

【明确】①营造一个个具体的历史场景,使文章显得更加感人;②显示了作者丰厚的文学底蕴,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内涵,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生动性。③揭示乡土情结的丰富内涵和历史久远的特点,为主题服务。总之,这些古诗丈、史料,成了作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五、情感表达

同学们,中国文豪鲁迅在写人物的时候,“杂取种种,合成一个”。而作者柯灵也将自己的一片丹心和古今名人杰士的肝胆叠影交映,滴滴相思泪凝成的是沥血大爱,声声喟叹倾诉的是惊天春雷!让我们也加入他们的行列,齐声朗读文章的最后一句话,透过你们的心声来表达对故土、亲人的爱吧! 

栏目热点
热评资源
最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