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海

· 会员中心
 | 网站爱上海 | 汉语知识 | 文言专题 | 现代文阅读 | 小学语文 | 初中语文 | 高中语文 | 写作指导 | 教育资源 | 资料中心 | 
您现在的位置: 华语网 >> 教育资源 >> 醒世恒言 >> 正文
三千年来振奋过中国人的标语口号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三千年来振奋过中国人的标语口号

  公(gong)元前771年-公(gong)元前221年 春秋战国时期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
  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不鸣则已(yi),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秦汉时(shi)期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后汉书·陈蕃传》
  东汉名臣陈蕃少时独居一室而院内龌龊,薛勤批评他 “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陈蕃答道 “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事,安事一屋乎?”薛勤当即反驳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传》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han)乐府(fu)·长歌行》

  公(gong)元(yuan)220年(nian)-公(gong)元(yuan)581年(nian) 三国魏晋南北朝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宁为玉(yu)碎,不为瓦全。——《北齐书(shu)·元(yuan)景安传》

  公(gong)(gong)元581年-公(gong)(gong)元1271年 隋唐宋
  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将进酒》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力主变法,反对因循保守,提出这一著名的“三不足”论断。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位卑未敢忘忧国(guo)。——陆(lu)游《病起(qi)书怀》

  公(gong)元1271年-公(gong)元1840年 元明清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日歌》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海纳(na)百川,有容乃大;壁立(li)千仞,无欲则刚。——郑板桥(qiao)《对联》

   近代以来
  师夷长技以制夷
  鸦片战争失败后,以魏源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强调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反击外来侵略,这句话成为近代中国探索国家出路的先声。
  习兵战不如习商战
 19世纪60年代起,早期维新派郑观应等人提出,在硝烟弥漫的战场外,还有另外一种战争,即“商战”,中国的工商业者自此以“富国”理想的担当者步入历史。
  变法自强
  甲午战争后,亡国灭种危机空前加剧。洋务派和维新派中很多知识分子逐渐意识到西方资本主义东渐中国的趋势,于是提出该口号。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学为体,即坚持形而上的中国孔孟之道;西学为用,就是采纳形而下的西方科技之器。这句口号为晚清社会传播西方近代文明,推进洋务改革做出很大贡献。
  振兴中华
  孙中山先生1894年在美国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时提出。
  扶清灭洋
 1898年10月,赵三多等人领导山东冠县人民举行反教会斗争之时,其所用旗帜即标“扶清灭洋”,这反映出当时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1905年7月,中国同盟会通过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1906年孙中山首次将其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打倒帝国主义
 1922年五一节,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召开第一次劳动大会,大会接受了共产党提出的“打倒帝国主义”的口号,此口号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口号之一。
  勿忘国耻
 1915年5月,袁世凯承认了卖国的“二十一条”。全国各地商民、学生及海外华侨纷纷集会,宣传反日救亡,号召“抵制日货,勿忘国耻”。
  拥护共和万岁
  来自1915年护国运动期间,昆明人民张贴的一条旨在反对复辟,拥护共和的标语。
  实业救国
  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盛行于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前后,是中国近代史上主张以兴办实业拯救中国的社会政治思想。
  要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
 1919年,陈独秀在《新青年》杂志上撰文提出,“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而被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即是近代中国“民主”与“科学”两大时代主题。
  提倡新文学,打倒旧文学
  新文化运动开始后,《新青年》杂志提出提倡白话文,打倒文言文;提倡新文学,打倒旧文学的口号。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号召将“封建文学”彻底打倒,提倡“写实文学”等。
  打倒孔家店
  五四运动前夕,吴虞在《新青年》杂志上连续发表《吃人与礼教》等文章,喊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猛烈抨击了封建礼教和旧文化。
  劳工神圣
 1918年11月16日,蔡元培作了《劳工神圣》的演说,鲜明提出要“认识劳工的价值”,并喊出了“劳工神圣”的口号。
  内除国贼,外抗强权
 1919年5月4日,北京青年学生在天安门集合举行示威游行,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
  与劳工阶级打成一片
 1919年初,李大钊发出了“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片”的号召,五四以后,他进一步号召青年知识分子投身到劳动人民中去,通过“共同劳动”来改造中国和改造自己。
  为自由而战,为争人权而战
  京汉铁路总工会在1923年2月4日实行全路大罢工,提出了此口号。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他在遗嘱中说:“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
  枪杆子中出政权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毛泽东在会上做了重要发言,指出党今后“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是党对革命认识的重大进步。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1928年春,毛泽东提出这句响亮的口号,从思想上、工作方法上清除“左倾”机会主义的影响。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写信批评一些同志对时局估量的悲观思想。他引用一句老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由此,这句话就成了中国革命力量由弱到强,最终取得彻底胜利的代表性表述。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各党派、各界同胞、各军队“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
  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中共中央在《八一宣言》中号召全民族团结抗战“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知识分子必须与工农群众相结合
 1939年,毛泽东发表了“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纪念文章,指出:“知识分子如果不和工农民众相结合,则将一事无成。”后被概括为“知识分子必须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行动口号。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在抗日战争时期建立的国共合作抗日统一战线中,我党多次强调自力更生的原则,后来这句口号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1939年2月2日,中共中央召开生产动员大会,毛泽东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困难”的号召。
  为人民服务
 1939年9月8日,毛泽东在为追悼张思德同志而召集的会议上作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号召以张思德为榜样,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坚持为人民服务。
  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
 1940年,在抗战两周年纪念对时局的宣言中,中共中央提出“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等三大口号。
  没有共产党(dang),就没有新(xin)中

[1] [2] 下一页

文章录入:laiqian    责任编辑:laiqia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最 新 推 荐
    最 新 热 门
    相 关 文 章
    整蛊短信100条
     
    �Ϻ�gmƷ��,�Ϻ�����Ʒ��,�Ϻ�Ʒ�����Ϻ�419��̳,���Ϻ�419��ǧ��,�Ϻ�����419��̳�Ϻ���ǧ��,�Ϻ���ǧ��Ʒ��,�Ϻ���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