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某个清晨,密林深处的一颗古老的橡树倒下了,一些受惊的动物仓惶而逃,然后又是一片寂静。
②虽然一棵老树的“去世”会使人很伤感,但这是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很自然的一件事。或许人们还不知道一棵死树能为很多植物和动物提供食物及避难所,同时这些植物和动物又渐渐地将树分解,使其变为泥土重新被植物所利用。白蚁、甲虫及另外一些靠树木为生的昆虫是死树的第一批“入侵者”,因为她们能以粗糙的树皮为食。如果仔细观察过一棵死树的树皮,会发现树皮里面有很多“隧道”,而入侵昆虫就把卵产在这些“隧道”中。
③当然,当一些树木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时,早已有昆虫和其它一些分解者在其体内生活了。这一迹象表明,如果树皮受到了损伤,会促使昆虫的入侵。当入侵大树的昆虫从上到下把整个树都消耗殆尽时,树就死去,这也许就是那棵老橡树死去的原因。
④现在这棵树已经倒下。树生昆虫使它变得很松软,甚至把它搞成糊状,这吸引了更多的昆虫前来觅食,如蚂蚁、苍蝇等。当这些昆虫成倍增长时,也招来了它们的“克星”,如蜈蚣、蜘蛛、癞蛤蟆、啄木鸟等。有时候当一棵树倒下时,它已经被蛀空,那么它又会变成浣熊、花栗鼠和蛇的“乐园”。
⑤ 但是在所有寄居树木的生物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分解者却是真菌和细菌。真菌是一种不含叶绿素的植物,必须从其它植物中获取营养。当芽孢(真菌的种子)着生在一棵潮湿而腐烂的树上时,它就生长出像根一样的菌丝,菌丝释放出某种化学物质,溶解了木质素,这样真菌就能吸取其中的营养。人们很有可能注意到,蘑菇(真菌的果实)在一场温暖的大雨过后如雨后春笋般突然从地下冒出来。蘑菇能产生成上千万个孢子,但只有极少数的孢子能“找到”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⑥从某种意义上讲,细菌也是一种植物。虽然它们小得肉眼看不见,但它们在分解树木的过程中确实起了关键的作用。它们能将吸收二氧化碳和其它养分而长成的树干和枝条,再分解成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若没有细菌的存在,那么地球上的二氧化碳只能维持植物利用40年,因为碳素将被锁定在植物体内而不能参与到植物循环中。细菌通过将碳素不断地转移到土壤和空气中,维持了整片森林甚至整个地球的盎然的绿意。
⑦森林中的许多生物能依赖这棵死去的橡树生活很多年。最终这棵橡树开始支离破碎,碎末混入泥土,形成腐殖质。这种类型的土壤,含有丰富的营养,适宜新种子萌芽与生长。
⑧当人们漫步森林看到倒在地上的大树时,也许没有想到,就在它们的下面,是树木释放其营养的地方,也是萌发新生命的地方。
1.对“森(sen)林中(zhong)的(de)许多(duo)生物”分(fen)类(lei)概括正确(que)的(de)一项(xiang)是
A.树生昆虫、真菌(jun)和细菌(jun)、某些动物和植物 |
B.昆虫、真(zhen)菌和细菌、植物、动物 |
C.树生昆虫(chong)、真菌、细菌、某些动物 |
D.昆虫、真菌(jun)和细(xi)菌(jun)等植物、某些动物 |
2.下面说法(fa)不(bu)符合文本内容(rong)的一(yi)项是
A.如果树(shu)皮受到(dao)了损(sun)伤,会促使昆虫的入(ru)侵(qin),尽管树(shu)木仍然具有很(hen)强的生命力。 |
B.当树死后,树生昆虫(chong)使它变得更松(song)软,甚至把它搞成糊状,这吸引(yin)了(le)更多的昆虫(chong)前来(lai)觅食,如(ru)蚂蚁、苍蝇等。 |
C.地球(qiu)上的二氧化碳(tan)只能维持植(zhi)物(wu)利(li)用40年,因(yin)为碳(tan)素将被锁定在植(zhi)物(wu)体内(nei)而(er)不能参(can)与到植(zhi)物(wu)循环(huan)中。 |
D.细菌虽(sui)然小得肉眼看不见,但它们在分解树木的过程中确实起(qi)了关键的作用。 |
3.对细菌在分解(jie)树(shu)木过程中的(de)关键性的(de)作用理解(jie)不正确的(de)一项是(shi)
A.能接(jie)通(tong)森林(lin)生态系统物(wu)质(zhi)循环(huan)中(zhong)的(de)链条。 |
B.能将植(zhi)物中(zhong)的养分分解成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zhong)。 |
C.能(neng)将植物体分解成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 |
D.能使植物体(ti)内的碳素转(zhuan)移到土壤和空气中(zhong)。 |
参考答案:
1.D(解题时,应先明确⑦中“森林中的许多生物”是对上文介绍的各种生物的总结性的语句,再在上文中去逐一提取介绍的生物种类就能归纳整理,就能确定是 “昆虫、真菌和细菌等植物、某些动物”了。)
2.C(考查对中药句子的理解能力,C项中忽略了原文中的关键性的前提条件“若没有细菌的存在”,所以说法是错误的。)
3.B(此题考查(cha)语(yu)段的(de)(de)阅读理解(jie)能力.解(jie)题时(shi)应抓住相关文(wen)段细(xi)致认真的(de)(de)阅读,把握(wo)其(qi)(qi)中(zhong)的(de)(de)内容(rong),并将(jiang)题目中(zhong)信(xin)(xin)息(xi)与(yu)文(wen)段逐条比较(jiao),这样就(jiu)能得出正确的(de)(de)答案了(le).B中(zhong)只抓住了(le)前面的(de)(de)信(xin)(xin)息(xi),而(er)忽略了(le) “吸收二(er)氧化碳和(he)其(qi)(qi)它养分(fen)而(er)长成的(de)(de)树(shu)干和(he)枝条,”和(he)“将(jiang)碳素不断(duan)地(di)转移到土(tu)壤和(he)空气中(zhong)”的(de)(de)条件。)